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延迟测量中泊松采样低估效应的仿真研究
1
作者 王恺 李忠诚 +2 位作者 杨峰 吴起 毕经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7-1232,1238,共7页
采样是网络测量的基础,泊松采样是一种无偏的采样方法的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也使其在主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流包性能测量已成为主动测量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泊松采样的无偏性仅针对网络状态,目前尚无研究工作研究其对于... 采样是网络测量的基础,泊松采样是一种无偏的采样方法的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也使其在主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流包性能测量已成为主动测量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泊松采样的无偏性仅针对网络状态,目前尚无研究工作研究其对于用户流的包性能的测量效果。利用真实的Internet流量数据进行了仿真试验,系统定量地研究了该问题得到如下结论:泊松采样系统低估了用户流包延迟性能;低估程度不受泊松采样频率的影响且随着网络链路利用率的升高而下降。定性分析和解释了泊松采样测量用户流包延迟性能时的低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测量 泊松采样 用户流 包延迟 利用率 网络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地震数据压缩重建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刚 杨慧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1-2188,共8页
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数据的压缩和重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往往由于数据的严重缺失或采样原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发展起来的压缩感知理论为重建欠采样数据提供了可能,而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傅里叶变换... 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数据的压缩和重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往往由于数据的严重缺失或采样原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发展起来的压缩感知理论为重建欠采样数据提供了可能,而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压缩感知理论,采用泊松碟采样,对不完整地震数据进行恢复重建.数值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单纯随机采样方法相比,泊松碟采样方法在保持采样随机性的同时,使采样点的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地调节了采样间距,从而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震数据采集设计及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 傅里叶变换 压缩感知 数据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隐式曲面泊松盘采样的新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炯 贺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8-414,共7页
泊松圆盘采样是几何处理的基本问题。目前,大部分的泊松圆盘采样是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在隐式曲面上直接进行泊松圆盘采样。为了避免求解隐式曲面的离散网格结构,我们采用一种顶点互斥能量目标函数直... 泊松圆盘采样是几何处理的基本问题。目前,大部分的泊松圆盘采样是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在隐式曲面上直接进行泊松圆盘采样。为了避免求解隐式曲面的离散网格结构,我们采用一种顶点互斥能量目标函数直接对隐式曲面进行采样,采样点的分布可以通过一种全局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显示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采样 隐式曲面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泊松碟采样的地震数据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常傲 韩立国 张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8-35,共8页
测量矩阵是压缩感知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测量矩阵在不同的条件下重构出的效果会不一样,而且在整个重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震勘探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影响使得压缩感知中测量矩阵的使用有所限制。针对地震勘探实际情况,结合jitte... 测量矩阵是压缩感知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测量矩阵在不同的条件下重构出的效果会不一样,而且在整个重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震勘探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影响使得压缩感知中测量矩阵的使用有所限制。针对地震勘探实际情况,结合jitter采样和泊松碟采样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泊松碟采样方法,泊松碟采样并没有受到规则网格的约束,这里改进的泊松碟采样是基于规则网格的条件,结合jitter方式,避免了对空间采样点的浪费和克服了间距过大的缺点,同时提高了采样效率,针对野外的实际情况可以调节检波器的布置位置。目前,在一些领域,如图像重构、信号处理等,高斯随机测量矩阵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其重构效果都很好,但在地震勘探中,由于受到现有检波器的限制,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并不符合地震勘探的条件。这里,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都表明改进的泊松碟采样方式能够和广泛应用的高斯随机测量矩阵一样取得较好的重构效果,并且代替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在地震勘探中取得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数据重构 采样 jitter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和椭圆采样布置种子点的表面流线可视化
