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开发数据库隐私数据泄露风险识别方法
1
作者 张杰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提高识别数据泄露风险的成功率,针对油田开发数据库的隐私数据,文章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泄露风险识别方法。首先,文章采用概率综合方式挖掘数据库中的隐私数据,找到潜在的隐私数据标识,判断隐私数据配置文件是否为敏感文件。然后,文章... 为提高识别数据泄露风险的成功率,针对油田开发数据库的隐私数据,文章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泄露风险识别方法。首先,文章采用概率综合方式挖掘数据库中的隐私数据,找到潜在的隐私数据标识,判断隐私数据配置文件是否为敏感文件。然后,文章在油田开发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高效检索,获取敏感数据泄露问题。最后,文章计算了敏感恶意攻击配置文件主题上的概率均值,以此作为评估隐私数据泄露风险的指标,设置阈值对隐私泄露判定完成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出的数据库数据漏洞的数量超过90个,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数据库 隐私数据 数据泄露风险 风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递实名制下用户隐私泄露风险防范 被引量:11
2
作者 耿勇 孙军锋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国内外快递业发展实践表明,快递实名制是规范快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快递实名制有助于从源头上避免以快递为载体的违法事件的发生,解决快件丢失、冒领及追溯难题,从根本上维护公众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快递企业服务绩效。然而,快递实名制... 国内外快递业发展实践表明,快递实名制是规范快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快递实名制有助于从源头上避免以快递为载体的违法事件的发生,解决快件丢失、冒领及追溯难题,从根本上维护公众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快递企业服务绩效。然而,快递实名制在保证快递物品安全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给用户造成损失。快递实名制推行效果与快递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快递实名制推行效果不佳,其中既有政府监管以及用户层面的原因,也有快递企业层面的原因。为保护用户权益不受侵犯,促进快递实名制顺利推行,必须基于快递供应链视角分析把握风险来源及表现,从政府监管层面、隐私信息保护技术层面、快递企业管理层面入手,防范快递业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并积极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快递企业商务信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实名制 隐私泄露风险 快递业供应链 商务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企业内部成本信息泄露风险及防范措施
3
作者 李楠 《酿酒科技》 202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白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研究白酒企业内部成本信息泄露风险及防范措施。选择层次分析法多层次、多因素总结了以下6种常见的数据泄露事故:黑客窃取数据、员工失误、员工有意泄露、通信风险、网络诈骗、电邮泄露,统计白酒企... 为进一步提升白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研究白酒企业内部成本信息泄露风险及防范措施。选择层次分析法多层次、多因素总结了以下6种常见的数据泄露事故:黑客窃取数据、员工失误、员工有意泄露、通信风险、网络诈骗、电邮泄露,统计白酒企业各金融业务风险,提出如下防范措施,从制度、职责、流程、标准、考核5个方面("五位一体"),健全失泄密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参照国家保密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保守国家秘密的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设置权限管理,加强防护工作,从数据源头对邮件进行高强度加密,重视人员的管理也是金融信息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企业 内部成本 信息泄露风险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管控工具及应用
4
作者 申亚楠 温素彬 郭春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2-135,共4页
风险管控是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而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管控是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企业关于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管控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进行,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文章研究了商业秘密泄露的方式,从环境、技术、设备、人... 风险管控是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而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管控是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企业关于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管控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进行,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文章研究了商业秘密泄露的方式,从环境、技术、设备、人员四个因素分析了导致泄露的原因;从制度基础、业务安全、技术防护三个维度的十一个方面,建立了商业秘密防泄漏风险系统管控模型。进而,探讨了WHHX公司的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管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泄露风险 管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信息泄露的风险评估及其治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耀辉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第2期77-81,共5页
鉴于人脸信息泄露所引发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亟须对此进行专门的泄露危害和治理对策研究,并从多元主体的视角提出治理对策。研究发现:第一,人脸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多重性,涉及个人、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隐私安全、财产安全、信... 鉴于人脸信息泄露所引发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亟须对此进行专门的泄露危害和治理对策研究,并从多元主体的视角提出治理对策。研究发现:第一,人脸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多重性,涉及个人、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隐私安全、财产安全、信誉声誉等多个方面;第二,根据"两头强化、三方平衡"理论,可将引起人脸信息泄露的原因归纳为法律规制的分散、政府监管的滞后、企业行业缺乏自律及公民个人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第三,在治理对策上,应从构建完备法律体系、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强化企业行业自律、提高公民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个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信息 泄露风险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态加密的营业厅自助终端数据防泄露系统
6
作者 李连浩 刘岩 +2 位作者 周辛南 魏子睿 赵卜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0期187-190,195,共5页
为了解决传输数据量相对较多时,电力营业厅自助终端传输数据加密能力有限造成信息泄露的问题,设计基于同态加密的营业厅自助终端数据防泄露系统。构建自助终端控制台的数据层、输入层、执行层、输出层结构,完成防泄露系统的多层结构和... 为了解决传输数据量相对较多时,电力营业厅自助终端传输数据加密能力有限造成信息泄露的问题,设计基于同态加密的营业厅自助终端数据防泄露系统。构建自助终端控制台的数据层、输入层、执行层、输出层结构,完成防泄露系统的多层结构和硬件设计。确定同态密文的扩展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求解同态加密函数表达式,制定营业厅自助终端数据的同态加密方案;确定具体的数据防泄露处理流程,联合相关硬件应用结构,完成基于同态加密的营业厅自助终端数据防泄露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准确加密,加密后数据对象的编码长度与标准编码长度差值不超过0.5 bit,能够解决电力营业厅自助终端加密能力有限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态加密 电力营业厅 自助终端 数据防泄露 密文扩展 泄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的潜在风险与防控
7
作者 邱静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0期5-5,共1页
数字化、信息化巨浪席卷而来,不可遏止;智能学校、智能教育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对科技赋能教育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我们表示欣喜。因此而导致的信息泄露风险、技术依赖风险、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风险,也让我们深感忧虑。风险一:加剧隐私泄露。
关键词 隐私泄露 智能教育 技术依赖 泄露风险 信息化 数字化 利国利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拓扑混淆技术综述
8
作者 黄春娇 张宇 +1 位作者 史建焘 朱国普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6-303,共8页
