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1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层层内烃类微运移地球化学效应——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例
2
作者 张冬梅 李水福 +2 位作者 张延延 苏鹏 周畅然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6,共10页
烃源岩层内烃类微运移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途径,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是其发生的有力证据。为了证实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烃类微运移存在,研究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泌页1井和程2井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研究对象,运用... 烃源岩层内烃类微运移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途径,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是其发生的有力证据。为了证实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烃类微运移存在,研究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泌页1井和程2井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热解、抽提色层、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等技术,揭示了研究区页岩层内烃类微运移的存在及其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热释烃(S1)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关系,将研究区页岩层内烃类微运移划分为弱排烃(Ⅰ类)、强排烃(Ⅱ类)和外来烃(Ⅲ类)三种情况,并定量计算出相应的排烃强度;三类烃类微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Ⅲ类样品饱芳比最高,Ⅱ类样品饱芳比最小,Ⅰ类样品介于两者之间;正构烷烃nC_(19)与甲基菲比值出现相似的规律。另外,岩石薄片观察进一步证实:Ⅲ类样品具有较多的储集空间,外来烃可进入赋存;Ⅱ类样品裂缝发育,油气可顺畅排出;Ⅰ类样品的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毛细管阻力大且裂缝不发育,其排烃不畅,这与其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层内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5号页岩层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构型模式——以泌阳凹陷核一段Ⅰ-Ⅱ油组为例
3
作者 莫博文 陈仕臻 +3 位作者 秦玲 胡书奎 杨璐 文华国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88,共8页
为明确泌阳凹陷南部泌304区块核桃园组一段Ⅰ-Ⅱ油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建立其沉积构型演化模式,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目的层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构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 为明确泌阳凹陷南部泌304区块核桃园组一段Ⅰ-Ⅱ油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建立其沉积构型演化模式,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目的层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构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断陷盆地陡坡背景下的扇三角洲沉积,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岩石类型以分选性、磨圆度差的中、细砾岩为主,可识别出砾质主水道、近端水下分流河道、远端水下分流河道等7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微相。2)小层内发育连片状水下分流河道-孤立河口坝组合、交织状水下分流河道-孤立河口坝组合和窄带孤立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组合3种平面组合样式。单砂体分别发育下切叠置型、叠加接触型、泥岩分隔型3种垂向组合方式和侧切叠置式、对接式、泥岩嵌入式3种侧向组合方式。3)扇三角洲具有先进积后退积的演化模式,进积晚期阶段发育的单砂体以切割叠置关系为主,具有最好连通性,有望成为剩余油开发有利层系。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油气开发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沉积演化模式 砂体构型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金芸芸 李楚雄 +9 位作者 王勇 严永新 罗曦 黄帅博 李志明 周圆圆 孙中良 刘雅慧 贾梦瑶 冷筠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5,共12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优质湖相页岩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人针对该层系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状态的研究相对薄弱,可能是制约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泌阳凹陷南部Y1井核三段Ⅲ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优质湖相页岩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人针对该层系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状态的研究相对薄弱,可能是制约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泌阳凹陷南部Y1井核三段Ⅲ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系统开展了页岩含油性、烃类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核三段Ⅲ亚段页岩岩相组合主要包括长英质页岩相、云灰质页岩相和混合质页岩相,纹层结构发育。烃源岩类型整体处于好—优质范围,热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页岩含油性随埋深增大呈递增趋势,烃类赋存特征由中上部以吸附烃为主,过渡至下部以游离烃为主。碎屑矿物及有机碳含量是控制游离烃和吸附烃含量的主要因素。总体认为,核桃园组下部页岩含油饱和度指数整体高于100 mg/g,游离烃含量平均高于3 mg/g,具备较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性 烃类赋存状态 核桃园组 古近系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生长断层控砂作用研究
5
作者 李智 李双建 +3 位作者 张志业 王雷 安艳君 王雪梅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断裂特征与砂体展布的配置关系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控因素。笔者综合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以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Ⅳ油组1小层(Eh3Ⅳ1)为例,通过精细构造解析、断层活...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断裂特征与砂体展布的配置关系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控因素。笔者综合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以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Ⅳ油组1小层(Eh3Ⅳ1)为例,通过精细构造解析、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和砂体展布特征刻画,从构造活动-沉积响应的角度分析生长断层对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主要发育一系列SW-NE转近E-W走向的北倾生长正断层,剖面形态呈阶梯状断层组合,各条断层沿走向活动性差异明显。