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传播对实现法律互动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庹继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从法律互动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律传播在实现社会法律互动进程中的意义,并具体阐释了大众传媒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层面中对实现法律互动、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所起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 法律互动 社会互动 法律传播 法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次法律互动看《中美新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
作者 张龙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的牺牲品。两次法律互动反映出治外法权终结后中美朝野的不同反应,体现了新约对于双边关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名义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新约》 治外法权 法律互动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中政策与法律的互动与融合——基于法政策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东 汪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9,共9页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制度化举措。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运行主要由养老服务公共政策进行驱动,实践中存在“重购买,轻服务”的不足,导致政策效力难以实现。在法政策学的视角下,既要审视当前政府购买养...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制度化举措。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运行主要由养老服务公共政策进行驱动,实践中存在“重购买,轻服务”的不足,导致政策效力难以实现。在法政策学的视角下,既要审视当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以及将这些政策上升为法律的可行性;也要运用政策来灵活应对发展中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法政策学的制度设计理论,应当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中政策激励和法律约束相结合的“政策-法律”互动与融合模式,根据已出台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的内在机理去设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法律框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法政策学 “政策-法律互动与融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的实施与经济法的职责担当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光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民法典》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民法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这对于民法自身的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的巩固和既有法律体系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法原本是继民法之后为弥补民法运行中的某些不足而衍生出... 《民法典》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民法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这对于民法自身的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的巩固和既有法律体系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法原本是继民法之后为弥补民法运行中的某些不足而衍生出的一套规范体系,其在《民法典》施行时代的职责担当在根本上并没有改变,也不应该受到质疑和削弱。通过反垄断以回归民法运行所需的社会条件,通过调整强弱关系以维护合同存续的平等根基,通过市场监管以补充民事救济的不足与被动,通过宏观调控以保障市场的整体安全和效率等,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由此促进《民法典》的施行,是经济法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应有职责。由此,《民法典》的施行才会有更加充分的现实条件和切实的社会效果,伟大的民法才会永葆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的实施 经济法的职责 法律部门的互动 法律实施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公”名谓的法语义学解读
5
作者 刘云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3,共9页
借鉴吉登斯“自我统合”理论、福柯“话语权力”理论及鲍曼语用学理论,以“相公”称谓为实践文本,解释法律与语言二者进行道德互动的共时表象,求证“相公”从尊称到僭称、从泛化到被污名化的历时脉络,主张道德羼入不仅消解了“相公”名... 借鉴吉登斯“自我统合”理论、福柯“话语权力”理论及鲍曼语用学理论,以“相公”称谓为实践文本,解释法律与语言二者进行道德互动的共时表象,求证“相公”从尊称到僭称、从泛化到被污名化的历时脉络,主张道德羼入不仅消解了“相公”名谓的神圣性,导致其法律层面的合法性、正式性崩塌,还激活了民间语言对“相公”的颠覆性诠释力量,导致其语义连接丧失和价值指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语义学 法律与语言道德互动 “相公”语义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