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维多利亚时代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入绝境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萨拉为了保持特性、实现自我而采取的生存策略和抗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维多利亚时代 绝境 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然之中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真实性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红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65-65,共1页
德国的齐·克拉考尔中和法国的安德烈·巴赞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两种改编理论,提出"一种保全原著基本内容和重点的改编",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海洛得·品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取得了巨... 德国的齐·克拉考尔中和法国的安德烈·巴赞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两种改编理论,提出"一种保全原著基本内容和重点的改编",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海洛得·品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着从影片的对比结构、巧妙衔接、隐喻蒙太奇、经典构图等方面分析它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海洛得·品特 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1
4
作者 孔蓓蓓 王翔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9-81,共3页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在广大读者和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和捷克著名导演Karel Reisz在1981年成功地将小说搬上了银幕。其电影版编剧和导演精心安排的"戏中戏"结构体现...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在广大读者和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和捷克著名导演Karel Reisz在1981年成功地将小说搬上了银幕。其电影版编剧和导演精心安排的"戏中戏"结构体现了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方式;通过戏里、戏外的两个故事中主人公对自由的追寻,从而体现了小说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主题思想;电影对小说的多重结尾的处理也颇具匠心。电影版完全忠实于小说的自由、选择的主题,是一部杰出的改编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后现代主义 自由 选择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学性元小说”的视角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秀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历史以及女权主义运动历史的戏仿,从琳达·哈钦提出的“史学性元小说”的视角对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看到了福尔斯本人作为男性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思想。作品对研...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历史以及女权主义运动历史的戏仿,从琳达·哈钦提出的“史学性元小说”的视角对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看到了福尔斯本人作为男性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思想。作品对研究福尔斯创造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性元小说 法国中尉的女人 维多利亚时代 女性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两种文化”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复调”——以《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水之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丽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5,共7页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水之乡》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分别从作者与主角的关系,对话性艺术语言以及双声语的话语形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虽具有明显的"复调"特征,但又不同...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水之乡》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分别从作者与主角的关系,对话性艺术语言以及双声语的话语形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虽具有明显的"复调"特征,但又不同于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小说。进而探讨复调小说理论在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遭遇"中,进一步拓宽其理论边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 结构的复调 法国中尉的女人 《水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被引量:2
8
作者 聂宝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 《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受"元小说"因素的影响,在改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小说出版10年以后,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才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屏。下面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将其在改编过程中使用的叙事转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约翰·福尔斯 转换形式 萨拉 维多利亚时代 哈罗德 品特 戏中戏 法国中尉的女人 叙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图式中的女权主义倾向——《法国中尉的女人》评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桂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3,共2页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宣扬了存在主义的价值观和自由观。女主人公莎拉的命运抉择也体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观,揭示了在压抑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冲破世俗束缚,追求平等自由、自我价值、爱情价...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宣扬了存在主义的价值观和自由观。女主人公莎拉的命运抉择也体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观,揭示了在压抑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冲破世俗束缚,追求平等自由、自我价值、爱情价值的女权主义的意识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女权主义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小说的虚构性——兼评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235,共4页
小说演变至今,从对虚构性的回避和遮掩到对虚构性的全面认定,无疑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小说中讨论小说写作的虚构性成为新的小说形式,其中福尔斯创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功不可没。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小说虚构性的... 小说演变至今,从对虚构性的回避和遮掩到对虚构性的全面认定,无疑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小说中讨论小说写作的虚构性成为新的小说形式,其中福尔斯创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功不可没。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小说虚构性的独到见解和灵活运用,体现了虚构性对于小说的强大功效以及虚构性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 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丽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后现代语境下对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的想象和重构为切入点,探讨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所采用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模式。认为这一叙事模式创造性地糅合了通俗小说中的罗曼司叙事因素与现代小说中的元小说&qu... 以后现代语境下对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的想象和重构为切入点,探讨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所采用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模式。认为这一叙事模式创造性地糅合了通俗小说中的罗曼司叙事因素与现代小说中的元小说"自我指涉"技巧,对现实主义再现式的叙事手法以及建构于其上的传统历史叙事观念构成了双重的质疑与颠覆。进而深入剖析该叙事模式背后蕴含的新的历史观念以及福尔斯在维多利亚与后现代两大时空之间建构"对话性历史"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元历史罗曼司叙事 对话性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细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6-98,共3页
