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看基督宗教的价值——试论伽罗蒂的《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 被引量:1
1
作者 梅谦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4,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之间的对话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欧洲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共产党与天主教会的官方对话,两方派谴他们自己的最高知识分子来进行对话。通过伽罗蒂《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1965年),本文...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之间的对话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欧洲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共产党与天主教会的官方对话,两方派谴他们自己的最高知识分子来进行对话。通过伽罗蒂《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1965年),本文介绍这种对话的历史思想背景,并分析这个对话在理论上所面对的困难。虽然对话在时间上比较短,不过,它有了长远的影响,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罗蒂 法国马克思主义 天主教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批判叙事的复兴与重构——关于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马克思社会批判的话语分析
2
作者 张程 许苏明 陈良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他们以现代性反思作为批判叙事的话语基点,以重构的"异化"作为批判叙事的工具,以意识形态向度的批判作为批判叙事的旨趣,以日常生活视阈的拓展作为批判叙事的解构和发展,从而全面复兴与重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叙事 现代性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GA^2与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新动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冰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4,共7页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2)的编辑出版计划重新启动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基于MEGA^2新文献的研究热潮。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方面依据MEGA^2启动了法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工程(简称GEME),积极推动...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2)的编辑出版计划重新启动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基于MEGA^2新文献的研究热潮。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方面依据MEGA^2启动了法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工程(简称GEME),积极推动MEGA^2的国际研究;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学者就开始利用MEGA^2新文献,围绕着《资本论》及其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中的问题式转换、马克思与黑格尔、斯宾诺莎、亚里士多德、青年黑格尔派等理论关系问题。法国学界的思想研究动态,对我们开展MEGA^2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必须处理好文献考据与思想研究间的关系,避免将MEGA^2研究等同于文献考据的实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MEGA^2 法国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包大为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1,126,共10页
在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演变中,法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黑格尔主义的中介,开始将辩证法真正引入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构想。同时又通过对青年马克思哲学著作的译介和讨论,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设想。在由政治因素介... 在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演变中,法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黑格尔主义的中介,开始将辩证法真正引入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构想。同时又通过对青年马克思哲学著作的译介和讨论,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设想。在由政治因素介入的持续论战中,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对过去一个多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之正反经验进行了反思,另一方面则承接了20世纪未竟的政治解放实践,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症候进行批判。理论和实践的历史重负迫使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原则与策略之间分野,一方面试图彻底离弃政治伦理以求重构“元政治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关联,另一方面则试图在治理和秩序中悬置对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历史科学 治理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法国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幽灵”——以伊波利特与阿尔都塞的关系为主线
5
作者 王赛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3,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的“黑格尔复兴”运动使黑格尔的名字与战后法国哲学——尤其与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法国哲学的内部演变来看,法国黑格尔主义引导与塑造着法国马克思主义,这种关系在伊波利特与阿尔都塞的关系中得到了清... 20世纪30年代的“黑格尔复兴”运动使黑格尔的名字与战后法国哲学——尤其与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法国哲学的内部演变来看,法国黑格尔主义引导与塑造着法国马克思主义,这种关系在伊波利特与阿尔都塞的关系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作为“黑格尔复兴”运动的旗手之一,伊波利特对黑格尔的解读从一开始就与科耶夫的“人类学”保持距离,他对“否定性—历史”的强调引导阿尔都塞建构一种“空无”的本体论,并进而引导后者从黑格尔走向马克思。《逻辑与生存》标志着伊波利特在思想上的成熟,在这本书中他转向“存在”(being)与语言,引导法国哲学走出自我意识,为结构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也为阿尔都塞在60年代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逻辑与生存》中所阐述的“非哲学”也为阿尔都塞对《资本论》进行“哲学的阅读”奠定了哲学基础。“五月风暴”以后,结构主义失去了昔日的光芒,《逻辑与生存》一书中蕴含的“差异”思想被发扬出来,这一思想引导法国哲学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也引导阿尔都塞发展出一种“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伊波利特 阿尔都塞 《逻辑与生存黑格尔逻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与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典型取向——革命史和心态史 被引量:1
