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数据隐私法律:概况、内容及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继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3,共4页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数据隐私法律缺失的现状,本文以日本数据隐私法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本目前2部数据隐私保护适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和《"通用号码"法案》,从数据操作规定、数据服务规定、执行...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数据隐私法律缺失的现状,本文以日本数据隐私法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本目前2部数据隐私保护适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和《"通用号码"法案》,从数据操作规定、数据服务规定、执行处罚规定3个方面,对日本数据隐私法律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制定数据隐私专门法,鼓励多方机构参与,建立行业部门规范标准,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倒逼机制4个方面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数据隐私立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数据隐私法律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总则(草案)》若干法律规范去留问题大数据分析——以《民法通则》相应条文的司法适用大数据报告为基础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利用法律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分析民法总则法律规范的去留问题。"被适用总次数"通用指标能够反映制度供给需求,"被适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案由"总则属性特殊指标能够反映法律规范总则属性强弱。赞成删除作为民事主... 利用法律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分析民法总则法律规范的去留问题。"被适用总次数"通用指标能够反映制度供给需求,"被适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案由"总则属性特殊指标能够反映法律规范总则属性强弱。赞成删除作为民事主体制度的"联营",但要注意与反垄断法领域的立法协调;保留"两户"制度不但符合社会需求,而且具有宣示和肯定改革开放成果的重大政治意义;建议部分暂留"个人合伙"制度,待民法典编纂完成时统筹整合。较短特殊时效制度的司法适用比例较低,总则性属性也较弱,赞成删除该规则。建议在"民法总则"中明确债权请求权行使方式,并以"连带责任"替代"连带之债",规定"最终责任分担一般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数据分析 特殊民事主体 较短特殊时效 债权请求权 最终责任分担一般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到OWL本体的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君枝 郭丹丹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1-856,共6页
法律框架网络知识本体的手工描述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为提高本体构建效率,文章探讨了从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到OWL本体的转换问题,旨在帮助用户通过选择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中的部分框架或全部框架,以实现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到本体语言OW... 法律框架网络知识本体的手工描述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为提高本体构建效率,文章探讨了从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到OWL本体的转换问题,旨在帮助用户通过选择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中的部分框架或全部框架,以实现法律框架网络数据库到本体语言OWL的自动描述。该方法在法律框架网络本体中类及属性的确定基础上,运用Jena的本体子系统的功能,创建包含类、属性、限制等信息的本体模板。通过使用SQL语言调用数据库,将数据表的各种信息按照所属本体类及属性,自动填充到本体模板中。并对生成的OWL文档进行评估,探讨手工需要修正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法律框架网络数据 自动生成 JE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投资中的数据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基于我国主要投资目的地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锐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抖音国际因违反数据保护规则遭遇境外投资风险已引发广泛关注。从我国主要投资目的地观察,美国、欧盟、英国在数据保护领域新法新规迭出,同时又存在规则制订主体身份不一、规则义务体系复杂、具体义务标准呈现差异的特征。对数据保护义... 抖音国际因违反数据保护规则遭遇境外投资风险已引发广泛关注。从我国主要投资目的地观察,美国、欧盟、英国在数据保护领域新法新规迭出,同时又存在规则制订主体身份不一、规则义务体系复杂、具体义务标准呈现差异的特征。对数据保护义务的违反将导致对外投资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而我国当下数据立法与执法水平不高、企业数据伦理异化等原因,常诱发数据法律风险,且呈现出法律风险与技术管制风险、贸易政策风险共振现象。为规避数据法律责任与风险,应提升自身经贸法制水平,推动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遵守目的地国家法律、配合监管执法、充分利用司法、合理捍卫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投资企业 数据保护义务 数据法律责任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大语言模型的司法应用及其规范 被引量:9
5
作者 魏斌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3,共17页
法律大语言模型因其超级学习和“涌现”能力,在法律任务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引发了法律科技领域的新一轮革命。法律大语言模型的司法应用主要体现在法律语言理解、法律知识问答、法律预测和法律文本生成等领域。然而,随着其在审判等司... 法律大语言模型因其超级学习和“涌现”能力,在法律任务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引发了法律科技领域的新一轮革命。法律大语言模型的司法应用主要体现在法律语言理解、法律知识问答、法律预测和法律文本生成等领域。然而,随着其在审判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暴露出可解释性弱和“幻觉”等问题。法律大语言模型仍然难以胜任法律人的核心工作,包括法律推理、司法证明、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疑难案件中的道德判断等。法律大语言模型在情感、道德、逻辑推理、决策机制和经验学习等方面仍然与法律人有本质的差异,因此,法律大语言模型的司法应用需要在严格的规范之下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法律大语言模型 法律数据 司法应用 数据安全 法律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治理的经济法理念分析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俊宏 仲瑞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数据安全治理要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与合法利用的状态。数据安全治理应在数据管理安全与数据流通安全两大治理领域中展开,个人信息管理薄弱、数据不当利用与竞争是当前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客观上降低了数据保护与利用的整... 数据安全治理要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与合法利用的状态。数据安全治理应在数据管理安全与数据流通安全两大治理领域中展开,个人信息管理薄弱、数据不当利用与竞争是当前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客观上降低了数据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还严重损害了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鉴于不同类型数据要素面临的安全损害或风险不同,治理方式应有的放矢。经济法理念能够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有效的法律理念基础,在实质公平理念下拓宽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范围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责任,在有序竞争理念下协调完善企业数据流通的法律规则与自律规则,在风险防范理念下统一公共数据管理与开放规则,以期形成契合现实、协同有效的数据安全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治理 经济法理念 数据安全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到流通:我国数据治理范式反思 被引量:20
