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帝国主义、法律东方主义与中国的法治道路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戈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32-41,共10页
"法律东方主义"是一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 "法律东方主义"是一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西方丧失了通过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完善其自身政治—法律文明的机会。对于中国法律人而言,法律东方主义这一分析视角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我们用西方人自己提供的武器来揭露"西方法律的虚伪性",而在于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东方主义"的困境,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去建构体现文明主体性的法治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治外法权 国际秩序 物资救国论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他者与“虚构”自我的学理表达——有关《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反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剑银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12-23,共12页
《法律东方主义》一书是美国学者络德睦近年来的一部比较法论著,翻译成中文后引起了中国法学界的高度关注,此书将前人"东方主义""中国中心论"等理论应用于法律领域,提出了"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虽然理论... 《法律东方主义》一书是美国学者络德睦近年来的一部比较法论著,翻译成中文后引起了中国法学界的高度关注,此书将前人"东方主义""中国中心论"等理论应用于法律领域,提出了"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虽然理论的原创性不算太强,但也对不同文化比较中的自我与他者的认知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对于西方人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尤其是对"东方"的重新认知具有很强的警醒作用,对于东方世界存在的"自我东方化"现象同样有警醒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不能夸大,更不能政治化,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中成为"政治消费品"。因此,对此书在中国的讨论和可能的"政治化"应该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自我东方 认知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东方法律主义?——评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鲁楠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24-31,共8页
络德睦教授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选择被美国妖魔化、贬值化和非法化的中国法进行讨论,试图揭示在对中国法进行异化过程中暗含的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批判主义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体现。但是,络... 络德睦教授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选择被美国妖魔化、贬值化和非法化的中国法进行讨论,试图揭示在对中国法进行异化过程中暗含的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批判主义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体现。但是,络德睦所提炼的"法律东方主义"现象内涵可疑,外延模糊,被"移植"到中国语境,会出现违背批判主义比较法学初衷的异化。而"东方法律主义"并不足以成为取代传统比较法范式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法律主义 批判主义比较法 话语—权力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的洞见与误读——基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海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作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中国政体观与法律观具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构建了近代经典的政体类型学,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模式,并探讨了它们各自具有的德性、荣誉和恐怖的精神原则。他判定传统中国是专制政... 作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中国政体观与法律观具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构建了近代经典的政体类型学,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模式,并探讨了它们各自具有的德性、荣誉和恐怖的精神原则。他判定传统中国是专制政体的典型,其法度构建体现了专制的恐怖精神,并与礼教紧密互动。传统中国有关政体研究基本付之阙如。,氏言说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批判专制、革命变法的重要理论武器,中国思想界亦开始了有关政体问题的深度研究。但其中国法律观灼见与偏见交集,洞察与误读共有,具有双重性。其误读的原因多样,既有因资料缺失而对中国刑罚的失真观察,也有方法论上的以偏概全,如以中国奸商为例批判中国普遍国民性,更多还出自东西文明比较的文化偏见。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因而成为东方专制主义与法律东方主义的重要源头与范本之一,对此需要理性对待与清醒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专制主义 政体 中国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适理解法律东方主义何以可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魏磊杰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中,络德睦旨在揭示的只是对"中国有法与否"这一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以及为何西方人对其答案如此在意的认识论根源与政治根源,并未触及作为法律东方主义之反题的东方法律主义问题,更谈不上所为此举是在为... 在《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中,络德睦旨在揭示的只是对"中国有法与否"这一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以及为何西方人对其答案如此在意的认识论根源与政治根源,并未触及作为法律东方主义之反题的东方法律主义问题,更谈不上所为此举是在为当下中国法的任何具体观念进行的辩护与背书。如何界定东方法律主义及其未来将呈现何种样态,本质上仍是一个译介政治问题,需要仰赖于中国知识与政治精英未来的耕耘与塑造。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尽可能摒弃褊狭的法律自我东方主义倾向,需要解决好如何认真对待本土资源的问题,需要处理好政治共同体软硬实力的均衡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德睦 法律东方主义 中国法 东方法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脸谱化”叙事反思——基于“法律东方主义”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海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时下对传统法律文化一直存在着一些“脸谱化”描述,如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刑法一统,社会与法律绝对停滞,司法行政完全混同,专制之下毫无法制,等等。在黑格尔、韦伯等西方视野中,传统中国更是反法治的代名词。这些描述有一定合理性,但... 时下对传统法律文化一直存在着一些“脸谱化”描述,如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刑法一统,社会与法律绝对停滞,司法行政完全混同,专制之下毫无法制,等等。在黑格尔、韦伯等西方视野中,传统中国更是反法治的代名词。这些描述有一定合理性,但有不少放大与扭曲,不乏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对传统中国的偏见与傲慢,是“法律东方主义”的叙事体现。古代君主权力虽然强大,但也会受到某些制约,并非想象中的恣意妄为。古代法律不能局限于律典律令,而是礼典、习惯法、伦常等组成的多元性的礼法体系。除却刑法之外,也存在行政、经济、民事、礼仪等各方面规范。行政与司法并非完全混同,而是“合中有分”,中央一级多由不同部门执掌行政司法两权。绝对停滞论则抹杀了历史上的法律变革,最终让中西文明沦为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理应批判,但不能过度扭曲,而应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对其制度治理的合理资源应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中国传统法律 礼法 民刑不分 司法行政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对待中国的无法、有法、反法与超法——“法律东方主义”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金华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7-11,共5页