6
作者 童松辉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471-471,共1页
20世纪的法国史学与整个西方史学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是法国史学流派纷呈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呈现出了颇具特色的史学实践风格和学术研究取向。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现当代西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代... 20世纪的法国史学与整个西方史学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是法国史学流派纷呈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呈现出了颇具特色的史学实践风格和学术研究取向。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现当代西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进程的各阶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下对于法国革命进程的各类分析模型及各时期代表人物。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 心态史 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组织论述评——以比岱和迪梅尼尔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一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组织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尽管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总是依托于特定的组织形式,但不同的历史性生产方式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特定内容。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历史由来与本质规律,奠定了组织理论的唯物... 组织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尽管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总是依托于特定的组织形式,但不同的历史性生产方式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特定内容。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历史由来与本质规律,奠定了组织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以比岱和迪梅尼尔为代表的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基于其“元结构”理论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出要把组织问题提升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协调逻辑,主张从市场与组织的相互蕴含中把握现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以此重新找到革命主体。但因为立场的偏颇与方法的局限,他们无法对这些新现象做出准确的解读。梳理马克思的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意义,进而阐明“元结构”理论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区别,不仅有助于揭示组织化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与本质内涵,而且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组织 阶级关系 《资本论》 管理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的力量——对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的一种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戴雪红 吴家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23-32,169,共11页
朱迪斯·巴特勒是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女性主义哲学家。“规范”这一概念是巴特勒与法国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接合点。乔治·康吉莱姆与米歇尔·福柯对“规范”的解读回应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危机,突出了规范的生产性... 朱迪斯·巴特勒是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女性主义哲学家。“规范”这一概念是巴特勒与法国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接合点。乔治·康吉莱姆与米歇尔·福柯对“规范”的解读回应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危机,突出了规范的生产性和越界性,为巴特勒奠定了思想基础。巴特勒以“性别操演”为切入点展开了对“规范”的全新解读,“操演”就是性别规范的自我征引、自我重复,这使得性别身份具有永恒流动性。巴特勒以“身体的物质化”为核心对“规范”展开了进一步探讨,“物质化”就是规范对身体的重复性建构。“规范”是内在于身体的,它在不断颠覆自身的过程中也使得身体不断重构。这表明规范、身体、性别都是无限生产的,永远不具有同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迪斯·巴特勒 规范 性别操演 女性主义 法国马克思主义 美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抄袭背后的思想争鸣——列斐伏尔与德波之争及其思想史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冰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5,254,共9页
列斐伏尔与德波的学术关系如何、两人是否由于抄袭问题而决裂,一直是研究列斐伏尔、德波的学者难以分辨的思想史难题。列斐伏尔与德波能够超越个人的巨大差异、成为紧密合作的学术创作和革命行动的同伴,是因为两人同属于法国战后日常生... 列斐伏尔与德波的学术关系如何、两人是否由于抄袭问题而决裂,一直是研究列斐伏尔、德波的学者难以分辨的思想史难题。列斐伏尔与德波能够超越个人的巨大差异、成为紧密合作的学术创作和革命行动的同伴,是因为两人同属于法国战后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潮流。列斐伏尔将德波视为乌托邦的日常生活革命的现实化身,德波也将列斐伏尔看作是将艺术活动转变为政治行动的思想同路人和革命指引者。而两人最终走向陌路,表面上是由于德波发难列斐伏尔抄袭,但实则根源自两人在行动主体和组织策略上的分歧。最终,他们的分道扬镳,象征着法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日常生活批判潮流,无法兑现对资本主义的总体超越,透露出了反生产叙事的后马克思思潮症候而走向了逻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德波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革命 法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