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造法式与帝王建制:《四库全书》收录“建筑文献”的考察与省思
1
作者 吴亚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不仅是一种图书分类方式,更建构出中国古人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包罗万象的知识场域。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虽未将建筑设置为一个独立门类,却在经史二部收录约38部建筑专书... 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不仅是一种图书分类方式,更建构出中国古人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包罗万象的知识场域。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虽未将建筑设置为一个独立门类,却在经史二部收录约38部建筑专书文献,于四部收录大量兼涉建筑的文献,同时删毁、漏收、未收部分建筑文献。《四库全书》将建筑文献视为安邦治国、证经明史的典籍,呈现一种融贯儒学、通经致用、浸染礼学、重道轻艺、肃清违碍、铸牢认同、裨益社稷、注重考证、力存善本、崇实黜虚的部类分布思想与典籍批评观念,而未能发掘其在建筑工艺方面的价值与功用。借鉴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知识文化体系来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文献,可以进一步夯实中国古代艺术文献学的史料基础,挖掘中国古代建筑固有的知识系统、文化观念与思想价值,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建筑文献 营造法式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工官与建筑师职业比较研究——从《营造法式》与《建筑十书》谈起
2
作者 周甜甜 杨健 《中外建筑》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古代中国工官和西方建筑师是影响中西方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营造法式》与《建筑十书》分别为中外建筑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专著书籍。通过对两者的编写目的、编纂体系以及具体内容等进行比较,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工官与建筑师职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工官和西方建筑师是影响中西方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营造法式》与《建筑十书》分别为中外建筑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专著书籍。通过对两者的编写目的、编纂体系以及具体内容等进行比较,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工官与建筑师职业的发展,从社会职能、社会地位和建设思想3个方面,窥探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异同。为古代工官及建筑师的研究提供参考,丰富对古代建筑领域理论层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建筑十书 古代工官 古代建筑师 职业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到“法式”的转译:西方风格理论对近现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东遥 王巍 吴葱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时间节点,梳理了近现代西方建筑风格理论影响中国建筑及其遗产保护的“考察设计”“理论转译”“保护实践”3个阶段。“考察设计”即近现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及营造学社之前的中国传统建筑复兴设计实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时间节点,梳理了近现代西方建筑风格理论影响中国建筑及其遗产保护的“考察设计”“理论转译”“保护实践”3个阶段。“考察设计”即近现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及营造学社之前的中国传统建筑复兴设计实践;“理论转译”即西方建筑术语“风格”转译为传统词汇“法式”的过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包括传统营造术语中“法式”的含义、近现代建筑学界对“法式”的翻译以及《法式》与传统建筑研究中对“风格”的侧重等;最终,“风格”理论通过“法式”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遗产保护实践,“恢复原状”理念成为主导。评价个中得与失,以期对当今遗产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遗产保护 风格 法式 恢复原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大木作“缝”内涵考释(一):综述与文本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国源 侯梅 李陆斌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8-27,F0002,F0003,共12页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木作“缝”的两类基本内涵,着重关注“缝”对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的构造控制作用,及其构造设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文本 大木 构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大木作“缝”内涵考释(二):图名与图样
5
作者 吴国源 侯梅 李陆斌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以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综合比对各版本图样,把握其中“缝”的绘制特点,进而对其图名与图示内涵详细解读...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以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综合比对各版本图样,把握其中“缝”的绘制特点,进而对其图名与图示内涵详细解读,挖掘“缝”在传统木构营造逻辑中的构造设计图示内涵,并阐释其构造设计中不同层次的控制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图样 构造设计图示 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中的“芙蓉瓣”或“壸门”之模数意义探微