关于中国法律的"东方主义"认知是一种对中国治理模式非常系统化的误读,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化偏见。它提醒我们警惕这样一种长期以来存在、也将继续长期存在的现象:因为观察和研究的感情化,使得人们对于中国治理模式(包括中国... 关于中国法律的"东方主义"认知是一种对中国治理模式非常系统化的误读,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化偏见。它提醒我们警惕这样一种长期以来存在、也将继续长期存在的现象:因为观察和研究的感情化,使得人们对于中国治理模式(包括中国法律体系)的了解和理解常常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褊狭状态,即简单化地用"无法""反法"或者"超法"来概括中国的法律制度实践,而无视"有法"才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法律的"东方主义"不仅仅在知识上让我们误读了中国,也在政策上误导了中外的政治家。本文呼吁理性对待中国法律制度实践中无法、有法、反法与超法四种现象共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中国研究 法学研究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的幻相:走出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59-66,共8页
法律东方主义是萨义德的东方学在法律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具有特定的立场、逻辑和目的。对法律东方主义所设定的中国(法律)形象简单地给予赞同或反对,都会落入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中。法律东方主义最为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将其所设定的中... 法律东方主义是萨义德的东方学在法律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具有特定的立场、逻辑和目的。对法律东方主义所设定的中国(法律)形象简单地给予赞同或反对,都会落入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中。法律东方主义最为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将其所设定的中国形象内化,即自我东方化,法律东方主义其实仅是人类认知中我者-他者关系的特殊、具体的表达,是一种普遍现象。走出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以便更好地构造我者—他者关系,需要构筑体系连贯的自我认知体系,需要与他者开展有效沟通,需要将自我认知体系转化为相应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自我东方 我者-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法律东方主义:一种欧洲视角--评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
9
作者 高一宁(译)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71-176,共6页
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法律学界,有关法律东方主义的争论都备受关注。而当下,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参照物。尽管络德睦的作品聚焦于美国、中国,以及现代法,但本文提议从一种欧洲视角出发,重新诠释其观... 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法律学界,有关法律东方主义的争论都备受关注。而当下,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参照物。尽管络德睦的作品聚焦于美国、中国,以及现代法,但本文提议从一种欧洲视角出发,重新诠释其观点。因此,本文首先审视了,从欧洲视角出发是否是恰当的;进而论证,法律东方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构主义式观点,因此也暗示了在东方主义式法律论说之中,还剩下什么内容可供我们思考。很显然,剩下的内容就是"东方法律主义"这一概念——它暗示了某些超越法律东方主义的内涵。因此,在结尾部分中,本文评述了这一概念,并且探索了从欧洲视角出发的其他方式,以重新思考法律东方主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应当修正络德睦对于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分析,以及他对于"西方"式论述起点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法律主义 解构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法西译:近代中国法律的对外译介与形象自塑
10
作者 吴景键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6,共14页
近代中国法律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比较法与中国法律史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主要从西人对中国法律形象的“他塑”入手,鲜少关注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与法科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对外译介“自塑”本国法律形象。与北洋时期相比,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法... 近代中国法律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比较法与中国法律史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主要从西人对中国法律形象的“他塑”入手,鲜少关注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与法科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对外译介“自塑”本国法律形象。与北洋时期相比,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法的对外译介呈现为一种多主体、多维度的复调叙事。立法院主导的《中华民国民法典》英译,通过“副文本”的使用以及区分化的翻译策略,达到彰显民法典之中国性与现代性的宣传目的;实业部推动的劳动法英文著译,则与其同时期的国际会议参与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在租界内适用中国劳动法的政策目标;而东吴法科学人对中国立法文本与司法实践的译介,更多是从比较法角度客观剖析中国法之特点,进而在学理层面树立中国法的主体性。这三种不同的对外译介路径,最终共同重塑了近代中国法律的域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翻译 中国法律形象 法律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的宗教性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研究主要包括"德治"和"法治"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都过于强调法律的儒家化特征进而忽视了法律的官方表达与民间实践的区别,因此未能回应西方学界认为中国不具有法律或法治的法... 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研究主要包括"德治"和"法治"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都过于强调法律的儒家化特征进而忽视了法律的官方表达与民间实践的区别,因此未能回应西方学界认为中国不具有法律或法治的法律东方主义观点。事实上,中国传统法律的官方表达与民间实践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在儒家化法律表达之下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宗教性法律实践;正是基于对法律宗教性特征的发现,中国传统法律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摆脱法律儒家化的简单模式,形成了一种哲学、道德、宗教和法律相融合的复杂互动模式,从而为从法律宗教性特征和复杂文化面向的视角回应法律东方主义观点提供一种新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 儒家化表达 宗教性实践 法律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