7
作者 商建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以保护促进流通”的策略仍然是当前数据治理的首要逻辑,在此策略基础上,形成了以数据权益保护为基础的数据治理范式。然而,以数据权益保护为核心的治理范式影响了数据库赋权、竞争法保护的司法实践,阻碍了数据流通利用,进而影响数据... “以保护促进流通”的策略仍然是当前数据治理的首要逻辑,在此策略基础上,形成了以数据权益保护为基础的数据治理范式。然而,以数据权益保护为核心的治理范式影响了数据库赋权、竞争法保护的司法实践,阻碍了数据流通利用,进而影响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需重新进行数据治理范式选择。通过考察我国顶层设计与社会实践、欧盟的数据治理立法进程、美国数据治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发现,数据的价值实现有赖于数据流通。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相应治理范式对数据流通予以支撑。证成数据流通治理范式,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建构我国数据基础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数据治理范式应以数据分类分级为工具,以有利于数据流通为前提,以数据权益保护为保障,结合不同应用场景赋予数据主体相应的数据权益,才能呼应数据“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通理论 数据权益保护 数据三权分置 数据基础法律制度 数据治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可计算的法律发展道路 被引量:14
8
作者 申卫星 刘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1,156,共10页
可计算的法律发展道路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背景下,对法律的运行机制进行符号化抽象并设计可以自动执行的法律智能系统,以此来推动法律的发展。在法律发展路径上,需要理解计算范式转型是一种普遍趋势,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计算性,可计... 可计算的法律发展道路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背景下,对法律的运行机制进行符号化抽象并设计可以自动执行的法律智能系统,以此来推动法律的发展。在法律发展路径上,需要理解计算范式转型是一种普遍趋势,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计算性,可计算法律的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可计算法律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包括规则推理建模、数据推理建模和规则+数据融合推理建模。为了实现可计算的法律发展道路,法学研究需要开展可复用的法律知识工程,构建可高效处理的法律数据集,法学教育需要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法学 可计算性 法律数据 法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视野下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的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志坚 丁国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6,共9页
大数据时代对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既形成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存在着技术鉴定与法庭审判"两张皮"的现象,学界主要精力大都投放于规则的设计之中,大数据对于破解环境侵权取证难、判断难等问... 大数据时代对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既形成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存在着技术鉴定与法庭审判"两张皮"的现象,学界主要精力大都投放于规则的设计之中,大数据对于破解环境侵权取证难、判断难等问题的突出作用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极为稀少。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依据,也是一种法律方法论。将大数据融入到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的优化进程中是当前环境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一大课题,也是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应有之义。对此,制度设计者一方面要突破法学,进行文理结合的前瞻性探索,构建环境侵权证据立法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环境侵权证据的全天候监测体系、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大数据证据分析系统等多个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要回归法学,在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中构建大数据的权利图谱,进行法学方法论革新,构建事前预判与事后及时取证相结合的新技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环境侵权诉讼 证据制度 优化路径 法律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视角下的劳动报酬争议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蓓 彭诗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2,共14页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防范和化解劳动报酬争议,是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的10万余起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和从其中随机抽样...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防范和化解劳动报酬争议,是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的10万余起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和从其中随机抽样的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2000起劳动报酬争议案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劳动报酬争议具有劳动者的核心性、劳动报酬争议的非均衡性、劳动报酬拖欠的高额性和久期性、劳动报酬争议案情的复杂性等整体性特征,而拖欠工资的事实难证明、工资内容和工资标准难确定、加班工资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劳动报酬权保障体系较单一是劳动者主张劳动报酬权面临的主要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报酬权的保护路径,需要优化劳动报酬争议证据规则,厘清工资内容和工资标准适用规则,明确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构建劳动报酬权的多元化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数据 实证研究 劳动争议 劳动报酬 拖欠工资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诉讼的民事检察监督:证成及制度化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瑶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9,共16页
