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舒涵 喻先海 +9 位作者 崔孔孔 刘秩源 陈静 余成军 蔡淼 张德迎 华燚 刘星 吴盛德 魏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患儿发生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诊...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患儿发生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诊断为NB的16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 将患儿分为合并泌尿系感染组(n=90)和未合并泌尿系感染组(n=79)。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孕周、病程、住院时间、是否有肛门直肠手术史、是否有骶尾部手术史、是否有泌尿系手术史、是否有排尿困难、是否伴有尿频、是否伴有肾积水等临床症状, 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进一步识别导致NB患儿发生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发热、泌尿系手术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尿浑浊度、C反应蛋白、尿白细胞、血尿素氮等指标与NB患儿发生UTI密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尿白细胞升高(OR=13.367, 95%CI:3.732~47.878)、血尿素氮升高(OR=1.102, 95%CI:1.019~1.193)、有泌尿系手术史(OR=2.118, 95%CI:0.999~4.490)、肾积水(OR=4.010, 95%CI:1.857~8.658)是NB患儿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素氮、尿白细胞、泌尿系手术史、肾积水与NB患儿发生UTI的关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尿道感染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
2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1992年第1期35-40,共6页
探讨有泌尿道感染症状的患者459例其尿液L型培养的意义,泌尿道感染的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多见。细菌的检出阳性率为27.9%,其中纯L型占15.6%,伴L型占60.2%,细菌型占24.2%。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尿液L型培养 尿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下泌尿道感染的诊疗与分析
3
作者 杨洛 朱怡平 +3 位作者 石昊 贾旭晨 刘波 李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3,共2页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指泌尿系统,即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的感染。在山羊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为下泌尿道感染,即膀胱或尿道感染,相关病例的文献报道较少[1]。下泌尿道感染如未经及时治疗,则可能蔓延至肾脏...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指泌尿系统,即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的感染。在山羊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为下泌尿道感染,即膀胱或尿道感染,相关病例的文献报道较少[1]。下泌尿道感染如未经及时治疗,则可能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等严重后果。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患羊可能伴发泌尿道感染、子宫积液、前列腺感染或支持细胞瘤等疾病[2]。近日,本院接诊了1例羔羊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伴下泌尿道感染病例,本文就该病例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感染 及时治疗 肾盂肾炎 感染类型 前列腺感染 尿系统 羔羊 支持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泌尿道感染首发的内脏肌病1例病例报告
4
作者 刘朝阳 高宇 +3 位作者 韩佩桐 王静霞 习晓红 李春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6,共2页
1病例资料男,9岁,因“肉眼血尿1 d”入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深茶色,为全程血尿,无血丝、血块,伴有尿频、尿痛,伴下腹部疼痛。无发热、咳嗽、浮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腹部CT示膀胱壁及输尿管壁增厚... 1病例资料男,9岁,因“肉眼血尿1 d”入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深茶色,为全程血尿,无血丝、血块,伴有尿频、尿痛,伴下腹部疼痛。无发热、咳嗽、浮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腹部CT示膀胱壁及输尿管壁增厚,伴双侧肾盂少量积水,符合不全肠梗阻表现。经导尿及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儿尿色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儿童医院 尿道感染 下腹部疼痛 肉眼血尿 静脉滴注药物 不全肠梗阻 膀胱壁 输尿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静 吴永贵 +3 位作者 沈继录 徐元宏 阚明 张江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调查泌尿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20种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种,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CLSI标准判断,分析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 目的调查泌尿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20种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种,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CLSI标准判断,分析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结果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泌尿系感染检出大肠埃希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36.29%,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替卡西林/棒酸、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9%、5.4%、7.1%、9.8%、10.7%和14.3%,而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大肠埃希菌ESBLs(+)细菌的检出率较高,ESBLs(+)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菌(P<0.05)。结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其对临床常用20种药物的耐药性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当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微生物学 抗药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结石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湘蓉 郑朋玉 +3 位作者 袁军 徐述雄 胡方芳 杨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并同时怀疑泌尿感染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618例进行尿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PHOENIX100进行... 目的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并同时怀疑泌尿感染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618例进行尿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PHOENIX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和remel酵母菌鉴定板条进行真菌鉴定,采用ATB FUNGUS 3进行真菌药敏。采用WHONET5.6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统计。结果分离出5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91株(68.8%),革兰阳性菌128株(22.5%),真菌49株(8.6%);排名前五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66株(46.8%),粪肠球菌64株(11.3%),肺炎克雷伯菌35株(6.2%),屎肠球菌25株(4.4%),鲍曼不动杆菌22株(3.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低(<20.0%),分别为0.4%、1.1%、2.3%、7.5%、18.4%。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20%),耐药率分别为0.0%、1.6%、15.6%、18.8%。结论引起泌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前三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可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作为泌尿系结石同时存在尿道感染的患者的经验用药,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作为经验用药。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结石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刘丁 陈萍 +1 位作者 成瑶 王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常见菌及危险因素等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全部留置导尿者进行专项调查。结果485例留置导尿管病例,共出现泌尿道医院感染261例,平均感染发...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常见菌及危险因素等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全部留置导尿者进行专项调查。结果485例留置导尿管病例,共出现泌尿道医院感染261例,平均感染发生率为53.8%,平均每1000床位日发生感染26.4例;其中ICU、泌尿外科、妇产科患者发生率较其他科室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留置导尿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导尿期间抗菌药物的持续冲洗、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天)、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结论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其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感染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燕卿 罗盛鸿 +2 位作者 廖珊 谢向红 张秀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某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某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53例患者,发生CAUTI 62例,CAUTI发生率为17.56%;置管日为2 292 d,平均日感染率为27.05/千导管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恶性肿瘤(OR95%CI:1.791~8.269)和留置导尿管时间(OR95%CI:2.823~8.735)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病原菌6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90.00%(54/6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4株,73.33%)为主。结论该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CAUTI发病率较高;提高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和护理人员对导尿管维护的质量,尽早拔除导尿管,是预防CAUTI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尿道感染 病原菌 导尿管相关性尿道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病原学及其变迁 被引量:30