在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绝望情欲的疯癫"是情感的悲剧命运加之于莎拉的结果,它激起了查尔斯对她的同情和帮助;"浪漫化的疯癫"是莎拉的主动选择,它激起了查尔斯对她的欣赏与爱恋。谎言则是莎拉自我赋权的重要手段。影片中,莎... 在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绝望情欲的疯癫"是情感的悲剧命运加之于莎拉的结果,它激起了查尔斯对她的同情和帮助;"浪漫化的疯癫"是莎拉的主动选择,它激起了查尔斯对她的欣赏与爱恋。谎言则是莎拉自我赋权的重要手段。影片中,莎拉将疯癫与谎言的复合运用作为女性的突围策略,最终将查尔斯拉拽出他所在的阶级和观念,使其从文明、思想禁锢的队列走向疯癫和个性自由的王国。通过向疯癫的迈进打破文明的边界并获自由,这才是走向疯癫的全部价值与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谎言 自我赋权 法国中尉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枷锁下自由人性的求索——论《红字》和《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竞生 刘平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红字>和<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负心婚变"的悲剧.小说鞭挞了僵死的社会规范对人性的压抑,歌颂了追求自由人性的信心和力量,引发了人们对文明机制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红字》 法国中尉的女人 爱情 婚姻 道德伦理 自由人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与“文化反思”义恋
14
作者 李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36,共3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影反传统浪潮中诞生的"文化反思"作品中的佼佼者,也是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华丽转身代表作。其走上影坛后,在众口皆碑中享受了美好赞誉。电影编剧哈罗德·品特通过萨拉这个艺术形...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影反传统浪潮中诞生的"文化反思"作品中的佼佼者,也是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华丽转身代表作。其走上影坛后,在众口皆碑中享受了美好赞誉。电影编剧哈罗德·品特通过萨拉这个艺术形象,赞扬了不甘平庸、锲而不舍地抗拒命运桀骜无羁的维多利亚平民女孩萨拉对于爱情、婚姻的抉择;讴歌了查尔斯蔑视贵族陈腐的婚姻等级观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此同时,再现了导演对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潮流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文化反思 义恋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后现代特征
15
作者 吴桂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03-104,共2页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针对该小说中作者介入、虚构与真实的混杂以及三种开放式结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编导哈罗德·品特在对该部小说进行电影改编时进行了巧妙的再现与改写,使改...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针对该小说中作者介入、虚构与真实的混杂以及三种开放式结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编导哈罗德·品特在对该部小说进行电影改编时进行了巧妙的再现与改写,使改编的影片也相应呈现出文本短路、拼贴及互文性的后现代特征。这种编导方法不仅完美地再现了影视对小说改编过程中的忠实性,更让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成为后现代电影之中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短路 拼贴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约翰·福尔斯的作者观
16
作者 姚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96,74,共3页
约翰·福尔斯面对后现代文本中的“作者”被宣称死亡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不断打破传统的写作手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验,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重新构建“作者”的权威性。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中,福尔斯通过各种... 约翰·福尔斯面对后现代文本中的“作者”被宣称死亡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不断打破传统的写作手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验,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重新构建“作者”的权威性。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中,福尔斯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干涉和介入到作品的叙述过程和阅读过程中,以重新塑造作者“一个新的神学形象”。而读者在享受阅读文本的自由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新作者权威操纵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观 法国中尉的女人 叙述过程 阅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叛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改编特色探究
17
作者 刘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5-57,共3页
自电影产生以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许多世界名著都曾被改编成电影,以赢得更多影迷和读者的追捧.然而,《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却赢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广大影迷、读者之所以高度重视这部小说... 自电影产生以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许多世界名著都曾被改编成电影,以赢得更多影迷和读者的追捧.然而,《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却赢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广大影迷、读者之所以高度重视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不仅在于其是一部世界著名文学作品,还在于影片的艺术创新魅力,其保存原著主题和精华基础上内涵更为升华,因此,其改编后的电影赢得了更大的轰动效果,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奖,成为首屈一指的电影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创造性叛逆 改编 文学作品 世界名著 轰动效应 艺术创新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永胜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69-71,81,共4页
国内外有关《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主义的主题;叙事艺术研究;神秘女子萨拉形象;精神分析学的批评等。似乎除了这些方面再难以有所突破,本文试图从“新的形式”入手来对小说作一尝试性的解读。福尔斯曾在... 国内外有关《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主义的主题;叙事艺术研究;神秘女子萨拉形象;精神分析学的批评等。似乎除了这些方面再难以有所突破,本文试图从“新的形式”入手来对小说作一尝试性的解读。福尔斯曾在弗洛伊德有关人的结构构成三层次说(本我、自我、超我)的基础上,提出每个人的心灵还有第四种因素即“逆某”,简单说就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空虚感。其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正好分别暗合了四种人格构成:萨拉——本我;欧内斯蒂娜——自我;波尔坦尼太太——超我;查尔斯——逆某。正是这种无意识结构以及对人的反思使福尔斯成为战后英国最有才华和最严肃的小说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精神分析学 逆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引起了评论界的强烈反响。福尔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开放、层递式的文本中,以小说中的人物为载体,通过他们对自我存在的探寻和选择,揭示了...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引起了评论界的强烈反响。福尔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开放、层递式的文本中,以小说中的人物为载体,通过他们对自我存在的探寻和选择,揭示了自由选择和追求自由人性的重要性。小说折射出浓重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自由 选择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太奇的经典演绎——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戏里戏外的巧妙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洪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68,共1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套层结构影片。该影片以其高超的技巧,巧妙地安排了两个时空中的故事——一个是戏中的故事,一个是现实中演戏的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两条线索交织前进,并行不悖。戏里戏外两个时空的镜头转切,...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套层结构影片。该影片以其高超的技巧,巧妙地安排了两个时空中的故事——一个是戏中的故事,一个是现实中演戏的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两条线索交织前进,并行不悖。戏里戏外两个时空的镜头转切,巧妙而自然,影片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散落,成为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套层 转切 蒙太奇 女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