6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4-17,共14页
基于对《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与小木作功限的反复阅读,对其中的佛道帐、转轮经藏、壁藏等小木作营造中出现的“芙蓉瓣”一词加以梳理分析,认为宋代小木作中暗含了某种模数化体系。并且注意到长度为1.2尺与0.66尺的芙蓉瓣,分别是佛道帐... 基于对《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与小木作功限的反复阅读,对其中的佛道帐、转轮经藏、壁藏等小木作营造中出现的“芙蓉瓣”一词加以梳理分析,认为宋代小木作中暗含了某种模数化体系。并且注意到长度为1.2尺与0.66尺的芙蓉瓣,分别是佛道帐与转轮经藏及壁藏之设计与营造中使用的模数单位长度。进一步分析,又发现牙脚帐坐“每一尺作一壸门,下施龟脚,合对铺作”做法中,可能存在长度为1.0尺的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面广与进深尺寸及补间铺作数,推测出九脊小帐中亦可能存在长度为0.8尺的模数单位,而平面为曲尺形的壁帐中,则可能暗含长度为1.0尺的模数单位。以上可为揭示宋代小木作制品的设计与营造中巧妙的内在模数与造型韵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小木作 芙蓉瓣 壸门 模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诫诚之辨——《营造法式》编修者真名探赜
7
作者 陈斯亮 喻梦哲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北宋《营造法式》的编修者姓李字明仲,其名有“诫”和“诚”两种记载,至今仍存争议。根据文献中“李诚”对应不同时代的67人而“李诫”却均指向宋代同一人的独特现象,运用“概率分析校勘法”判定“诚”几乎不可能讹误为“诫”,文献所载... 北宋《营造法式》的编修者姓李字明仲,其名有“诫”和“诚”两种记载,至今仍存争议。根据文献中“李诚”对应不同时代的67人而“李诫”却均指向宋代同一人的独特现象,运用“概率分析校勘法”判定“诚”几乎不可能讹误为“诫”,文献所载之“李诫”应正确无误;继而通过考察李明仲与其兄李譓字智甫取名定字的密切关系,提出存在两种解释路径——其一是“李诫”说,此人终身未改名,文献中相关的“李诚”记载均为传抄讹误;其二是“原名李诚改名为李诫”说,重要证据是李明仲著有《续同姓名录》一书,与同名者闽清人李诚曾于汴京有时空交集,故推测其本名李诚,入仕后为避同名而改为李诫,文献中相关“李诚”记载可能因传抄讹误或沿袭本名所致。此人作为营造领域的历史人物,两说均支持称其为“李诫”而非“李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诫 李诚 概率分析校勘法 李譓 改名 《营造法式 《续同姓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附录》读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 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营造法式合校本》所依托版本情况,分别列以表格。并结合陶湘《识语》等,对当下学界有关《营造法式》作者名称究为李诫、李诚之辩,增加一点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附录》 李诫家世与生平 《营造法式》传抄与保存 《营造法式》校订 《营造法式合校本》版本依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三步法式”辨治痤疮
9
作者 周岩 赵则阔 魏淑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痤疮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其核心病机始于寒湿侵袭、皮肤玄府郁闭,后期多见脾肾两虚,脏腑失调贯穿疾病始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笔者提出采用“序贯三步法式”治疗该病,分阶段序贯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减... 痤疮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其核心病机始于寒湿侵袭、皮肤玄府郁闭,后期多见脾肾两虚,脏腑失调贯穿疾病始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笔者提出采用“序贯三步法式”治疗该病,分阶段序贯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临床经验 序贯法 序贯三步法式 方证组合辨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式浪漫的不羁 标致摩托XP400GT
10
作者 张华 李文韬(图) 《摩托车》 2024年第5期58-73,共16页
目前的国内踏板车市场“卷”字当道,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时,产品也越发同质化,尤其是中小排量踏板车,在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的更多是外观和价格。作为喜欢特立独行的法系品牌,标致的XP400 GT在中排量踏板车市场却令人耳目一新,这款车... 目前的国内踏板车市场“卷”字当道,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时,产品也越发同质化,尤其是中小排量踏板车,在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的更多是外观和价格。作为喜欢特立独行的法系品牌,标致的XP400 GT在中排量踏板车市场却令人耳目一新,这款车不光在外观上采取跨界风格,在细节设计上也非常另类,在大家拼价格的当下,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法式浪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板车 细节设计 小排量 特立独行 同质化 法式 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子贲庸,诸侯疏杼”——试释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之抵牾
11