研究区主要发育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平面上来自北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断层转换带或同一断层活动性较弱部位易通过,而在活动性较强部位受到限制或转向。垂向上,通过活动性较弱区域砂体垂向连续叠置、加厚发育,通过活动性较强区域砂体垂向间歇分散、减薄发育。该研究可为东部断陷盆地低序级生长断层发育区砂体展布规律认识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下二门地区 核桃园组 生长断层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H3Ⅲ亚段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金芸芸 李艳然 +4 位作者 李圯 黄帅博 罗曦 余梦丽 郑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阳凹陷H3Ⅲ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相类型,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是发育类型最多的细粒沉积岩;通过Mg/Ca、Al含量、Ti含量、(Fe+Al)/(Ca+Mg)、P/Ti、Sr/Ba和V/(V+Ni)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组合来分析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泌阳凹陷H3Ⅲ亚段沉积环境是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咸水,陆源输入总体较强,气候变化相对较大,从下到上经历了干旱、干湿交替、湿润以及干旱的气候变化。岩相的垂向变化受气候、陆源输入、水深、水体盐度的影响,气候、陆源输入、水深决定了长英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的含量,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主要受到水体盐度和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混合质页岩 长英质页岩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非常规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模式: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段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帅 张子阳 +4 位作者 张星星 王景辰 胡伟 丁文龙 李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55,共17页
泌阳凹陷东南部位于古湖盆短轴陡坡一侧,发育牵引流驱动的扇三角洲前缘复杂沉积体系,不同类型砂体中裂缝的定量刻画对非常规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属典型的“凹中隆”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目... 泌阳凹陷东南部位于古湖盆短轴陡坡一侧,发育牵引流驱动的扇三角洲前缘复杂沉积体系,不同类型砂体中裂缝的定量刻画对非常规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属典型的“凹中隆”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目前对于该类沉积及构造背景下的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本文以该地区核三段从Ⅱ到Ⅵ砂组非常规陆相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大量岩心、物性、常规、成像测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该地区扇三角洲前缘非常规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性、砂体厚度、沉积作用和构造均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薄层单砂体或其复合砂体中更容易发育裂缝,当单砂体厚度大于6 m时,砂体中裂缝通常相对欠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前缘、侧向加积河道单翼、河口坝和远砂坝中。将河道类型划分为均质河道和非均质河道。侧向快速堆积形成的非对称型非均质河道中砂体叠置厚度较大,可超过18 m,裂缝较为发育;对于均质河道前缘,即靠近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区域,其在垂向上通常发育于靠近河口坝顶部的沉积序列中,代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裂缝也较为发育。裂缝与油气聚集有密切的关系,工区核三段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系坳陷期。通过DFN离散裂缝模拟,恢复了主力小层裂缝三维空间展布。结果显示,核三段主要发育E-W和NE向两组共轭裂缝,且局部以发育其中一组为主,这些裂缝多平行或垂直于隆起构造痕线分布。天然裂缝在背斜低部位和翼部相比顶部更为发育。此外,多条共轭剪切缝相交或同走向一侧单翼裂缝相连接可形成“裂缝嵌合带”,其可能为压驱过程中长距离水窜产生的直接诱因,因而在后期压驱中要规避“裂缝嵌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非常规致密油储层 沉积 构造 裂缝发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页岩油水平井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春伟 杜焕福 +6 位作者 董佑桓 孙鑫 侯文辉 艾亚博 杜淑艳 刘桂华 柳启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1,共8页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施工难点,从一体化组织运行、一体化协调施工及一体化支撑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泌阳凹陷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及应用。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层存在局部微构造及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其地震资料品质差。这些导致钻井施工中靶点预测及井眼轨迹调整难度大,影响随钻资料评价的准确性。通过优选定向系统、钻具组合及高效钻头,应用正反演结合测井数据及校正后的元素录井资料综合评价,实现了井眼轨迹优化着陆及长水平段持续追踪。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在YYY1HF井进行了应用,提高了机械钻速,目的层钻遇率达100%,助力了区域页岩油水平井优快钻井,对于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的发展及页岩油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定测录导一体化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5
9
作者 陈祥 王敏 +3 位作者 严永新 章新文 罗曦 张永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8-576,共9页
泌阳凹陷AS1井陆相页岩储层压裂后获得最高日产油4.68 m^3、天然气90 m^3,从而在我国东部陆相第三系断陷湖盆页岩油气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页岩油与页岩气通常为共生关系,文章将重点应用地质实验、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深凹区... 泌阳凹陷AS1井陆相页岩储层压裂后获得最高日产油4.68 m^3、天然气90 m^3,从而在我国东部陆相第三系断陷湖盆页岩油气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页岩油与页岩气通常为共生关系,文章将重点应用地质实验、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深凹区AS1井井区的页岩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集特征及保存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AS1井2 450~2 510 m主力页岩段单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镜质体反射率值一般在0.57%~0.72%,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和生烃高峰期。含油气页岩录井气测异常明显,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两低"的特征;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发育微孔隙、微裂缝,储集性能较好;储层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于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采用容积法对泌阳凹陷深凹区页岩油气资源量进行计算,得出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资源量5.4×10~8t,勘探潜力较大,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热成熟度 成藏条件 陆相页岩油气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 被引量:77
