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 被引量:7
1
作者 蒋传光 张建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85-89,共5页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学习、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 ,这已是共识。但向国外学习 ,不一定重复别人的老路 ,在法治模式上 ,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创造性的建构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所谓中...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学习、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 ,这已是共识。但向国外学习 ,不一定重复别人的老路 ,在法治模式上 ,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创造性的建构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所谓中国特色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对待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 ,重视本国法律文化资源的利用。对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文化传统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 法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
2
作者 李萌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官员社会交往监督呈现为三重智慧,即以礼法结合思想为内核的监督文化智慧、以职制法规范为依托的监督制度表达智慧、以情理法考量为表征的司法实践智慧。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德法兼修,优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制度表达、制定全面覆盖社会生活的负面清单,加强监督执纪工作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领导干部 社会交往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作者 黄佳 闫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第二个结合”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为价值依归,以揭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高度契合为实践路径,肯定了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精神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传统法律文化观及原创性贡献
4
作者 蒋传光 张雷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3,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有大量古典法律文献的引用。这些典故的运用,形成了古今交融、内涵丰富、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传统法律文化观,是“第二个结合”在法治领域中的新贡献。传统法律文化观形成的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有大量古典法律文献的引用。这些典故的运用,形成了古今交融、内涵丰富、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传统法律文化观,是“第二个结合”在法治领域中的新贡献。传统法律文化观形成的古今结合法治理论,由法治强国、以民为本、法治反腐和德法合治四个方面构成。面向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传统法律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等各领域。科学传统法律文化观的形成进一步凸显传统法律文化的地位,从理论与实践上确立古今交融的法治思想体系,在文明互鉴中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传统法律文化 两个结合 法治强国 德法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5
作者 梅凯龙 黄雄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不断提升教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专业能力。从教学内容路径来看,要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相关政策法律文件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学理化阐释融入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路径来看,要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法治实践教学、运用数字信息资源、组织课堂主题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创造更多便捷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才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未来需要以“第二个结合”为科学指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升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方法,增强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应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两个结合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文创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东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掘。在此背景下,出版单位应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出版+法律文创”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法律文创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以“五对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闫竑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175,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政治和法治(政法)、人和法治(人法)、此法和彼法(法法)、道德和法律(德法)、自然和法治(道法)五对关系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五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9-43,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融入路径单一、融入成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提升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星宇 张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69,共4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力为内生逻辑,把握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在资源借鉴、观念吸收、内容支撑、实践路径等方面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与互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晋藩 焦利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等思想仍足以资鉴今人。正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与互动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理念 冲突 中国 民主 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语和 吕姝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法治认同是民众对法治的心理认可,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认同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需要从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形成法治认同的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法治认同的"资源",是传统社会对于法律的... 法治认同是民众对法治的心理认可,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认同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需要从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形成法治认同的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法治认同的"资源",是传统社会对于法律的态度、对法律的认可程度以及民众对礼法建立的社会秩序的认可等。法治建设应当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法律,以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实施法律,建立民众更期望的法治秩序。基于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法治秩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对法律的态度。从内心认可法律,为实现法治建设提供有利的非制度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认同 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任志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孔子所追求的目标是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无讼” ,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无讼思想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天道和谐的宇宙观、法即刑的法律观、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片面追求... 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孔子所追求的目标是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无讼” ,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无讼思想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天道和谐的宇宙观、法即刑的法律观、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片面追求秩序与稳定的政治思想、司法腐败的反作用等。无讼主义传统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及遗留给我们的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价值取向 无讼思想 政治利益 道家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纠偏性”法治资源及其作用机制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春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对西方法治发展的"走样"现象能够起到纠偏作用,从而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发掘"纠偏性"法治资源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汲取历史教训的必...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对西方法治发展的"走样"现象能够起到纠偏作用,从而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发掘"纠偏性"法治资源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汲取历史教训的必然选择。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性善"预设可纠正"性恶论"预设之偏、义务承担思想可纠正权利实现的扭曲性之偏、集体本位可纠正过度个人本位之偏、实质正义追求可纠正过度形式正义追求之偏。构建"纠偏性"法治资源发挥纠偏作用的有效机制,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发挥性善论的良性作用,筑牢法治的社会心理基础;要确定义务承担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适用范围和领域;应遵循综合平衡的发展路径,形成"相互纠偏"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人性 权利 义务 集体 个人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进程中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传承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立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3,共7页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规律,反映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主体意识,丰富了全球法制现代化模式,体现了建设法治强国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迫使我们认真反思以往的法治进路,认真...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规律,反映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主体意识,丰富了全球法制现代化模式,体现了建设法治强国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迫使我们认真反思以往的法治进路,认真省思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我们要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传承充满信心,充分认识其限度,明确把握其中心意旨,努力从思想、制度、实践等层面构建理性传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价值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观念的内在契合,引导民众逐渐实现由人情意识向法治意识的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制度建设、规范运行到心理认同等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都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教育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确保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性的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桂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特点:社会本位、父权至上、男权主义的产生原因与社会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仅仅运用现代法学的权利义务观念对它们的价值做出评价,失之于偏颇。如果从历史发展大局观来看待这些传统的价值,会产生不...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特点:社会本位、父权至上、男权主义的产生原因与社会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仅仅运用现代法学的权利义务观念对它们的价值做出评价,失之于偏颇。如果从历史发展大局观来看待这些传统的价值,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以上三个特点,与中国的大一统国家形态紧密结合,极好地适应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尽管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形态有了重大变化,但社会大众的许多思维习惯与文化特点依然保存下来,有鉴于此,传统文化与制度中的很多精华成分依然值得我们在理论上思考与在制度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社会本位 父权至上 男尊女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夏利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33-40,共8页
法律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特征 ,呈现出极端国家主义的公法文化和私法规范极度落后的特征。可资借鉴的经验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互补”、“德法兼治” ;立足于社会总体利... 法律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特征 ,呈现出极端国家主义的公法文化和私法规范极度落后的特征。可资借鉴的经验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互补”、“德法兼治” ;立足于社会总体利益的“集体本位”精神 ;“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礼法互补 德法兼治 集体本位 混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超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走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立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5,共2页
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使传统法律文化整体上没落 ,但其某些合理成分可以保留。在防范新的法律文化霸权背景下 ,应保持法律文化的民族性 ,使传统法律文化获得传承与超越 ,走向新生。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西方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性改造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强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83-86,共4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从逻辑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具有内在的法治逻辑,完全可以和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资源取向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实...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从逻辑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具有内在的法治逻辑,完全可以和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资源取向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传统社会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