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哲学根据 被引量:3
1
作者 龚炜 徐洪亮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以道义责任论为根基的规范责任论。作为刑事责任负担最主要形式的刑罚,它的合理依据是扬弃了报应刑论的僵硬又结合了目的刑论合理性的并合主义。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哲学思考为刑事立法者提供了立法依据,并且指导着司法... 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以道义责任论为根基的规范责任论。作为刑事责任负担最主要形式的刑罚,它的合理依据是扬弃了报应刑论的僵硬又结合了目的刑论合理性的并合主义。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哲学思考为刑事立法者提供了立法依据,并且指导着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法哲学根据 刑罚 合理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性维度的反向张力——哈贝马斯法哲学思想的中心线索
2
作者 王子桐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法哲学思想是哈贝马斯全部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规范性维度的反向张力”为核心线索,试图通过主体间交往理性与语言共识弥合现代法中事实性与规范性的对立。其理论建构呈现三个阶段: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阶段,他揭示了晚期... 法哲学思想是哈贝马斯全部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规范性维度的反向张力”为核心线索,试图通过主体间交往理性与语言共识弥合现代法中事实性与规范性的对立。其理论建构呈现三个阶段: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阶段,他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公共领域被权力精英主导,法律逐渐工具化且规范性维度缺失的困境;随后,在《什么是普遍语用学》与《交往行为理论》阶段,他转向语言哲学,以言语行为理论重构主体间共识的生成逻辑,并以交往理性为规范性维度提供基础;最终,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阶段,他提出程序法范式,通过规范性维度的制度化,使法律成为生活世界与社会系统的“交汇点”,在理论上完成事实与规范的统一。然而,哈贝马斯的方案存在双重局限:一方面,语言共识的理想化预设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主体间交往的结构性压制,使规范性维度沦为思辨框架内的抽象建构;另一方面,程序法范式依托的普遍性实为“狭义的规范性”,其共识本质受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逻辑,无法容纳多元差异的民主诉求。因此,哈贝马斯的理论虽为现代性危机提供了批判性反思工具,但其乌托邦色彩与资本主义现实间的张力不仅凸显了规范性维度在实践中的内在矛盾,更折射出超越语言理性框架、转向彻底社会变革的历史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哲学 事实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碳排放交易制度法律问题探讨
3
作者 徐星月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6-726,共1页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化的环境治理工具,其不仅是环境政策工具,更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设计。那么当前为什么需要该制度的存在?这一制度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碳排放权的分配是否公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哲学的理论框架为其进行论证...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化的环境治理工具,其不仅是环境政策工具,更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设计。那么当前为什么需要该制度的存在?这一制度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碳排放权的分配是否公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哲学的理论框架为其进行论证。且碳排放权作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核心概念,其法律属性尚未在法学领域形成共识,而从法哲学视角出发,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碳排放权的本质。关于碳排放交易制度涉及到的多方利益,如政府、企业、公众以及国际社会等,这些利益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需要借助法哲学的价值分析工具帮助其解决。法哲学中的责任理论也可以为法律责任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助力其构建更加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排放交易制度逐渐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选择。然而,这一制度的法律构建与实施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公平正义 碳排放交易制度 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哲学与“历史的世界海洋”——爱德华·甘斯与法的历史化理论
4
作者 黄钰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8,206,共8页
爱德华·甘斯所构想的法的历史化理论首先是一种哲学构想,法哲学与普遍法历史的统一与结合,本身是理念及其现实化的要求;其次,这种要求也是在与历史法学派的论战中形成的,其依托的是甘斯本人整全的法学图景;再次,法哲学与普遍法历... 爱德华·甘斯所构想的法的历史化理论首先是一种哲学构想,法哲学与普遍法历史的统一与结合,本身是理念及其现实化的要求;其次,这种要求也是在与历史法学派的论战中形成的,其依托的是甘斯本人整全的法学图景;再次,法哲学与普遍法历史本身指向的是自由的实现,是要在观念和实在的层面展示自由所展开的这一伟大历程;最后,根据甘斯的这样一种构想,黑格尔的现实概念被历史取代了,被证明不过是历史的个别实存,因此,历史成为了概念运动的尺度,从而刺激了青年黑格尔派创建未来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甘斯 黑格尔 哲学 普遍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法哲学实践论的革命 被引量:1
5
作者 公丕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256,共10页
在文明社会法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法哲学实践论的创立,确立了实践概念在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开辟了从实践出发认识法的现象基本性质的崭新的法哲学思想先河。与唯心主义法哲学和旧唯物主义法哲学及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法哲学... 在文明社会法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法哲学实践论的创立,确立了实践概念在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开辟了从实践出发认识法的现象基本性质的崭新的法哲学思想先河。与唯心主义法哲学和旧唯物主义法哲学及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法哲学截然不同,马克思的法哲学实践论坚持从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出发,深刻理解人类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本质性意义,强调现实的个人的感性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并且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把握法的现象的客观基础,理解法的现象的运动机理,分析法的实践世界的基本指向,进而开启了人类法哲学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活动 哲学实践论 的实践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禽滑釐的法哲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喻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167,168,共13页