10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5 位作者 胡廷惠 罗琪 王敏 杨道庆 罗家群 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24,共10页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滑塌浊积扇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陈祥 严永新 +3 位作者 章新文 刘洪涛 薛秀丽 罗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1,147,共6页
参照美国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评价指标,首次对中国新生代陆相湖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地研究。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核桃园组页岩分布范围广,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与美国泥盆系盆... 参照美国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评价指标,首次对中国新生代陆相湖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地研究。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核桃园组页岩分布范围广,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与美国泥盆系盆地相当;含气页岩测录井响应特征明显;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发育微孔隙、微裂缝,储集性能较好;页岩气保存条件好;储层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于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形成条件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被引量:50
12
作者 王敏 秦伟军 +1 位作者 赵追 余培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类9亚类油气藏。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别为稠油、正...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类9亚类油气藏。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形成条件 类型 富集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金振奎 陈祥 +3 位作者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4-620,共7页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果表明 ,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 (简称 (核三下 )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 ,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 ,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 2 70 0~ 310 0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 ,属于胶结带。 310 0~ 390 0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 ,尤其是 32 0 0~ 36 0 0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 ,可封堵油气 ,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 ,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成岩作用 圈闭 次生孔隙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敏 陈祥 +4 位作者 严永新 章新文 朱景修 黄庆 贾艳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3-671,共9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发育有淡水环境及咸水环境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页岩。该套页岩岩相复杂、类型多、变化快,可分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隐晶灰质页岩、重结晶灰质页岩及白云质页岩,总体富含有机质,这为陆相页岩油的形成...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发育有淡水环境及咸水环境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页岩。该套页岩岩相复杂、类型多、变化快,可分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隐晶灰质页岩、重结晶灰质页岩及白云质页岩,总体富含有机质,这为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研究区页岩具有纵向厚度大、横向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及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矿物含量高及含油气性好等特征,具备良好的陆相页岩油形成条件。在明确泌阳凹陷具备良好的陆相页岩油形成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陆相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包含岩石学分析、地质多参数综合评价、有利区带评价等8项关键技术的地质评价方法,并明确了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及有利目标区,进而优化部署页岩油水平井,取得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地质特征 地质评价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东南部核桃园组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比较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5 位作者 耿晓洁 王波 王珩 江强 郭雷 韦敏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9,共9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确砂砾岩体的成因及平面展布,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对比的方法,从沉积相发育背景、沉积亚相及微相划分、钻测井特征、岩心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6个方面,对这两种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对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大断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别对工区砂体成因类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平面上,断层较缓(55°~75°)的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而在断层较陡(75°~90°)的东部地区,则发育近岸水下扇。在地震剖面上,早期断层比较陡,易沉积近岸水下扇;晚期断层比较缓,易沉积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 砂砾岩体 构造控制作用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9,共8页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通过对层序体系域构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独特的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建立了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完整的陆相层序体系域具有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分析了主要含油层段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发育三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扇三角洲、近源三角洲和远源三角洲,并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三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3 位作者 胡廷惠 罗家群 刘桂兰 罗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93,共10页
