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的困境及其因应
1
作者 洪丹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5-288,共14页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具有权力专属性,其正当性在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专门逻辑,并意在防止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惩戒委员会审议范围确定的基准应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相链接。不涉及自由裁量权判断的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只需...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具有权力专属性,其正当性在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专门逻辑,并意在防止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惩戒委员会审议范围确定的基准应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相链接。不涉及自由裁量权判断的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只需通过查清事实便可作出认定,无需法官惩戒委员会介入。为进一步框定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议范围,有必要澄清《法官法》第四十六条第四、五项与其他各项所涉违法审判责任的关系,阐释第四、五项两种违法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化解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的困境,应在立法上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议是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前置程序,并强化法官惩戒与纪检监察工作双向衔接,同时还需要细化《法官法》第四十六条第四、五项的具体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委员会 违法审判责任 正当性 司法自由裁量权 权力专属性 专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法》修订后法官惩戒的程序规制研究——以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激活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夏锦文 徐英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8,243,共11页
"两非"原则是对法官追责的基本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职不受追究。司法责任制改革之初创设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是落实法官追责"两非"原则的重要支撑,为法官惩戒提供了专业评鉴和程序规制,... "两非"原则是对法官追责的基本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职不受追究。司法责任制改革之初创设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是落实法官追责"两非"原则的重要支撑,为法官惩戒提供了专业评鉴和程序规制,已被新修订的《法官法》所吸纳;但实践中一直进展不大,几被搁置,亟待激活。要在整体把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综合理解新修订《法官法》中"违反审判职责"的含义,并与《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司法改革文件精神相协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查内容不仅包括法官是否构成故意违反职责、存在重大过失、存在一般过失或没有违反职责,而且还应包括重大过失与案件裁判错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等。法官惩戒委员会有从专业角度提出审查意见的权力,但不应享有无责、免责或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组成应坚持专业性原则;在审议程序设置方面,应彰显司法化方式;在与监察机制衔接方面,应尊重法官惩戒委员会的专业审查意见,建立异议和复议制度。在未来的制度发展中,可将职业伦理责任纳入法官惩戒委员会"视情审议"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 “两非”原则 法官惩戒委员会 法官法》修订 程序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法官惩戒制度的模式演变及我国的改革思路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蓉 邹梅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西方法官惩戒制度经历了法官惩戒的情境化、法官惩戒的行政化以及法官惩戒的司法化三种模式的演变。自20世纪中后期至今,西方各国在吸取了法官群体遭受"政治清洗"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司法化的法官惩戒制度,即中立化的惩戒... 西方法官惩戒制度经历了法官惩戒的情境化、法官惩戒的行政化以及法官惩戒的司法化三种模式的演变。自20世纪中后期至今,西方各国在吸取了法官群体遭受"政治清洗"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司法化的法官惩戒制度,即中立化的惩戒主体、多元化的惩戒程序、司法化的救济程序以及明确的惩戒标准。西方法官惩戒制度的模式演变为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即增强惩戒主体中立化的特性、增设简易惩戒程序、淡化被惩戒法官救济程序的行政管理色彩以及设立明确的惩戒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制度 情境化 行政化 司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惩戒制度的司法评价——兼论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40
4
作者 蒋银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8,共8页
英美两国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宪政构架出发,塑造了以不当行为作为核心的法官惩戒事由。德法两国采不当行为和错误判决二元论作为法官惩戒事由,对于法官所为不当行为之惩戒,只需"客观后果"就足以对法官施以惩戒,对于法官错误裁... 英美两国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宪政构架出发,塑造了以不当行为作为核心的法官惩戒事由。德法两国采不当行为和错误判决二元论作为法官惩戒事由,对于法官所为不当行为之惩戒,只需"客观后果"就足以对法官施以惩戒,对于法官错误裁判所致惩戒,采主观归责,排斥客观效果论。单纯以结果为导向的"错案追究"难以有效实现惩戒效果。以"错案追究"主导惩戒事由对法官职业保障和公正履行审判职权易于形成不良影响。在我国,理想的方案是将"错案追究"制度纳入司法惩戒的制度轨道,并与"不适当行为"共同构成司法惩戒事由的二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制度 司法权 错案追究 不适当行为 司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法官惩戒制度基本架构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全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101,共4页
法官惩戒制度主要从惩戒的主体、事由、程序和措施四个方面来搭建其基本架构,其制度安排既要考虑到对法官行为的有效规制,又要顾及避免对法官独立的不当干涉。因此惩戒主体的设置既要突出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又要避免行政权与立法权应对... 法官惩戒制度主要从惩戒的主体、事由、程序和措施四个方面来搭建其基本架构,其制度安排既要考虑到对法官行为的有效规制,又要顾及避免对法官独立的不当干涉。因此惩戒主体的设置既要突出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又要避免行政权与立法权应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惩戒事由的确定以客观归罪为标准来强调司法公信力对规制法官言行的意义,并避免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当干预;惩戒程序的展开以一种司法性的方式来强调惩戒的公正性,以免法官身份独立受到不适当侵犯而影响其行为的独立性;惩戒措施靠一种力度逐层递进的多元化处罚体系来形成必要的威慑力,以对法官产生有效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 主体 事由 程序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公共权力滥用的理论刍议——以法官惩戒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全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
法官惩戒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制约权力滥用与保障法官独立,为使法官惩戒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满足惩戒的事由行为化、主体专一化和程序司法化三个基本要求。
