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宪法》第126条“法律”外延的界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岳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62,共10页
在《立法法》中,对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外延只作广义与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8类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与解释的,以"法"、"决定"、&... 在《立法法》中,对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外延只作广义与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8类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与解释的,以"法"、"决定"、"修正案"等名称呈现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在宪法文本上、下行文与逻辑结构表述以及授权性条款内容中,如果文本中所欲表述的内容包含"宪法"时,则选择将"宪法"明示的这样一种立宪技术。我国制宪者在立宪过程中是刻意将"宪法"与"法律"加以区别,无意于采用泛化的"法律",但也不把"法律"局限于狭义的法律。借鉴国外宪法文本类似条款的立宪技术,也足以佐证此结论。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宪法》第126条的"法律"外延根据不同性质审判活动,具有不同的范围,而这个范围取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由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本 宪法第126条 依照法律 法律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法律表征——基于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成果权之基础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蓉 刘为民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53,共14页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内核,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民族性、反映世俗生活的本真性以及无限的开放与丰富的创造性;表现出了物质与非物质、平面与立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态,展现出了多元化成果类型;体现了活态化承继。因之,也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绵延至今而弥久愈新,为我们从法律视角认知这类创造成果的法律特性,确立其可保护性和保护范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法律内涵外延范围 动态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