9
作者 吴安华 文细毛 +1 位作者 任南 徐秀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了解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报告的医院内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的病原学及其变迁。方法 收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1 2月报告的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的病原学资料。结果 在不同部位感染... 目的 了解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报告的医院内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的病原学及其变迁。方法 收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1 2月报告的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的病原学资料。结果 在不同部位感染中 ,排前 5位的病原体分别是 :下呼吸道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泌尿道为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胃肠道以真菌为主。结论 医院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胃肠道感染以真菌为主。 1 999~ 2 0 0 1年 ,呼吸道、泌尿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院感染 监控网 呼吸道感染 尿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病原学 病菌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卫平 王振 +3 位作者 王施广 张斌 黄创 王养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某院接受输尿管镜检查或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合并症、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是否留置导尿管或输尿管内支架以及抗菌药物的...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某院接受输尿管镜检查或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合并症、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是否留置导尿管或输尿管内支架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临床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镜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为3.77%(20/531),其中输尿管镜检查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为5.84%(9/154),高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的2.92%(11/377)(χ2=5.47,P=0.02)。术后感染患者以肾盂肾炎最常见(15例),分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株)。预防性使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者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菌尿症、肾积水、留置导尿管、术后无内支架管置入、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泌尿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5)。结论菌尿症、肾积水、留置导尿管、术后无内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输尿管镜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输尿管镜 尿道感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璐 杜悦 +2 位作者 王秀丽 赵成广 郑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评价儿童泌尿道感染再发率以及危险因素,为儿童反复泌尿道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肾脏科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患儿77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存在便秘、是否为过敏体质、Ig... 目的评价儿童泌尿道感染再发率以及危险因素,为儿童反复泌尿道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肾脏科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患儿77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存在便秘、是否为过敏体质、IgA水平、IgG水平、血肌酐、尿培养病原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泌尿系统彩超、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或截止至发生再发性泌尿道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777例患儿中,96例(12.4%)发生了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组患儿泌尿系统畸形、过敏体质、便秘、贫血、IgA水平减低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再发组。logistic分析提示,泌尿系统畸形(OR=9.637,95%CI:3.548~20.213,P=0.001)、过敏体质(OR=2.175,95%CI:1.222~3.871,P=0.008)和贫血(OR=2.876,95%CI:1.630~5.075,P=0.001)是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约1/8初次泌尿道感染患儿会发生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泌尿系统畸形、过敏体质和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道感染 尿系统畸形 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马新利 马德春 +1 位作者 丁璐 吴淑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5-617,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体分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某院综合ICU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导尿管使用情况及CAUTI发病情况,分析CA...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体分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某院综合ICU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导尿管使用情况及CAUTI发病情况,分析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布。结果 共调查留置导尿管患者778例,52例患者发生CAUTI,发病率为6.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7 d、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有慢性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两种及以上是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时间≥7 d和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是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30.64(19.71~64.97)、38.69(21.38~74.03)。CAUTI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59.04%),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6.51%。结论 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CAUTI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结合患者病情尽量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及其留置导尿管时间,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倩 黄长武 +1 位作者 聂红 陈维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3-85,92,共4页
目的 :研究我院肾内科 2 0 0 1~ 2 0 0 2年 2年期间从临床尿标本病原菌 (489株 )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 ,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 ,药敏采用K -B法。结果 :4 89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30 7株 ,占 6 2 .5... 目的 :研究我院肾内科 2 0 0 1~ 2 0 0 2年 2年期间从临床尿标本病原菌 (489株 )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 ,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 ,药敏采用K -B法。结果 :4 89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30 7株 ,占 6 2 .5 % ,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为常见 ;革兰氏阳性球菌 182株 ,占 37.5 % ,主要以肠球菌和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 :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革兰氏阳性球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结论 :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 ,定期系统的细菌耐药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感染 耐药性 菌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膀胱安全容量间歇性导尿预防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大伟 朱红军 +4 位作者 柯俊 冯晓燕 陈玉红 刘怡 蔡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3-908,共6页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法行间歇性导尿,在预防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间...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法行间歇性导尿,在预防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残余尿量确定。干预组予以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膀胱安全容量确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细菌菌落计数及菌种构成、不良反应、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及逼尿肌厚度。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有1例因不能完成疗程而脱落。干预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10.17%)低于对照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P=0.012);干预组尿培养细菌菌落数为(4.71±0.13)lg CFU/mL,低于对照组的(4.99±0.25)lg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19);两组患者尿培养检出细菌均以G-菌为主。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残余尿量、逼尿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3、3.412,均P<0.05);干预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1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尿道感染 尿流动力学 间歇性导尿 膀胱安全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对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检测效能 被引量:20
