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发现中的类比推理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征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4,60,共6页
法律发现既是法律方法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法哲学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法律发现的根本任务在于寻找与形成适合于待裁案件的个案规则。从理论上讲,以"类型"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类比推理,实为法律发现的核心方法,它的基点... 法律发现既是法律方法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法哲学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法律发现的根本任务在于寻找与形成适合于待裁案件的个案规则。从理论上讲,以"类型"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类比推理,实为法律发现的核心方法,它的基点不在于实然之"事物的本质",而在于法律人投射进法律中的应然之规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类比推理 类型 规范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法律发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魏胜强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法律发现"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寻找、选择可以适用于个案的法律活动,同时也是法官在法律解释中的一种权力。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进行"法律发现"是一种客观需要。法官的"法律发现"活动不是任意的,而要... "法律发现"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寻找、选择可以适用于个案的法律活动,同时也是法官在法律解释中的一种权力。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进行"法律发现"是一种客观需要。法官的"法律发现"活动不是任意的,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法律发现 含义 原因 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法律发现观及其司法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玉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7,共8页
站在法律发现的视角,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主要从法律与政体、防御力量、攻击力量、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及事物的本性等"法的精神"诸方面,阐释了立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但在揭示&qu... 站在法律发现的视角,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主要从法律与政体、防御力量、攻击力量、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及事物的本性等"法的精神"诸方面,阐释了立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但在揭示"法律和它所规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时,第一次探讨了司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律发现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启示,如法官判案需要进行法律发现,法律发现应主要在现行有效法的体系内进行,利益是处理法律发现之规范冲突时的主要考量等。当然,受时代所限,其对法律发现的认识也不无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法律发现 立法视角 司法立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发现与道德话语——以唐代判词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德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5,共7页
中国传统司法具有情理与法律相融合的特点。古代法官运用道德话语进行释法说理,情理、礼义等在司法中发挥了解释、发现法律的作用。唐律为我国古代立法史上“礼法合一”的典范,唐代铨选官员为命制的判词最能反映传统司法礼法融合的裁判... 中国传统司法具有情理与法律相融合的特点。古代法官运用道德话语进行释法说理,情理、礼义等在司法中发挥了解释、发现法律的作用。唐律为我国古代立法史上“礼法合一”的典范,唐代铨选官员为命制的判词最能反映传统司法礼法融合的裁判说理方式。唐代判词不仅文辞优美、词藻华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推理和论证过程,绝非“堆垛故事之浮词”。制判者虽不直接援引律令正文,但所作判断不仅符合“律意”要求,还以华丽言辞进行了道德论证与说教,阐明了判决所据律令背后的礼法、情理依据。如果无法可依或法难尽情,则制判者往往还会从经义、情理中寻找可以依凭的道德资源进行法律的“续造”。这样的论证方式对于现代法官在裁判文书中充分说理、实现情法允协的裁判结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判 唐代判词 法律发现 道德话语 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证立与司法想象力——双系统决策理论视角下的法律推理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凌皞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传统法律推理模型将法律思维的过程区分为发现与证立两个步骤,以此来调和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挑战。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发现的过程对应着人类普遍决策模型中的系统1,即非反思的快速直觉决策系统;而证立的过程对应着系... 传统法律推理模型将法律思维的过程区分为发现与证立两个步骤,以此来调和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挑战。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发现的过程对应着人类普遍决策模型中的系统1,即非反思的快速直觉决策系统;而证立的过程对应着系统2,即反思的慢速逻辑决策系统。由于动机取向推理的影响,困难案件中系统1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判决结果,系统2无法在实质上修正最终判决。这就使得法律发现的过程中法官品格和动机的重要性被忽视。孟子的两难实践推理模型提示我们,法官在法律发现过程中应恰当地运用司法想象力等司法美德,以便在困难案件的判决中获得最佳的判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法律证立 双系统认知理论 法律推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金钊 《政法论丛》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利益衡量 法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判决非法证据排除说理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奚玮 朱敏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2,共6页
非法证据排除的说理状况是整个判决书说理问题的"缩影",而且被许多人认为是改革进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利于排除虚假的可能性、拓展公开原则的价值、真正遏制刑讯逼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说... 非法证据排除的说理状况是整个判决书说理问题的"缩影",而且被许多人认为是改革进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利于排除虚假的可能性、拓展公开原则的价值、真正遏制刑讯逼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必要厘清证据可采性与客观真实观的碰撞、克服法律规则适用中法律发现的尴尬、解决与业务考评机制等配套制度的冲突。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细化规定和操作指南,突出以审判为中心,完善说理激励机制;优化案例指导制度,减轻法官说理压力;规范法律文件,建构合理的业务考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判决书说理 法律发现 价值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改革中的道德话语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延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传统上法与道德关系的研究集中在立法领域,但随着司法视角的转换,人们发现严格的形式司法在某些道德意味浓厚的案件中步履维艰。司法改革不仅要关注司法的独立性、去行政化等方面,也要关注司法过程中的道德参与及其法律方法。道德参与... 传统上法与道德关系的研究集中在立法领域,但随着司法视角的转换,人们发现严格的形式司法在某些道德意味浓厚的案件中步履维艰。司法改革不仅要关注司法的独立性、去行政化等方面,也要关注司法过程中的道德参与及其法律方法。道德参与司法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实质原则,即参与司法过程的道德类型必须进行严格界定,包括制度道德、社会公共道德、法官职业道德和个人良知;二是形式原则,即在司法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事实认定阶段、法律发现阶段、法律解释阶段、判决生成阶段、法律论证阶段),通过一定的法律方法,实现道德参与的形式化和合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制度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 法律发现 法律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