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 |
田成有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3
|
|
2
|
司法能动、法官造法和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
应振芳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3
|
中国法官造法的必要性及制度设计 |
杨春平
陈翰丹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4
|
德国“法官造法”的功能解构 |
刘飞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5
|
法官造法:作为大前提之审判规范的本质 |
周赟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6
|
台湾人格权法的最新发展--基于法官造法与法律修订的双重观察 |
黄茂荣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7
|
“事物本质”作为法官造法边界之批判 |
胡君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论法官造法──兼与孟勤国同志商榷 |
喻敏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9
|
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逻辑推演的正当性基础及界限——从行政正当程序原则在一起案件中的适用谈起 |
郭庆珠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6 |
2
|
|
10
|
论裁判过程中的法律方法 |
胡国梁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1
|
法院发展知识产权法:判例、法律方法和正当性 |
梁志文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2
|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限度 |
李可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
13
|
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败因的法社会学分析 |
王承志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
2007 |
3
|
|
14
|
美国司法能动的历史发展 |
杨建军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0 |
3
|
|
15
|
依法裁判的含义及实现条件 |
聂德宗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6
|
论判例法推理 |
王洪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7
|
从审判实践看我国立法质量和改进方略 |
吴海生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8
|
论疑难案件中的规则变异 |
毛玮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