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法律修辞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聂长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1,共5页
孔子是思想大师和语言大师,孔子法律修辞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积极乐观的修辞意识,简洁明快的修辞特色,拒绝"以辞害意"的修辞见解,娴熟运用的修辞方法。法律修辞只是体面的装扮,使法律威严而又慈祥、通俗而又脱俗、... 孔子是思想大师和语言大师,孔子法律修辞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积极乐观的修辞意识,简洁明快的修辞特色,拒绝"以辞害意"的修辞见解,娴熟运用的修辞方法。法律修辞只是体面的装扮,使法律威严而又慈祥、通俗而又脱俗、典雅但不张扬、公正不失情怀,更好地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为人敬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法律修辞学 以言行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司法判决书的可接受性及其启示——法律修辞学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静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作为修辞学与法学的融合体,法律修辞学不仅关注法律语境中语言的具体运用,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正当、合理的修辞论证,寻求可接受的法律结论。在法律修辞学视角下审视美国判决书可以发现:判决书的修辞目的、修辞主体和修辞受众构成了判决书... 作为修辞学与法学的融合体,法律修辞学不仅关注法律语境中语言的具体运用,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正当、合理的修辞论证,寻求可接受的法律结论。在法律修辞学视角下审视美国判决书可以发现:判决书的修辞目的、修辞主体和修辞受众构成了判决书的修辞情境,判决书的可接受性与其修辞情境密切相关;理性论证、情感论证和人格论证是美国判决书寻求可接受性的三大手段,其中,理性论证侧重于法律评价,关注特殊受众,而情感论证和人格论证更强调社会意义,关注一般受众,三种论证手段有效结合,共同说服修辞受众,实现判决书最大限度的可接受性。研究发现有助于对中国判决书诟病的反思并为中国法官在司法裁判的思维和修辞运用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书 可接受性 法律修辞学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修辞学彰显“中国气派”可能性论析
3
作者 郝书翠 姜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内在地要求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法律修辞学有必要也有可能呈现更为突出的主体自觉。中国法律修辞学未能发展为显学,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内在地要求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法律修辞学有必要也有可能呈现更为突出的主体自觉。中国法律修辞学未能发展为显学,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生存状况密不可分。时代背景之外,中国传统修辞学自身的伦理追求也使它与西方修辞学格格不入。中国法律修辞学要想彰显“中国气派”,就要对学界的西化事实形成辩证的扬弃,并慎重对待中国传统修辞学的伦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修辞学 西方古典修辞学 中国传统修辞学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的合理化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梅竹 王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佩雷尔曼的合理化理论是新修辞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法律修辞学的逻辑起点。合理化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合理化理论认为共识是说服和论证的起点,并且合理化的行为不得违背常识。其二,合理化理论认为在没有本质区别的情况下,应当... 佩雷尔曼的合理化理论是新修辞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法律修辞学的逻辑起点。合理化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合理化理论认为共识是说服和论证的起点,并且合理化的行为不得违背常识。其二,合理化理论认为在没有本质区别的情况下,应当对类似情况予以类似性的处理。在价值判断领域,应当依靠论证技巧,合理决策与行为。其三,合理化理论认为应当妥善处理语言的本质特性,充分发挥语言在说服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雷尔曼 修辞学 合理化 法律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方法论学科的拓展——2016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光宁 陈金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在建设"双一流"背景之下,法律方法论作为一个独立法学分支学科的属性日益提升,2016年度的丰硕成果能够作为佐证。在理论基础方面,法律方法论不仅探究了以法教义学为代表的历史渊源,还持续关注了法治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法... 在建设"双一流"背景之下,法律方法论作为一个独立法学分支学科的属性日益提升,2016年度的丰硕成果能够作为佐证。在理论基础方面,法律方法论不仅探究了以法教义学为代表的历史渊源,还持续关注了法治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法律方法论的分支学科中,法律解释学强调了制度完善和综合解释方法的运用;法律论证理论仍然凸显着法律修辞的研究成果,并继续与中国法治特点相结合;法律逻辑学强调了作为方法论的形式逻辑。在部门法方法论的研究中,突出的特点是行政法方法论产生了较多成果。基础理论和分支学科的提升与完善,都充实着法律方法论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法律解释学 法律修辞学 法律逻辑学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研究转向——2011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光宁 焦宝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4,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贴近我国法律运行实践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法律方法的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学界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延伸。我们应当抓住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方法论面临大发展之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体系 法律修辞学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法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