在先秦诸子中,禽滑釐是一个可以与墨翟并称的墨家代表人物。为了全面理解先秦墨家的法哲学,对禽滑釐的法哲学有必要给予专门的论述。借助各种文献,禽滑釐的法哲学作为他建构文明秩序的一种构想,同时也作为一种源出于禽滑釐的文明秩序原... 在先秦诸子中,禽滑釐是一个可以与墨翟并称的墨家代表人物。为了全面理解先秦墨家的法哲学,对禽滑釐的法哲学有必要给予专门的论述。借助各种文献,禽滑釐的法哲学作为他建构文明秩序的一种构想,同时也作为一种源出于禽滑釐的文明秩序原理,可以被概括为四个要点:在文与质的关系上,主张质先于文;在己与物的关系上,主张舍己济物;在强与弱的关系上,主张扶弱御强;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主张以器载道。禽滑釐的法哲学具有兼容综合、因行成义、实效主义等方面的特质,在继承墨子法哲学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发展创新。禽滑釐虽然不尚多言,但他对文明秩序及其建构方式的思考与选择、言说与行动,具有知行合一的品质,个性鲜明,自有其相对独立的法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哲学 禽滑釐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财产理论:一个法哲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克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从法哲学视角探讨与马克思的财产理论相关的四个重要话题,包括财产的定义、私有财产的起源、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以及马克思财产理论与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关系。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法权哲学,既受到萨维尼... 从法哲学视角探讨与马克思的财产理论相关的四个重要话题,包括财产的定义、私有财产的起源、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以及马克思财产理论与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关系。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法权哲学,既受到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影响,又与他们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既不是单纯的自我所有权理论,也有别于洛克把外部资源的均等化占有作为隐性前提的劳动产权理论,而是凸显外部资源(劳动的初始客观条件)的非均等占有(原始积累或第一桶金)在私有财产起源中的作用;从早期到晚期,马克思财产理论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客体到主体的进路,二是从主体到客体的进路,但完整的马克思财产理论包含了客体(劳动的客观条件)和主体(劳动的主体本质)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哲学 哲学 财产理论 自我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法哲学证立及其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万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156,157,共13页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正当性是刑法教义学中的重要问题,多数见解尝试基于法哲学来加以证立。然而,此进路难言成功。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主张忽视了具有利他属性的团结原则作为自由实现的实质条件,并不为外在自由的合致所必需,故无法通过...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正当性是刑法教义学中的重要问题,多数见解尝试基于法哲学来加以证立。然而,此进路难言成功。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主张忽视了具有利他属性的团结原则作为自由实现的实质条件,并不为外在自由的合致所必需,故无法通过康德法权理论的检验。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的见解根据黑格尔关于抽象法权和福祉权的冲突及化解的相关论述来诠释团结原则,可是黑格尔哲学所呈现的绝对国家观,和我国宪法不相适契。以罗尔斯正义论为基础的观点也难以成立。处于无知之幕背后的虚拟主体所签订的契约,无法对现实世界中的公民产生拘束力。团结原则正当性基础之探寻应当转换道路。此原则可通过宪法中社会国原则得到证立:社会国原则要求国家对陷于困境之中的公民予以照料,在国家自身力所不逮时,应当通过立法设置团结原则,以弥补国家照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团结原则 哲学 社会国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形式主义批判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吉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的批判构成其哲学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围绕黑格尔形式主义原则的两个层面,抓住市民社会同国家在哲学逻辑层面与社会历史中的矛盾,通过两条路径阐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内在矛盾,揭示其理论的全部...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的批判构成其哲学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围绕黑格尔形式主义原则的两个层面,抓住市民社会同国家在哲学逻辑层面与社会历史中的矛盾,通过两条路径阐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内在矛盾,揭示其理论的全部非批判性。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指出黑格尔采用一种主谓颠倒的论证逻辑推出理性国家观,其整套思辨哲学的方法未能进入定在以现实化,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造成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经验事实的批判揭露黑格尔将普遍性的国家理念下降至粗陋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中,由此导致政治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成为脱离市民社会的抽象,实则是一种保守、折中与倒退的政治立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形式主义的基础上颠倒主语和谓语,取代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以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立场力图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实现个体与类的统一,完成对现代国家的超越。同时这一批判也预示着马克思将走出一条与黑格尔完全不同的理论路径,从现实的客观经济关系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全面批判和超越黑格尔理论,为进一步转向市民社会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哲学 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法治视域下中国环境法学的转型需求与重构理路
10
作者 周珂 王锐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4,F0003,共13页
“生态文明法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和“依法治国”两大战略布局交汇形成的中国自主性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法理意蕴,具体表现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生态观以及“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 “生态文明法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和“依法治国”两大战略布局交汇形成的中国自主性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法理意蕴,具体表现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生态观以及“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的最严法治观,并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实现视野拓展和理论延伸。生态文明法治与环境法学彼此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文明法治为环境法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场域;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法治必须依靠构建现代环境法治体系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不仅对环境法学提出了转型需求,同时也为其重构理路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法治以“生命共同体”本体论预设了环境法学“生态经济理性人”的新的人性标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论重构了环境法学的法哲学范式和以“最严法治论”增进了环境法学的法学特性,促使其回归法学本位。只有立基于生态文明法治,才能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政情社情的现代环境法治体系,中国环境法学的转型升级和自主知识体系之构建才能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 人性标准 最严治论 哲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参与权的法哲学思考——基于高等教育法治化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民 庄倩如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章立足高等教育法治化的背景,依据权利的法哲学理论,从大学生参与权的应有性、法定性和现实性三种逻辑递进形态,探讨我国大学生参与权的理论诉求、现实状况和路径优化。
关键词 参与权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隐私权的人权法哲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刚 王保民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5,共12页
