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演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薛永超 彭仕宓 +1 位作者 朱红卫 张慧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0-16,共7页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新立低渗透油田泉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泉三、四段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新立低渗透油田泉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泉三、四段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的划分,进而研究了目的层段储集空间的演化.最后从成岩作用角度分析了本区低渗透储层的成因: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堵塞了孔喉,因而使本区储层的渗透率降低,加之强烈的压实作用,最终形成了本区低渗透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立油田 泉三、四段 成岩作用 储集特征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