链路洪泛攻击是一种利用网络拓扑发现的新型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拓扑混淆是一种有效对抗该攻击的防御措施,旨在攻击发生前提供主动保护.相关研究在近10年来不断取得进展,针对不同场景提出了各种拓扑混淆解决方案.全面回顾了这些技术... 链路洪泛攻击是一种利用网络拓扑发现的新型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拓扑混淆是一种有效对抗该攻击的防御措施,旨在攻击发生前提供主动保护.相关研究在近10年来不断取得进展,针对不同场景提出了各种拓扑混淆解决方案.全面回顾了这些技术.首先,概述了网络拓扑发现中的基本原理和拓扑泄露风险;其次,定义了网络拓扑混淆并提出了一个主动防御模型,然后将技术分为数据包修改、诱饵陷阱、路由变异和度量伪造方案;最后,对当前主流的混淆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路洪泛攻击 网络拓扑混淆 主动防御 欺骗防御 拓扑泄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路径研究
9
作者 窦苡 《机电兵船档案》 2023年第1期86-87,共2页
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泄露风险;提升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从技术层面有效规避信息篡改风险;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将制度约束作为风险... 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泄露风险;提升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从技术层面有效规避信息篡改风险;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将制度约束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 大数据时代 风险管理 路径研究 泄露风险 信息篡改 制度约束 有效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线网络数据安全的非对称加密传输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磊 张仁飞 任冬 《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针对无线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时延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矩阵计算的数据开放隐私泄露评估方法。设计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无噪声数据传输通道,获取用户信息并计算网络传输数据泄露风险;依托于非对称加密技术中典型的RSA算法,设计一个密钥... 针对无线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时延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矩阵计算的数据开放隐私泄露评估方法。设计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无噪声数据传输通道,获取用户信息并计算网络传输数据泄露风险;依托于非对称加密技术中典型的RSA算法,设计一个密钥生成器,分别获取数据传输相关的加密秘钥、解密秘钥;基于DFT-S-OFDM模型,完成无线网络数据加密信号的高效发送与接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数据加密传输时延保持在2ms以下,平均时延约为1.02ms,数据加密传输时延降低了76.55%、8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数据传输 泄露风险 非对称加密 传输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探针台屏蔽腔体的设计及仿真
11
作者 李俊 张世强 荆茂盛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从微波探针台用途及应用领域出发,介绍了微波探针台屏蔽腔体的作用及设计要求;通过使用CST软件中独有的精简模型仿真方法,对屏蔽腔体进行电磁仿真分析评估,并使用导电材料对其屏蔽效能进行了提升;最后对设备的特殊需求及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波探针测试系统 屏蔽效能 电磁泄露风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区块链隐私保护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旭光 邢春晓 +1 位作者 李雯晴 郝潆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566,共12页
针对区块链与传统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面向区块链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评估方法,从交易数据的发布、共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分析区块链隐私泄露风险和隐私保护方法,建立区块链隐私保护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成... 针对区块链与传统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面向区块链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评估方法,从交易数据的发布、共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分析区块链隐私泄露风险和隐私保护方法,建立区块链隐私保护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成对比较法相结合的动态指标权重分配方法进行指标相对重要性决策与权重计算;综合隐私保护强度、交易数据可用性和隐私保护技术性能3个维度来计算区块链隐私保护相关能力得分。经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区块链隐私保护水平的综合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隐私 隐私保护评估 层次分析法 隐私泄露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阳光 李婉 《新经济》 2022年第7期58-61,共4页
大数据时代中,个人信息在被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使用原则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且这类问题层出不穷,难以预防。无论是自身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还是电商或者相关平台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或者监管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中,个人信息在被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使用原则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且这类问题层出不穷,难以预防。无论是自身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还是电商或者相关平台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或者监管不够而产生的问题,信息泄露的状况始终存在。以前由于没有确切的法律进行保护,有关个人信息使用原则存在于各个法律法规之中,导致被泄露个人信息的用户一直投诉无门。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生效,预计此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泄露风险 合理性原则 超范围收集 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 leak detection criteria for a subsea oil export pipeline
14
作者 张方元 白勇 +1 位作者 Mohd Fauzi BADARUDDIN Suhartodjo TUTY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9年第2期168-174,共7页
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QRA) based on leak detection criteria (LDC) for the design of a proposed subsea oil export pipelin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QRA/LDC study was to determine ... 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QRA) based on leak detection criteria (LDC) for the design of a proposed subsea oil export pipelin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QRA/LDC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current leak detection methodologies were sufficient, based on QRA results, while excluding the use of statistical leak detection; if not, an appropriate LDC for the leak detection system would need to be established. The famous UK PARLOC database was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ipeline failure rates, and the software POSVCM from MMS was used for oil spill simulations. QRA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a statistically based leak detection system (LD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ime to leak detection, thereby mitig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leakage. A sound LDC has been defined based on QRA study results and comments from various LDS vendors to assis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ERT) to quickly identify and locate leakage and employ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ain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RISK LDC (leak detection criteria) PARLOC database PIPE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