5
作者 项人和 陈永辉 +2 位作者 杨超 张晓蓉 黄政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1-298,共8页
表面流线可视化是流场可视化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流线生成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点的布置方法。针对实际流场数据类型复杂多样,传统基于信息熵的种子点放置方法只适用规则网格,无法充分体现流场的物理特性和曲线网格的结构特点的问... 表面流线可视化是流场可视化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流线生成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点的布置方法。针对实际流场数据类型复杂多样,传统基于信息熵的种子点放置方法只适用规则网格,无法充分体现流场的物理特性和曲线网格的结构特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和泊松椭圆采样法的种子点放置方法。基于局部网格密度和泊松椭圆采样法计算网格点的影响范围。选择能够体现显著流场特征的信息熵局部最大值点作为初始种子点,根据网格点的影响范围,补充选择互不影响的网格点作为新的种子点,以全面地刻画表面流场的整体态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流线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表面流场的关键特征与全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线可视化 种子点 信息熵 椭圆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强 曹琳昱 陈爱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6-902,共7页
针对线性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解,导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效果不佳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常规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基础上,应用泊松碟采样对求解的静校正量实数编码,增加初始解空间的... 针对线性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解,导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效果不佳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常规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基础上,应用泊松碟采样对求解的静校正量实数编码,增加初始解空间的均匀度;采用多线程构建多种群小生境,种群内采用"精英+赌轮"选择、余下个体与精英两两交叉、小扰动变异策略进行遗传进化;种群间进行"联姻"操作,优选几个种群中适应度最大个体并与其他种群联姻,充分利用计算机多核并行运算功能以快速搜索到最优剩余静校正量。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显著提高山前带低信噪比资料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遗传算法 采样 多种群 小生境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与颜色背包算法的点画生成方法
7
作者 李军 同乐 +1 位作者 钮焱 王子壬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9-226,共8页
点画是图像风格化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通过点的密度改变来表现出图像中色彩亮度的变化,是目前图像风格迁移领域的研究热点。常见的深度学习方法未能用于点画的主要原因在于点画维度低,损失函数难以构造。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和颜色背包... 点画是图像风格化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通过点的密度改变来表现出图像中色彩亮度的变化,是目前图像风格迁移领域的研究热点。常见的深度学习方法未能用于点画的主要原因在于点画维度低,损失函数难以构造。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和颜色背包算法选点的点画生成算法,该算法采用超像素预处理图像,采用基于K-means二分子聚类的颜色均值生成采样半径,泊松圆盘依据采样半径来生成点画的初始采样点,使用基于颜色背包算法的随机选点算法来提高局部SSIM值。实验证明,该算法在视觉效果和SSIM、PSNR评分等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画 超像素 颜色背包算法 圆盘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方法及规律分析
8
作者 汤积仁 崔向东 +2 位作者 刘文川 姚奇 常帅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5,共9页
针对坚硬岩石难以破碎、射流破岩效果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试验系统,开展花岗岩的破碎试验,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盘采样的射流破岩效果宏观表征方法,据此进行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和规律分析。对冲蚀... 针对坚硬岩石难以破碎、射流破岩效果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试验系统,开展花岗岩的破碎试验,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盘采样的射流破岩效果宏观表征方法,据此进行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和规律分析。对冲蚀后的花岗岩试件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冲蚀坑的点云数据,再通过泊松盘采样对点云数据进行重构,将拟合得到的曲面深度作为宏观表征参数,通过该参数分析射流压力和靶距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分析射流压力与靶距对非淹没条件下增压式脉冲射流垂直定点破岩的影响,并揭示射流压力-频率耦合作用下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性能参数阶跃机制。结果表明: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实现破岩效果宏观上的精确定量表征,泊松盘采样方法可以解决宏观表征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增压式脉冲射流喷射压力与活塞往复频率存在耦合关系,输入压力的增加使喷射压力与活塞往复频率同时增大,岩石试件受到高压脉冲射流的高频冲击,从而导致射流破岩性能参数的跃升;提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射流形式,便于准确地分析射流参数对破岩效果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 硬岩 宏观表征 三维扫描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聚类和线性规划最优选点的彩色图像低成本打印方法