作者 李威乐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根据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实例中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中记载不甚相符且普遍较北宋为小的现象分析,造成抵牾现象的原因包括:南宋营造部门的变化与其权力的下移;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规格制式相异,匠人不同故营造手... 根据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实例中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中记载不甚相符且普遍较北宋为小的现象分析,造成抵牾现象的原因包括:南宋营造部门的变化与其权力的下移;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规格制式相异,匠人不同故营造手法不同;南宋士大夫对江南文化的“入乡随俗”;南宋文官政治的痼疾、基层吏治腐败及行政管理能力下降。具体以近数十年考古发掘的南宋临安城恭圣仁烈皇后宅、府学、府治、御街、太庙、宗学等资料全面丰富的遗址为建筑实例,将所发掘的墁地方砖、柱础、道路用材、房屋上层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记载进行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临安城 官式建筑 建筑构件 规格制式 《营造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的技术源流及其与江南建筑的关联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十庆 《美术大观》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营造法式》作为以汴梁为都的北宋王朝颁行的建筑营缮法规制度,无疑集中代表和反映了北方官式建筑的制度与做法。然细读《营造法式》,往往又有这么一种感觉,即《营造法式》在诸多方面与江南做法有相当的关联。其中既反映了宋代南北建... 《营造法式》作为以汴梁为都的北宋王朝颁行的建筑营缮法规制度,无疑集中代表和反映了北方官式建筑的制度与做法。然细读《营造法式》,往往又有这么一种感觉,即《营造法式》在诸多方面与江南做法有相当的关联。其中既反映了宋代南北建筑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表现了唐宋以来南北建筑地域特色的不同倾向。本文就此论题,试作探讨。一、《营造法式》的江南背景1.汴京与江南的关联中国历史的发展自秦至隋唐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北宋王朝 补间铺作 大木作 金华天宁寺 营造法式 宋末 苏州云岩寺塔 技术交流 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与《营造法式》:一部贯穿大半个世纪的学术史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发现宋《营造法式》并刊印丁本《法式》,之后委托陶湘先生以《法式》诸版本勘核校对并出版陶本《营造法式》,接着朱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并延请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加盟,从此开启了中... 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发现宋《营造法式》并刊印丁本《法式》,之后委托陶湘先生以《法式》诸版本勘核校对并出版陶本《营造法式》,接着朱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并延请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加盟,从此开启了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系统建构,与对宋《营造法式》这部古代建筑大书的深入探索。自梁思成于1925年由乃父处获得陶本《营造法式》到其加入学社,开展紧锣密鼓的古代建筑考察与研究,直至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接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梁先生始终坚持以理解与研究宋《营造法式》为中心,以建构中国建筑史与诠释中国古代营造制度为目标的艰难学术之旅。自1919年朱启钤先生发现《营造法式》至梁先生的学术大作《〈营造法式〉注释》全本以《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的形式于200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其间经历的大半个世纪,正是几代中国学人在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奥秘这一学术道路上筚路蓝缕的真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启钤 《营造法式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觉下法式刺绣技艺与应用形态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漆为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法式刺绣以其独有的艺术美感成为高级时装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通过对比传统法式刺绣和当代法式刺绣的应用形态,阐述了新视觉下法式刺绣审美意识的转变。通过法式刺绣在纤维材料开发及设计需求上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视觉下法式刺绣... 法式刺绣以其独有的艺术美感成为高级时装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通过对比传统法式刺绣和当代法式刺绣的应用形态,阐述了新视觉下法式刺绣审美意识的转变。通过法式刺绣在纤维材料开发及设计需求上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视觉下法式刺绣在现代时尚设计中的运用现状,并为现代时尚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与法式刺绣结合运用提出创新设计思想,也为传统刺绣在当代设计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视觉 传统法式刺绣 当代法式刺绣 中国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诠释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理论体系建构——兼论潘谷西先生的《〈营造法式〉解读》的学理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其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6期96-,共1页