关键词 法官惩戒 法官独立 司法腐败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官惩戒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铭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对法官履职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提供专业意见,是完善法官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学界的建议与实际的制度建构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在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过程中,因对... 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对法官履职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提供专业意见,是完善法官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学界的建议与实际的制度建构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在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过程中,因对其法律地位的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存在偏差,导致其处于“无功能”的状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在有域外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吸收其有益经验,再根据中国现实国情来建构,是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应根据修订后的我国《法官法》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在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在设立主体、委员构成、设立模式上下功夫,并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确保法官惩戒委员会依法建构并保证制度得以顺利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委员会 运行现状 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法官惩戒制度的调适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怡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92,共9页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法官成为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这对法官惩戒制度的影响颇大。此种影响既体现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亦表现为制度功能和运行逻辑上的差异。但是,监察全面覆盖指向的是监察对象而非监察内容,加之法官惩戒制度具有...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法官成为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这对法官惩戒制度的影响颇大。此种影响既体现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亦表现为制度功能和运行逻辑上的差异。但是,监察全面覆盖指向的是监察对象而非监察内容,加之法官惩戒制度具有维持审判自律和实现专业追责等方面的功能,这使得该制度即便受到影响但仍不失继续存在的价值。因此,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双重背景之下,应当为监察机关在法官惩戒工作中安排合理的角色,并促使其对法官的监察遵循必要的司法规律;以及因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法官惩戒制度进行调适,以此实现法官惩戒和国家监察的衔接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制度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审判自律 专业追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官惩戒”事由模式的现状与趋向——以司法体制改革为背景 被引量:9
9
作者 雷婉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法官惩戒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这可以说是各个法治国家法官惩戒制度的共同目的。但各国基于自身的法治传统、司法观念、司法体制等差异在惩戒事由的选择上各具特色,从而形成法官惩戒事由划分标准的两种模式... 法官惩戒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这可以说是各个法治国家法官惩戒制度的共同目的。但各国基于自身的法治传统、司法观念、司法体制等差异在惩戒事由的选择上各具特色,从而形成法官惩戒事由划分标准的两种模式,即行为-结果模式与法内-法外模式。我国基于自身的司法条件,应当在法官惩戒事由的认定标准上从法内-法外模式转向行为-结果模式,对于法官行为的惩戒不分司法内外而统一采用公信力标准,对于裁判结果错误则遵循以豁免为原则,以追责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事由 行为-结果模式 法内-法外模式 法官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惩戒委员会设立与运行的底层逻辑转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洪亮 罗登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70,共7页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了省级法官惩戒委员会,但其并未发挥异体惩戒的功能,甚至呈现普遍性的功能“虚化”状态。若要发挥法官惩戒委员会的预期功能,则应彻底转变当下法官惩戒委员会设立与运行的底层逻辑。为此,应将法官...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了省级法官惩戒委员会,但其并未发挥异体惩戒的功能,甚至呈现普遍性的功能“虚化”状态。若要发挥法官惩戒委员会的预期功能,则应彻底转变当下法官惩戒委员会设立与运行的底层逻辑。为此,应将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建构基础由“司法化”转变为“职业化”,法律定位由专业咨询主体转变为惩戒决定主体,管辖权范围由“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办案”“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转变为违法审判行为,职责配置由审议、建议职责转变为审议、决定、救济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委员会 异体惩戒 职业化 违法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程序与法官惩戒程序衔接的逻辑、障碍与进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慧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98,共5页
兼具国家公职人员和司法裁判者身份的法官如果存在违法审判行为,在追责环节将出现监察程序和法官惩戒程序如何衔接的现实难题。协调管辖事由的竞合、实现法官追责的司法化,以及克服同体监督的弊病是促进监察程序和法官惩戒程序衔接的深... 兼具国家公职人员和司法裁判者身份的法官如果存在违法审判行为,在追责环节将出现监察程序和法官惩戒程序如何衔接的现实难题。协调管辖事由的竞合、实现法官追责的司法化,以及克服同体监督的弊病是促进监察程序和法官惩戒程序衔接的深层逻辑。但从实践来看,两种程序的衔接却面临监察理念与法官惩戒理念相异、监察机关与法官惩戒机构地位失衡,以及监察程序与法官惩戒程序衔接失灵的现实障碍。为此,应推动监察机关由“犯罪控制”到“正当程序”的理念转变,由“权力思维”到“程序思维”的思维转变,推动法官惩戒委员会由“鉴定主体”到“惩戒主体”的角色转变。通过合理划分各主体在启动、调查和审议环节的职能分工,由此实现监察程序与法官惩戒程序的有序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程序 法官惩戒程序 程序衔接 衔接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审级制度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化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建国之初,由于国土广阔、交通不变,把社会矛盾和冲突限制在发案地解决,由此确立了作为过渡时期的二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下新的利益冲突面前,司法腐败,两审终审制正在被申诉、再审、抗诉、审判监督、上访以及其他种种复查程... 建国之初,由于国土广阔、交通不变,把社会矛盾和冲突限制在发案地解决,由此确立了作为过渡时期的二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下新的利益冲突面前,司法腐败,两审终审制正在被申诉、再审、抗诉、审判监督、上访以及其他种种复查程序所冲击、侵蚀和瓦解。法学界也在探讨中国审级制度的未来模式,但往往是将西方法治国家从乡土发育成熟的规则作为唯一的审级制度,有失偏颇。因此,需要建立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审级制度,如三级终审制、法官裁判文书的发文权、独立于司法机构的法官惩戒委员会,监督法官违法,使司法走向公正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级制度 二审终审制 三审终审制 司法腐败 法官惩戒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