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属性反思及法律制度创新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惊鸿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7,共8页
当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特殊企业与第三部门两种组织属性及经济社会功能于一身,在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一体化。全面体现合作社的复杂组织属性,是合作社法律制度创新的关键与难点。修改《农民合作社法》,应当基于合作社双... 当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特殊企业与第三部门两种组织属性及经济社会功能于一身,在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一体化。全面体现合作社的复杂组织属性,是合作社法律制度创新的关键与难点。修改《农民合作社法》,应当基于合作社双重属性的法理依据与实践需求,围绕合作社两种属性的有机结合,即融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功能于一身,确定合作社法律制度创新的目标,完善配套的组织与运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双重组织属性 新型经营主体 社会化服务组织 法律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创新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智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2,共2页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在整个广播电视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度创新的原则是公平和效率,其中公平是前提,没有公平也很难有效率。法律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公正。从这一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创新是广播电视制度创新的灵魂。 ...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在整个广播电视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度创新的原则是公平和效率,其中公平是前提,没有公平也很难有效率。法律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公正。从这一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创新是广播电视制度创新的灵魂。 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紧迫性首先基于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法制建设,进行法律制度的创新,为管理提供工具,为竞争制定规则,对于推动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法律制度创新 法制建设 电视制度 有效率 公平 竞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制度创新与法理学的任务
3
作者 刘双舟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法律制度是一般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制度创新的研究中,对法律制度自身创新进行研究的意义更为重要。但是法学长期以来忽略了对法或法律的"制度"研究,未形成关于法律"制度创新"的系统理论。法理学应当充实研... 法律制度是一般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制度创新的研究中,对法律制度自身创新进行研究的意义更为重要。但是法学长期以来忽略了对法或法律的"制度"研究,未形成关于法律"制度创新"的系统理论。法理学应当充实研究对象,开展对我国法律制度创新的研究,并承担起中国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新理论和新方法"供给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制度创新 制度经济学 法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制度创新建设问题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道远 闫娅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8,共7页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托,同时要以法律制度创新来推进。法律制度创新能够除旧布新,服务于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法律制度创新能够发挥制度优势,以先进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自贸港的改革成果;法律制度创新对于提...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托,同时要以法律制度创新来推进。法律制度创新能够除旧布新,服务于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法律制度创新能够发挥制度优势,以先进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自贸港的改革成果;法律制度创新对于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化水平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海南自贸港在法律制度创新中不仅要处理好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政府管制和市场自治、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国家政策和国家法律等方面的关系,还要选择好恰当的创新路径,包括以法治实现为目标,以制度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治理和完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等,最终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自由贸易港 法律制度创新 选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缺失与法律制度创新 被引量:7
5
作者 牛善朋 王育才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82-84,共3页
近年来我国耕地污染日趋加剧,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危及国家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从长远上解决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加强法律制度创新是治本之道。目前我国耕地土壤防治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和明显缺陷,应进一步加快耕地... 近年来我国耕地污染日趋加剧,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危及国家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从长远上解决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加强法律制度创新是治本之道。目前我国耕地土壤防治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和明显缺陷,应进一步加快耕地土壤防治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填补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空白和漏洞,切实落实土壤污染损害担责原则,构建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和公共参与机制,从而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污染 污染防治 法律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效益债券:一个共享型政府法律制度创新
6
作者 郝志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中央高度强调简政放权,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使共享型政府建设有了思想支持。目前,我国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代表的共享型政府模式建设已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已经成功发行的两例社会效益债券项目,国内学者也开始强调从PPP到... 中央高度强调简政放权,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使共享型政府建设有了思想支持。目前,我国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代表的共享型政府模式建设已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已经成功发行的两例社会效益债券项目,国内学者也开始强调从PPP到社会效益债券的转化,社会效益债券被认为能够作为共享型政府的一个法律制度创新。国内现有关于社会效益债劵的研究过于理论化、西方化,缺乏中国语境下的思考,作为共享型政府法律制度创新的社会效益债券需要立足中国实际进行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型政府 法律制度创新 社会效益债劵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在第五届东北法治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步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届东北法治论坛 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制度研究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宁立成 胡继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应当对科技创新制度进行改革,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及政府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制度的法治化。
关键词 制度环境 科技创新法律制度 实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责任与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元聪 杨丽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国际研讨会 公平分配 社会财富 政府责任 法律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 法律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压制型到回应型:行政法治理模式的转换——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卓兰 张继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
随着行政法治的推进,我国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压制型治理模式呈现诸多不足,"维稳"体系的价值取向与法律价值取向的趋同性被削弱,表现为不重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的协商,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实效性不强。因此,我国的行政... 随着行政法治的推进,我国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压制型治理模式呈现诸多不足,"维稳"体系的价值取向与法律价值取向的趋同性被削弱,表现为不重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的协商,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实效性不强。因此,我国的行政法治治理模式应从压制型治理转向回应型治理,在非强制行政手段下探讨"平等协商"的理论可能,确立行政程序法上的制度,如公开征求意见、开设听证会;确立政府行政信息公开新举措,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回应型治理 法律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