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及近岸水下扇砂体,受到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沉积相分布范围不明确,尤其是对滑塌浊积扇砂体不能进行详细的刻画。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首先采用提高分辨率、相位调整等技术将... 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及近岸水下扇砂体,受到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沉积相分布范围不明确,尤其是对滑塌浊积扇砂体不能进行详细的刻画。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首先采用提高分辨率、相位调整等技术将叠后三维资料调整到适合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最佳状态,然后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制作了展现沉积微相分布和沉积演化过程的切片数据体,最后综合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砂体的精细解释,预测了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展布和演变,为该凹陷寻找滑塌浊积扇等隐蔽油气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分辨率 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地震沉积学 核三段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油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章新文 王优先 +4 位作者 王根林 朱颜 罗曦 陈希敏 贾艳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尽管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采用大型压裂初产已获高产油气流,但是对该湖相页岩储集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应用薄片分析及全岩X衍射分析,结合陆相页岩矿物组成特点,将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纹层状... 尽管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采用大型压裂初产已获高产油气流,但是对该湖相页岩储集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应用薄片分析及全岩X衍射分析,结合陆相页岩矿物组成特点,将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纹层状灰质页岩及纹层状云质页岩5种类型。根据页岩岩心样品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湖相页岩的储集特征:(1)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粒间孔、构造缝、层间页理缝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2)孔隙发育具有各向异性;(3)孔隙以中孔体积为主,微孔次之,孔径平均为4.76nm,有2个峰值区,分别是2-3nm和71nm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岩石类型控制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区以纹层状灰质页岩的溶蚀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层间缝等孔隙最为发育,其亦对页岩油储集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集空间类型 孔喉结构 湖相页岩 古近系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东南部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9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1 位作者 操应长 涂阳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4-308,318,共6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于核三段二、四砂组发现两套下切谷沉积。该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为与上下相邻同相轴明显不协调的顶平底凹型 ,内部具充填结构特征 ;岩性粗 ,以含砾中粗砂岩为主 ,且与谷外红层和沼泽沉积... 通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于核三段二、四砂组发现两套下切谷沉积。该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为与上下相邻同相轴明显不协调的顶平底凹型 ,内部具充填结构特征 ;岩性粗 ,以含砾中粗砂岩为主 ,且与谷外红层和沼泽沉积明显区别 ;下切谷中Sr,P ,Mn2 + 都处于异常高值 ,表明下切谷与底部地层间沉积环境存在一个突变过程。目前 ,仅在北部斜坡带的孙岗下二门地区发现了下切谷 ,垂向上分布于层序Ⅱ和层序Ⅲ低位域。陆相断陷湖盆中构造沉降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 ,使下切谷在充填上表现为特殊的“顺源堆积”充填方式 ;湖侵期下切谷已被完全充填 ,下切谷顶面拉平面相当于初次湖泛面 ;下切谷内沉积特征和充填方式利于形成多种隐蔽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核桃园组 下切谷 层序边界 初泛面 隐蔽圈闭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廖纪佳 朱筱敏 +3 位作者 董艳蕾 胡廷惠 罗家群 刘桂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5,共9页
通过测井、录井、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岩心描述和地震反射资料,认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及湖泊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5个亚相及6个微相。其中,近岸水下扇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南... 通过测井、录井、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岩心描述和地震反射资料,认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及湖泊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5个亚相及6个微相。其中,近岸水下扇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南部的控边断层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东北部,滑塌浊积扇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端的半深湖-深湖区域。近岸水下扇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差,磨圆程度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垂向上构成间断正韵律,其岩性为浅灰色砾岩、砾质砂岩、砂岩,中-厚层或块状,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呈钟形或箱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失稳,产生滑塌,在深湖区形成滑塌浊积扇,其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多呈正韵律,发育块状层理、液化变形层理、波状层理及泥岩撕裂屑、槽模、沟模构造等,电测曲线表现为钟形、箱形、漏斗形等。湖泊沉积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前方的深凹区。从H38-H31研究区经历了水体由深到浅再略加深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深凹区 核三段 沉积相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