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的兴起与批判——兼议中国社科法学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思达 《交大法学》 2016年第1期20-33,共14页
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社会运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为当代西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了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追溯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从"差距研究"... 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社会运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为当代西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了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追溯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从"差距研究"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史,以权力/不平等范式的兴起为主线,对这一法律社会学重要学术传统的基本理论立场、意识形态倾向与社会文化语境进行论述、批判和反思。文章的结语部分以此为鉴,对中国社科法学的未来走向提出几点评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 社科法学 法律与社会运动 差距研究 文化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劳伦斯·M·弗里德曼 张铮 宾凯 《交大法学》 2011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目次:一、"法律与社会"研究:一个简短的历史描述二、思想学派和理论风格三、基本假设四、过去与未来受邀在中国作一个主题报告,尤其是关于"法律与社会",这一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被忽略的领域,我... 目次:一、"法律与社会"研究:一个简短的历史描述二、思想学派和理论风格三、基本假设四、过去与未来受邀在中国作一个主题报告,尤其是关于"法律与社会",这一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被忽略的领域,我感到非常荣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社会运动 法律社会学流派 法律社会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价值与功能:作为社会控制的法律
3
作者 青维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8,共6页
从社会学视角而言,法律作为控制社会的工具只在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法律的社会功能通常是通过解决社会冲突和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得以有效地表现。而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通常主要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社... 从社会学视角而言,法律作为控制社会的工具只在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法律的社会功能通常是通过解决社会冲突和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得以有效地表现。而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通常主要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社会冲突或争议,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变革,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社会 社会控制 冲突解决 社会变革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目标在司法中的实现过程——基于家事司法微观实践过程的考察
4
作者 张剑源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关于法律所预设的规范目标在司法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过往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内和法律之外的不同解释,但也存在局限。在家事司法实践中,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家事司法的实践样态生成。规范依据保障了家事司法实践的合规范性和... 关于法律所预设的规范目标在司法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过往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内和法律之外的不同解释,但也存在局限。在家事司法实践中,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家事司法的实践样态生成。规范依据保障了家事司法实践的合规范性和体系性,职能范围则为家事司法实践不断迈向规范预设目标创造了空间,弥合了规范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规范与职能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司法职能延伸的范围,并最终决定了规范的预设目标在司法中的实现程度。对于基层司法实践来说,必须时刻注意把握规范空间与职能范围之间的契合度,以此促进规范预设目标更好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目标 基层司法 家事司法 法律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与说和:当代中国法律对个体—家庭关系变迁的回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剑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个体—家庭关系变迁给现当代中国法治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个体权利进入家庭,家庭成员间过去那种"依附—支配"关系正不断向平等关系转变,通过法律赋权于个体显得尤为必要;另一方面,由于"家"之价值依然坚固留... 个体—家庭关系变迁给现当代中国法治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个体权利进入家庭,家庭成员间过去那种"依附—支配"关系正不断向平等关系转变,通过法律赋权于个体显得尤为必要;另一方面,由于"家"之价值依然坚固留存,国家法律对家庭价值的重新发现、对家庭和睦的维护同样重要。近年来,国家立法和法律实践对此问题的积极回应,反映出对个体权利和家庭和睦双重价值的同时关照。这也说明,中国的法治实践在近百年来传统与现代、外来观念与本土资源等的汇合和冲击之下,正在逐步经历着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家庭关系 法律与社会 权利 伦理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让与社会学法学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赖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张志让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法律,深受社会学法学思想的影响,回国后在北京从事法学研究和司法工作,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他提出了"社会学法学"的概念,率先引介社会利益理论,梳理欧洲三大民法典与社会学... 张志让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法律,深受社会学法学思想的影响,回国后在北京从事法学研究和司法工作,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他提出了"社会学法学"的概念,率先引介社会利益理论,梳理欧洲三大民法典与社会学法学的相互关系,描绘社会学法学之"世界谱系",考查各方对社会学法学派的质疑,促使中国学界达成"社会学法学思想是法律进化之新趋势"的共识,间接影响了中国法学的发展方向和南京政府的立法与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让 社会学法学 中国现代法学 法学家 法律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废除——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夏江皓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我国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设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然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我国"合则聚,不合则离""清官难断家务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 我国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设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然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我国"合则聚,不合则离""清官难断家务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的文化传统存在龃龉,未能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同时,也未很好地实现制裁婚姻关系中过错当事人、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立法初衷。因此,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时,可废除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将其功能交由侵权责任编的一般侵权责任条款去实现,让我国的法律规范在外来制度与本土观念的冲击中实现自我调适与成长,更好地彰显制度理性与文化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损害赔偿 社会文化背景 法律与社会 一般侵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文正邦 高其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7-60,56,共5页
马克思曾经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第291—292页)这说明,法律同社会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社会... 马克思曾经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第291—292页)这说明,法律同社会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社会是法律的“母亲”,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法律这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社会实践是法律孕育的温床和生存的基础,社会是法律职能得以发挥的唯一场所,也是法律效果的唯一衡量和评价体,法律是社会的“产儿”,法律的制定、司法的展开、守法的进行,都是紧紧围绕社会这一中心的,它服务于社会并对社会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强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方法论意义 青少年犯罪 法律问题 法律与社会 社会治安 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 阶级斗争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理论法学的兴起——贡塔·托依布纳的生平、著述及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莫里茨·伦纳(Moritz Renner) 周万里(译)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3期77-86,共10页
贡塔·托依布纳系当代社会理论法学大师,他在“法律与社会”“超国家法律”以及“正义论”三个领域,结合卢曼的系统论和德里达的后现代语言哲学,分析当代社会的私法秩序,建构了独特的社会理论法学。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上,托依布纳... 贡塔·托依布纳系当代社会理论法学大师,他在“法律与社会”“超国家法律”以及“正义论”三个领域,结合卢曼的系统论和德里达的后现代语言哲学,分析当代社会的私法秩序,建构了独特的社会理论法学。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上,托依布纳强调反思型法的作用,把合同视为调整来自不同领域冲突理性的工具。他认为当代法秩序会脱离民族国家的影响,形成全球私法。正义论不是纯粹的法哲学问题,它涉及的是法律与社会的调和,并且寻找适合社会的法教义学具体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塔·托依布纳 法律与社会 超国家法律 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学者风采
10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1-I0008,共8页
公丕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在《中国社会科学... 公丕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权利现象的逻辑》等专著、编著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般项目“中国法院制度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一种比较分析”“权利的哲学分析”等多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会 法理学研究 法治现代化 法律与社会 教育研究会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江苏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研究与认知-行为科学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33,共16页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法律认知与判断研究,司法证据研究,生理-心理因素与认知和行为能力关系研究等领域为法学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其中以法律认知与判断方面的知识最具影响力;(3)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为美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建制带来了变化,扩展了法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作者据此推测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与社会 法经济学 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 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的少年犯罪对策
12
作者 何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5-59,共5页
关键词 少年犯罪问题 少年法院 青少年犯罪 犯罪概念 法律与社会 成年人 保护观察 职业法官 检察官 非讼案件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依法治理
13
作者 蒋秋明 《学海》 1997年第4期30-34,共5页
浅议依法治理蒋秋明“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的方略具有较为深广的内涵,标志着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方式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但不少地方的政府提出的各种依法治理的口号和规划,更多地是... 浅议依法治理蒋秋明“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的方略具有较为深广的内涵,标志着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方式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但不少地方的政府提出的各种依法治理的口号和规划,更多地是把重点放在“治理”上,“依法”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制度 治理工作 政府推进型 交易费用 国家法律 政府利益 法律与社会 外国法律 法制建设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