9
作者 李军 陆鹤灵 +1 位作者 同乐 钮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81-9489,共9页
彩色点画是一种从视觉上由大量小像素点构建图像的艺术技术,像素个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构图的成本。其优化选点构图方法为实现低成本打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点画生成存在着多通道采样点难以均匀分布,颜色层次难以兼顾等难点,并... 彩色点画是一种从视觉上由大量小像素点构建图像的艺术技术,像素个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构图的成本。其优化选点构图方法为实现低成本打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点画生成存在着多通道采样点难以均匀分布,颜色层次难以兼顾等难点,并耗费大量的计算成本。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自适应聚类和线性规划最优选点的彩色点画生成方法,该方法在初步超像素划分图像的基础上,使用基于颜色密度峰值的自适应聚类方法得到最佳聚类个数,并进一步划分子聚类,然后根据每个子聚类的颜色均值作为子聚类内部选点的最佳间隔距离,在选点的同时依据SSIM指标,建立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数学优化器Gurobi实现模型选点,使点保留最少个数的目标基础上,同时保持聚类内部分布均匀和颜色渐变层次,以提高所生成的点画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像素个数并在生成的点画的平均结构相似性(mean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等评价指标方面均优于当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点画 自适应聚类 圆盘采样 线性规划 低成本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动画中基于隐式曲面的皮肤变形方法
10
作者 饶思敬 辛颖 潘俊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提出了一种角色动画中基于隐式曲面的皮肤变形方法,主要面向具有骨骼层次以及相关蒙皮权重的动画模型,利用隐式曲面来驱动皮肤变形.首先,采用埃尔米特径向基函数和泊松圆盘采样对给定骨骼绑定的网格部分进行重建,把角色模型的体积近似... 提出了一种角色动画中基于隐式曲面的皮肤变形方法,主要面向具有骨骼层次以及相关蒙皮权重的动画模型,利用隐式曲面来驱动皮肤变形.首先,采用埃尔米特径向基函数和泊松圆盘采样对给定骨骼绑定的网格部分进行重建,把角色模型的体积近似当作一组局部的三维标量场,并保留原有的网格属性;其次,构造场函数,通过场函数纠正几何蒙皮技术的结果;最后,结合两种组合算子,使用隐式方法在人体模型上形成合理可信的皮肤变形效果.本方法不会产生糖纸扭曲和关节膨胀的问题,并且可以生成皮肤接触效果和肌肉凸起.由于该方法是后处理,因此非常适合标准动画制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方法 皮肤变形 埃尔米特径向基函数 圆盘采样 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功率激光装置精密装校实验室的三维重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全旭松 刘长春 +2 位作者 陈海平 熊召 周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4-859,共6页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对成千上万光机组件的精密装校工艺数字化仿真验证的工程需求及精密装校实验室(OAB)的特殊环境,基于多视角序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提出实现OAB三维重建的总体技术.首先结合实验室重建对象的特点,分析了满足于OAB三维...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对成千上万光机组件的精密装校工艺数字化仿真验证的工程需求及精密装校实验室(OAB)的特殊环境,基于多视角序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提出实现OAB三维重建的总体技术.首先结合实验室重建对象的特点,分析了满足于OAB三维重建的多视角序列图像采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自适应均匀点云采样等相关方法;然后以激光跟踪仪为重建对象,详细介绍了三维重建流程;最后依次完成实验室其他特征模型的三维重建,并将提出的OAB三维重建的总体技术应用于整个OAB重建,实现了精密装校环境的三维重建.OAB重建结果表明,该技术可获得较高逼真度的精密装校实验室数字化模型,满足光机精密装校工艺数字化仿真验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装置 精密装校实验室 多视角序列图像 尺寸不变换特征转换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百分比靠近软阴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晏福兴 王毅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百分比靠近软阴影算法可以生成视觉上逼真的软阴影,它是基于PCF内核的,随着PCF内核的增大,生成的软阴影逼真度越高,该算法的关键是通过变化滤波内核的大小来获得高质量的软阴影。在算法的遮挡物查找和滤波阶段,使用泊松圆盘采样来处理... 百分比靠近软阴影算法可以生成视觉上逼真的软阴影,它是基于PCF内核的,随着PCF内核的增大,生成的软阴影逼真度越高,该算法的关键是通过变化滤波内核的大小来获得高质量的软阴影。在算法的遮挡物查找和滤波阶段,使用泊松圆盘采样来处理由于不适当地增加采样数目而产生的带状走样。同时在PCF内核中使用深度梯度来得到可变的深度偏移值,进而处理自阴影问题,改进了百分比靠近软阴影算法,从而生成更准确,更逼真的软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分比靠近软阴影 百分比靠近滤波 圆盘采样 深度梯度 自阴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