15
作者 罗文凡 杨栋 +2 位作者 曹楠楠 司徒博 彭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段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细菌性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98例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定量细菌培养和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收集上述标本的221例尿常规检测结果并与细菌培养、尿沉渣涂... 目的探讨中段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细菌性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98例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定量细菌培养和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收集上述标本的221例尿常规检测结果并与细菌培养、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作分析比较。结果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3.3%。与尿常规相比,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灵敏度是91.9%,特异度是94.1%,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为95.1%。结论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检测尿液病原菌感染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尿常规白细胞检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临床提供检验信息,可作为泌尿道感染的快速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段尿 革兰染色镜检 细菌培养 尿常规 细菌性尿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随机对照治疗121例泌尿道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慧琳 侯杰 +6 位作者 李家泰 段温铀 吕晓菊 张沂 刘自贵 李贵军 裘雁秋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环丙沙星为对照 ,采用随机化开放试验方法 ,观察试验药磷霉素氨丁三醇组 6 1例 ,对照药环丙沙星组 6 0例。结果 :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治... 目的 :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环丙沙星为对照 ,采用随机化开放试验方法 ,观察试验药磷霉素氨丁三醇组 6 1例 ,对照药环丙沙星组 6 0例。结果 :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 85 .2 %和 83.3% ,有效率分别为 95 .1%和 95 .0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2 .3%和92 .2 %。经统计学检验 ,上述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从分离到的 10 3株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 ,93株(90 .3% )致病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敏感 ,81株 (78.6 % )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敏感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1)。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8%与 7.7%。结论 :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多数革兰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氨丁三醇 环丙沙星 尿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静 李凡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0-741,744,共3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布特点,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布特点,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41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99%,共检出5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有无术前尿潴留与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结石所在部位、有无合并高血压与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无关(P>0.05);年龄较大、合并有糖尿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有术前尿潴留是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合并有糖尿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有术前尿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尿道感染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泌尿道感染与肾病综合征并发泌尿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茹凉 罗琼 郭艳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了解单纯泌尿道感染(UTI)和肾病综合征(NS)合并UTI患儿的菌群、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单纯UTI与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中段尿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单纯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5例(79.55%);52例NS并发... 目的了解单纯泌尿道感染(UTI)和肾病综合征(NS)合并UTI患儿的菌群、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单纯UTI与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中段尿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单纯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5例(79.55%);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1例(5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单纯UTI患儿中培养出44株病原菌,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培养出53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在单纯UTI和NS合并UTI中均为优势菌群,其分离率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UTI患儿的球菌分离率(7/44,15.91%)低于NS合并UTI患儿(18/53,3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TI患儿与NS并发UTI患儿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与单纯UTI患儿相比,NS并发UTI患儿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以无症状菌尿为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提示在尿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应首选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感染 肾病综合征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莉 徐楠 +4 位作者 蔡永宁 冯萍 刘跃建 王伟 韩雪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组500mg,左氧氟沙星组300mg,为Q12h静脉滴注一次,qid,疗程均为7~10d,病情...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组500mg,左氧氟沙星组300mg,为Q12h静脉滴注一次,qid,疗程均为7~10d,病情偏重者疗程可延长至14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0例,其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127例和113例。结果显示,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8.60%与66.67%(PPS分析集);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9%与95.37%(PPS分析集)。对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均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药疗效相当。两组的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3.42%与89.66%,细菌清除率分别93.42%与89.8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96%与14.16%,均以局部刺激及消化道反应为主,但大多轻微,勿需特殊处理。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是一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适于中、重度细菌感染及不能口服给药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呼吸道和尿道细菌感染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志强 于汝通 +2 位作者 王军 王磊 王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究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泌尿道感染(UTI)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老年UTI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究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泌尿道感染(UTI)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老年UTI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细菌学变化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尿液中炎性因子[组织因子(TF)、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β(IL-1β)]、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尿白细胞镜检、尿细菌培养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尿路疼痛、尿急、尿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血清、尿液中TF、IL-12、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尿液中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孢呋辛联合加替沙星治疗老年UTI患者,可降低尿白细胞镜检和尿培养细菌数量及血清、尿液中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促进症状改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 加替沙星 尿道感染 尿细菌 尿白细胞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