由数字化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数字化司法变革催生了在线诉讼中民事检察监督的新形式,民事检察监督嵌入在线诉讼既是诉讼构造数字化的逻辑使然,也有益于实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功能。在线诉讼具备时空场域转换、有形要素缺失、技术壁垒显... 由数字化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数字化司法变革催生了在线诉讼中民事检察监督的新形式,民事检察监督嵌入在线诉讼既是诉讼构造数字化的逻辑使然,也有益于实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功能。在线诉讼具备时空场域转换、有形要素缺失、技术壁垒显现等全新的特质,客观上也要求民事检察监督进行技术性和程序化的匹配。当前,在线诉讼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监督的新命题,有必要从理念、规范以及实践的维度进行具体审视,促使其进入理论观照视野,探寻其未来的可能出路。在理念维度上,需要将技术赋权塑造为促使底层逻辑具象化的载体;在规范维度上,需要顺应在线诉讼的特质,明确检察监督的侧重点,并引入正当程序的理念实现具体规则的优化;在实践维度上,需要聚焦大数据监督平台及算法模型的适配性搭建,为全面提升在线诉讼民事检察监督的质效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产逻辑 在线诉讼 民事检察监督 技术赋权 数据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五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计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迎 魏顺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8,共7页
该文借助北大法律信息网这一大型法律法规数据库,获取1997年至2011年15年间由中央发布的239份文件和由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152份文件,从文件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文件主题词、文件被引用频次等方面进行政策文本计量分析。通过对政策繁荣... 该文借助北大法律信息网这一大型法律法规数据库,获取1997年至2011年15年间由中央发布的239份文件和由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152份文件,从文件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文件主题词、文件被引用频次等方面进行政策文本计量分析。通过对政策繁荣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系统定量分析,可从宏观上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一些基本特点,从而丰富我们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政策文本 计量分析 法律法规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法学的“时代三问” 被引量:95
13
作者 刘艳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42,共11页
当下,对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应基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为此提出问名、问需和问策这三个“时代之问问名”即人工智能法学的身份之问,“问需”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内涵之问,“问策”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 当下,对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应基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为此提出问名、问需和问策这三个“时代之问问名”即人工智能法学的身份之问,“问需”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内涵之问,“问策”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之问。就名称而言,人工智能法学不是“人工智能+部门法学”或“(计算)数据信息+法学”,而是由“人工智能+法学”交叉融合而成的独立新型学科。从内涵来说,人工智能法学需要探讨“法治实践的智能化”和“智能技术的法治化”这两大维度及智慧法治理论与实践等六大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法学应贯彻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未来法治”,注重法学的实践性和新文科建设的内部整合。未来我国应在法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全新的二级学科人工智能法学,以彻底解决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并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法治实践智能化方案。人工智能法学始终是“面向人”的研究,其实质是“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它永远是且只能是“以人类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学 法律数据 智慧司法 新文科 未来法治 二级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检察中行刑衔接机制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3
14
作者 邵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共14页
数字检察的运行状态可以精练概括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过程,“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运行逻辑主要依托于行刑衔接机制。数字检察脱离行刑衔接,难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行刑衔接脱离数字检察,难以获得技术赋能... 数字检察的运行状态可以精练概括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过程,“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运行逻辑主要依托于行刑衔接机制。数字检察脱离行刑衔接,难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行刑衔接脱离数字检察,难以获得技术赋能。两者共同服务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受到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和政策导向的驱动。相较于既往的行刑衔接,数字检察中的行刑衔接具有衔接渠道更为畅通、外延得以拓展、行刑共治善治目标得到更好实现三个方面的特征。目前实践中仍然存在行刑协作配合的数字治理共识还未广泛达成、行政执法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数字检察工作模式转型不充分、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难点问题。推进数字检察、畅通行刑衔接的路径节点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共享,坚持平衡能动与谦抑的法治框架,坚持融合业务与技术的实践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检察 行刑衔接 数据法律监督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风采
15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高晋康,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创始院长(2001-2018年)。现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 高晋康,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创始院长(2001-2018年)。现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四川省委、省政府法律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法律大数据、地方法治等。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经济法律通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治 西南财经大学 政府法律顾问 金融法 国家规划教材 国家社科基金 经济法律通论 法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