  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建筑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材料按照一定的设计思想而构筑的一定的适合人类生存的、享受与发展的空间性结构.这一结构彻底改变了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被动受控的局面,促进了...   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建筑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材料按照一定的设计思想而构筑的一定的适合人类生存的、享受与发展的空间性结构.这一结构彻底改变了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被动受控的局面,促进了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方向发展的可能.作为传统建筑文化载体,<营造法式>不只是一部纸本的文献,更是一部凝聚了宋代建筑事业的物化的结晶.<营造法式>是人文设计与技术高度融合的经典,是中国设计(包括建筑)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营造法式 建筑理论 先生 理论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法式面包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文龙 翟梦奇 +1 位作者 李树炎 樊金山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11期25-28,45,共5页
将沙棘果粉与小麦粉混合,经烘烤制成沙棘法式面包。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选取感官评分和面包比容两个指标,优化了沙棘法式面包的配方。研究表明:沙棘果粉、酵母和水的添加量是影响法式面包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大响应面... 将沙棘果粉与小麦粉混合,经烘烤制成沙棘法式面包。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选取感官评分和面包比容两个指标,优化了沙棘法式面包的配方。研究表明:沙棘果粉、酵母和水的添加量是影响法式面包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大响应面区域,根据Box-Behnken试验和回归方程,确定最优配方为高筋粉100%、沙棘果粉3%、水62%、干酵母2.5%、改良剂1%、盐2%。在此条件下制作的产品,按沙棘果粉比例折算,其维生素C的保留率达到了49.84%。沙棘法式面包不仅具有沙棘果本身的营养价值,还具有法式面包的酥脆口感,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完全不添加油脂,从而以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健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沙棘果粉 法式面包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代建筑色调的审美嬗变——《营造法式》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望衡 刘思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9,197,共7页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色彩审美随时代不同而变化,其中尤其以宋代的建筑彩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最大,《营造法式》一书中对于宋代彩画的色彩应用有详细描述,对比唐宋建筑彩画,可发现宋代建筑彩画色彩风格较唐时有重大改变,而宋代色彩审美观的形...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色彩审美随时代不同而变化,其中尤其以宋代的建筑彩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最大,《营造法式》一书中对于宋代彩画的色彩应用有详细描述,对比唐宋建筑彩画,可发现宋代建筑彩画色彩风格较唐时有重大改变,而宋代色彩审美观的形成源自当时政治、宗教等文化因素以及中华民族审美规律的影响,尤其与禅宗"本心清净"思想的引导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中国古建筑彩画 《营造法式 色彩审美观 建筑彩绘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营造法式》初探之四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谷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5期1-7,共7页
这是论文《营造法式初探》的第4篇。第3篇发表于本刊1985年第1期。本篇论述了这部11世纪中国政府制订的建筑预算定额的产生背景、编写体裁、内容取舍、所起效果以及今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同看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预算定额 营造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晓芒 《逻辑学研究》 2010年第1期89-113,共25页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推类"法式",是一个由兽名至祭名、善名、族类名、种类名、法式名的历史的过程,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意义的"推类"法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思维发展的必然,有其稳定的由"言事"而"言道"的推理结构。其成立的依据是事物类属性、类事理的相似性或同一性,表明了思维的确定性认识,使之具有了法则的一般规律的意义,使"推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越来越明显,推理功能越来越显著。其取法标准既有伦理的标准,也有逻辑的标准,使得先秦逻辑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伦理化倾向。其思维进程是通过比照事例而分类,进而援类而推。在其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推类"法式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更偏重于精神感受,积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它演进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可以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式 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昕 刘先觉 《华中建筑》 2001年第5期4-6,共3页
该文通过对《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两本书的内容与思想的比较,试图分析各自对建筑学科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对著述的不同着重点以乃所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 《建筑十书》 《营造法式 中西文化 建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