网络隐私权与人权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人权法哲学中的网络隐私权主要涉及网络隐私权的人权价值属性和基本人权地位两个问题,而人权的本原问题是这两个问题的理论前提。人权的本原在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网络隐私权具有人权价值本... 网络隐私权与人权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人权法哲学中的网络隐私权主要涉及网络隐私权的人权价值属性和基本人权地位两个问题,而人权的本原问题是这两个问题的理论前提。人权的本原在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网络隐私权具有人权价值本性,其人权本原在于网络虚拟社会关系。网络隐私权的形成是隐私主体需求、网络技术力量和信息社会力量三者的有机统一。网络隐私权实质上是对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络虚拟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和治理。网络隐私权不仅是一项人权,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因为它在整个人权体系中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功能具有母体性、渊源具有宪法性、对私法具有构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隐私权 人权哲学 人权价值 基本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石山 彭欢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41,共6页
民法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从身份到契约、从契约到制度 (身份 )以及近现代民法模式 ,它们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私权的社会化的结果是私法公法化、私法社会法化与私法社会化。民法现代化的核心观念与理论模式是私法社会化 ,其具体内容... 民法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从身份到契约、从契约到制度 (身份 )以及近现代民法模式 ,它们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私权的社会化的结果是私法公法化、私法社会法化与私法社会化。民法现代化的核心观念与理论模式是私法社会化 ,其具体内容包括 :民法以社会为中心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民法应注重对弱者的不对等保护。私法社会化并不是对私法自治的否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现代化理论 自治 社会化 理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55
14
作者 韩立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4,共11页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哲学 马克思 黑格尔 斯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单飞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4,共9页
“需要国家干预说”是 20世纪中国经济法学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有限理性假设、国家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社会公平、经济法治是其基本的法哲学叙事立场。国家是干预需要的满足者,“需要”是通过干预重建经济自由秩序的法律理由。国家超越... “需要国家干预说”是 20世纪中国经济法学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有限理性假设、国家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社会公平、经济法治是其基本的法哲学叙事立场。国家是干预需要的满足者,“需要”是通过干预重建经济自由秩序的法律理由。国家超越市场利益关系对经济进行干预调节,国家干预由此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哲学范畴与法理标志。经济宪政哲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哲学进路,通过经济民主机制设定的干预才能避免经济专制,国家与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权力才能保障干预的社会性与民主性,干预的达成并非一定为了公共,公共中的个体主义是结成公共的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哲学分析 国家干预 经济民主 经济 中国经济 市场利益 有限理性 经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哲学视野中的体育法概念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爱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共11页
分析了我国体育法学研究中5种关于体育法概念的主要观点及其问题所在,并从法哲学各种流派的诸多视角对法与法律、法律与国家、国家法与"活法"以及法律的本质属性等法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法与法律在语词和... 分析了我国体育法学研究中5种关于体育法概念的主要观点及其问题所在,并从法哲学各种流派的诸多视角对法与法律、法律与国家、国家法与"活法"以及法律的本质属性等法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法与法律在语词和含义上均不相同,应当区别开来;法早于国家的出现,用国家制定与认可作为法律成立与否的前提有失偏颇;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其中,既有国家法也有"活法";阶级性只是阶级社会中部分法律的特征,而不是法律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法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体育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体育 体育 本质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继承创新、深刻领会并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精神要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将马...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继承创新、深刻领会并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精神要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境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系统而完整的法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法的一般性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原则。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二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论要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代法哲学和法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应该努力探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环境、方式、途径、步骤等重要课题,即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和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及法学发展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制建设及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江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4,共7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网络法问题 ,而针对网络法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部门法学领域 ,对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探讨还很少。立足于法哲学理论 ,在阐释了法哲学的任务、网络中存在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模糊性表现的基础上 ,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网络法问题 ,而针对网络法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部门法学领域 ,对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探讨还很少。立足于法哲学理论 ,在阐释了法哲学的任务、网络中存在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模糊性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法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网络条件下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的模糊 ,提出了该模糊性是导致网络条件下自由的边界模糊和权利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法法哲学的长成逻辑——兼论“部门法学”的学理化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149,共8页
逻辑连贯性、解释“合法性”、对象整合性和意义关切性分别关联着部门法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和“价值论”。部门法法哲学的长成以对部门法合法性问题的反思为起点,以对这种反思结果的系统化的思维加工为结局。
关键词 部门 哲学 长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