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问题——法经济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渝峡 李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法经济学,尤其是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主流法经济学已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法律的经济分析不仅得到法学界的青睐;而且获得了经济学界的认可。科斯和贝克尔分别获得1991和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即是明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法经济学的... 法经济学,尤其是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主流法经济学已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法律的经济分析不仅得到法学界的青睐;而且获得了经济学界的认可。科斯和贝克尔分别获得1991和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即是明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法经济学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比较"沉闷"的时期,没有出现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也没有出现具有"突破性"的新的研究文献;更多的是主流理论的应用及非主流的声音。但尽管如此,在近10余年法经济学运动相对平寂的研究背景中,仍有值得关注的学术亮点,其中"法和金融学"与"行为法经济学"的勃兴,便是推动法经济学继续前行的重要力量。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理性选择 科斯定理 法与金融学 行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基于LAF和LIF两种理路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崔兵 卢现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9,共12页
厘清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通过比较“法与金融学”(LAF)及“金融的法律理论”(LIF)对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研究发现:前者声称法律单向度决定金融,后者则认为法律与金融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但二者在法律与金... 厘清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理论逻辑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通过比较“法与金融学”(LAF)及“金融的法律理论”(LIF)对法律与金融关系的研究发现:前者声称法律单向度决定金融,后者则认为法律与金融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但二者在法律与金融关系“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层面存在逻辑缺环,均未形成逻辑自洽的理论逻辑。回归制度分析的交易成本传统,能够明晰法律决定金融的逻辑机理,重构“法与金融学”的理论逻辑。而只有引入不确定性视角和制度的认知本质,方能打开法律制度变迁的黑箱,深入分析法律与金融双向作用、共同演化的机理,进而为“金融的法律理论”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法律与金融的互动逻辑,对于理解金融制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更有助于深化对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及数字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认识,推动形成逻辑自洽并具备可行性的金融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与金融学 金融律理论 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 制度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理论前沿及评述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秋璟 胡旭阳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8期37-40,共4页
该文尝试对法与金融学、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从社会资本和自然禀赋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金融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和简要的评论。影响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发展金融是一个系统工... 该文尝试对法与金融学、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从社会资本和自然禀赋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金融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和简要的评论。影响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发展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不同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含义也不尽相同。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的重要性方面存在共识:构建保护私人产权和促进私人间合约履行的法律制度是关键,而政治制度对上述法律制度的支持是基础,累积社会资本是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法与金融学 社会资本 新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质量法律确定的国际比较与可移植性
4
作者 雷光勇 刘丹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8年第10期65-7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与金融学”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审计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以拉波塔等人(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Vishny,以下简称LLSV)为代表的学者从法律渊源出发,对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保护水平...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与金融学”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审计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以拉波塔等人(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Vishny,以下简称LLSV)为代表的学者从法律渊源出发,对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行比较,认为法律渊源的不同会导致各国投资者保护水平存在差异,执法水平也会影响到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效果。在LLSV以前的研究中,学界总是习惯于将法律作为一种既定的、已存在的外生变量加以考虑,将其排除在资本市场研究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渊源 审计质量 可移植性 国际比较 投资者保护 保护水平 法与金融学 投资者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德明 王彦超 辛清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7年第3期43-50,共8页
本文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因素引入法与金融学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起到了提高投资者知情权的作用,有助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故应促进公司治理水平与业绩提高。然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对公司市... 本文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因素引入法与金融学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起到了提高投资者知情权的作用,有助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故应促进公司治理水平与业绩提高。然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对公司市场价值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公司治理水平、会计业绩均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以下两个因素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差异: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从事投资者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融资,对流通股股东利益并不太关心。第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法律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流通股股东“以脚投票”的决策无法有效地影响上市公司“以手投票”的机制。故要发挥投资者关系的作用,唯有协调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引入“辩方举证”、“集体诉讼”等机制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关系管理 法与金融学理论 公司治理 企业业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保护不足与企业破坏性成长: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6,共9页
本文引入微观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不足,到企业投融资行为扭曲,最终衍生为破坏性成长的理论解释框架,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保护程度明显不足,由此造... 本文引入微观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不足,到企业投融资行为扭曲,最终衍生为破坏性成长的理论解释框架,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保护程度明显不足,由此造成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下引发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的背离,也就是所谓的破坏性成长。因此,经济转型也需要关注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通过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最终约束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破坏性成长 法与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性成长与货币政策两难:微观数据的实证
7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1,共8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投资者保护为起点,以国内企业投融资领域的"破坏性成长"现象为重心,最终汇总为宏观货币现象的理论假说,并基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国内企业以高负债、高融资...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投资者保护为起点,以国内企业投融资领域的"破坏性成长"现象为重心,最终汇总为宏观货币现象的理论假说,并基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国内企业以高负债、高融资、高投资、低回报、低分红为特征的"破坏性成长"现象,由此揭示出宏观货币现象的微观形成机制。落实到实践层面,解决货币政策的两难需要考虑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能够为宏观政策操作赢得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有利于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破坏性成长 法与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