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实践的特征——以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贯彻运动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海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实践延续了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采取以政策引导法制实践的办法,对干部与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与法制宣传,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主体对新法律制度的理解与接受之目标。1950年的《婚姻法》贯彻运动便采用此... 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实践延续了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采取以政策引导法制实践的办法,对干部与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与法制宣传,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主体对新法律制度的理解与接受之目标。1950年的《婚姻法》贯彻运动便采用此种法制实践路径。该路径选择能够加速新法落实,减少因法制不完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这也造成群众在法律观重塑过程中对法制和政策的错位理解与法律认同感降低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婚姻法》 法制实践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实践性
2
作者 晓白 《政法论丛》 CSSCI 1998年第4期3-7,共5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邓小平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发表的重要文章《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指出:“理...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邓小平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发表的重要文章《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指出:“理论就是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法制思想 邓小平理论 法制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法制 邓小平同志 丰富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依法治国 改革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宪法特征论要——对法治实践问题的宪政理论反思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忠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8-13,共6页
民主政治是当代法治主义国家立国治政的根本原则。然而 ,民主政治赖以有效实践的可操作性宪法特征是什么 ?民主政治与宪政、法治及法制之间的实在法理逻辑关系又是什么 ?这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为探求我国法治化实践的内... 民主政治是当代法治主义国家立国治政的根本原则。然而 ,民主政治赖以有效实践的可操作性宪法特征是什么 ?民主政治与宪政、法治及法制之间的实在法理逻辑关系又是什么 ?这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为探求我国法治化实践的内在逻辑 ,本文着力研究并求证了民主政治有效实践的宪法性法理基本特征 ,并慎审、关联地考察了民主政治与宪政、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宪法 宪政 法治 法制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法制教育
4
作者 刘庆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6-45,共2页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法制建设 法律意识 经济体制改革 供求规律 法制经济 《法律基础》 计划经济体制 法制实践 趋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必须严格执法
5
作者 桂幼南 《学习与实践》 1997年第1期56-57,共2页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一靠法制教育,二靠法制实践,而法制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办事,这既包括公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一靠法制教育,二靠法制实践,而法制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办事,这既包括公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包括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就必须严格执法,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的紧密结合。一、“严格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观念 严格执法 法律意识 法制实践 公民 法制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依法治国 国家法律 核心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立中小学校和教师关系的法理学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余芳 黄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共3页
关键词 公立中小学校 教师关系 法理学 教育行政机关 法律救济方式 教育法学研究 法律关系 教育领域 管理权限 法制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光荣 朱未 《湖湘论坛》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法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整个中国革命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法制实践中渐渐形成的法制理论,是马列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其体现出来的法律制度以及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法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整个中国革命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法制实践中渐渐形成的法制理论,是马列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其体现出来的法律制度以及方针政策,既不同于局部抗战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有别于苏联,更不同于国民政府。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重新回顾陕甘宁边区的巡回审判制度,总结陕甘宁边区巡回审判制度的经验与成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巡回审判制度 法制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身应是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家如 《现代法学》 1987年第4期19-20,共2页
法律关系客体是否包括人身,我国法理学自建国以来一直持否定态度,其它法律科学或是回避,或是语焉不详,从没有明确肯定过。我以为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包括人身,这在法学理论上和法制实践都能成立,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法律关系客体,是... 法律关系客体是否包括人身,我国法理学自建国以来一直持否定态度,其它法律科学或是回避,或是语焉不详,从没有明确肯定过。我以为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包括人身,这在法学理论上和法制实践都能成立,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衬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构成。在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客体是目标性的东西,失去客体,法律关系便失去自身的依宿。法律关系客体是特定事物,但事物能够成为法律关系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目标性 法制实践 法理学 现实意义 法学理论 建国以来 事物 义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法律关系理论两个传统观点的质疑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颂银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0,共4页
我国法学关于法律关系的理论阐述,远远落后于我国和当代世界的法制实践,存在着许多同法制现实相矛盾的观点。确立科学的法律关系理论,对于全面认识法的职能,完善法制调节机制,从而促进改革和经济建设,意义极为重要。笔者在此不打算对法... 我国法学关于法律关系的理论阐述,远远落后于我国和当代世界的法制实践,存在着许多同法制现实相矛盾的观点。确立科学的法律关系理论,对于全面认识法的职能,完善法制调节机制,从而促进改革和经济建设,意义极为重要。笔者在此不打算对法律关系理论作全面论述,仅就现行法律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 关系理论 法律规范 法律调整 法制实践 生产关系 法律理论 经济关系 意志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驷 《现代法学》 1986年第3期9-12,共4页
近年来,许多同志对如何完善我国法学体系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在这里,我们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加强法学体系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面向实践、研究... 近年来,许多同志对如何完善我国法学体系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在这里,我们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加强法学体系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面向实践、研究实践,建立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法学体系,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控制实践,使实践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我国法学要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就必须加强法学的实践性。目前,我国法学远远落后于法制实践的迅猛发展,这个问题极为突出。因为建立法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体系 理论法学 边缘法学 实践 理论问题 法律功能 法学范畴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制实践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中国化”的实现方式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8-299,共2页
于晓青在《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撰文《法学“中国化”及其实现方式》指出,要推进法学的“中国化”进程,首先,要深入当前中国的法制实践,描述和反省当下国内各民族、各社会阶层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树立法学研究的主体性意... 于晓青在《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撰文《法学“中国化”及其实现方式》指出,要推进法学的“中国化”进程,首先,要深入当前中国的法制实践,描述和反省当下国内各民族、各社会阶层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树立法学研究的主体性意识,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炼出社会共同体的价值体系,确立社会共同遵循的原则,构筑中国自己理想的法律图景,使其符合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符合中国人对于理想的人世生活和美好而合理的人间秩序之预期,以指引、评判中国的法制实践。其次,在总结既有的法律思想体系与法学知识体系及中国法制经验的基础上,审视中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深刻体认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摸清“中国问题”之所在,把握其社会脉络,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突出主体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中国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科学 人生理想 “中国问题” 法制实践 主体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法理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制建设的实践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改革与创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法理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