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泉水温度对降雨—流量响应的指示作用
1
作者 何清 陈喜 +1 位作者 张志才 程勤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335,共8页
岩溶区土-岩交错、裂隙和管道发育,加大了降雨入渗补给方式和多重水流辨识难度。文章利用贵州陈旗小流域场次降雨、泉流量以及大气、土壤和泉水温度观测数据,识别降雨入渗补给方式、泉流量来源以及热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强度小、历时长... 岩溶区土-岩交错、裂隙和管道发育,加大了降雨入渗补给方式和多重水流辨识难度。文章利用贵州陈旗小流域场次降雨、泉流量以及大气、土壤和泉水温度观测数据,识别降雨入渗补给方式、泉流量来源以及热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强度小、历时长的降雨,泉水温度缓慢上升且持续时间长,以“分散入渗补给”和热传导作用为主;随着降雨强度增大、持续时间缩短,泉水温度上升时段缩短、下降快速,以“径流集中入渗补给”和“直接集中入渗补给”为主,热传导减弱、平流作用增强。退水初期泉水温度比泉流量下降快速,后期则相反。指示退水初期泉流量来源于大量细小裂隙水向岩溶管道中释放,后期释放量减小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降雨-径流响应 泉水温度 入渗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