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剂脱除NO/SO_(2)/Hg^(0)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朝兵 杨泽勇 +4 位作者 胡德浩 宋捷 赖金平 米高丽 于洁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能够促进NO、SO_(2)及Hg^(0)的氧化转化;增加反应气在催化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同样可以促进上述污染物的转化,但停留时间过长会引发副反应;在不同氧化还原气氛下,NO、SO_(2)及Hg^(0)表现的催化脱除机理不同;相比于TiO_(2)和Mn-TiO_(2)催化剂,Mn-Ce-TiO_(2)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脱除效果最优;相比于单独使用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两者之间的耦合能够更好地脱除NO、SO_(2)及Hg^(0),并且协同Mn-Ce-TiO_(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污染物脱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催化氧化 NO SO_(2) Hg^(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对所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化学活性及灭菌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坤 杨明昊 +2 位作者 周雄峰 白杨 冉从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8,共9页
利用磁场辅助大气压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研究了不同放电电压与放电频率下有无磁场时放电制备的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溶液性质,结合气液两相相关化学反应网络,分析了磁场影响放电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机理;并比较了不同... 利用磁场辅助大气压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研究了不同放电电压与放电频率下有无磁场时放电制备的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溶液性质,结合气液两相相关化学反应网络,分析了磁场影响放电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机理;并比较了不同放电条件下有无磁场制备的等离子体活化水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磁场的加入能通过影响电子碰撞反应,进而影响后续的链式化学反应和液相次级反应进程,提高等离子体活化水的酸度、电导率及NO_(3)^(-),NO_(2)^(-),H_(2)O_(2)和ONOOH的浓度,增强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对于获得相同的杀菌效果,磁场的引入显著降低了所需的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降低了能耗.等离子体活化水中的H^(+),H_(2)O_(2),ONOOH等活性物种对杀菌具有协同效应.磁场辅助高电压-高频率放电时液相各活性物种的提升最显著,此时杀菌效应的提升也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活化水 活性物种 灭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能量对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化学产物的影响
3
作者 刘坤 左杰 +4 位作者 李华 项红甫 冉从福 杨明昊 耿文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165,共8页
基于光电倍增管研制了一套无触发信号的双通道光学探测系统,并组装了测试样机,实现了对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约化电场的测量,进而通过BOLSIG+软件获得了电子能量.采用原位紫外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SDBD等离子... 基于光电倍增管研制了一套无触发信号的双通道光学探测系统,并组装了测试样机,实现了对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约化电场的测量,进而通过BOLSIG+软件获得了电子能量.采用原位紫外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SDBD等离子体在不同电压和频率下的化学产物的浓度变化,并结合空气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揭示了产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电子能量能够改变电子碰撞反应的速率系数,调控化学反应的源头活性粒子的浓度,进而影响到化学产物的生成和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化学产物 约化电场 电子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圆柱绕流壁面压力信号AI实时降噪
4
作者 陈杰 宗豪华 +3 位作者 宋慧敏 梁华 刘诗敏 方子淇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5,共7页
面向闭环主动流动控制的可靠传感需求,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受污染流场信号进行实时降噪处理。以安装在圆柱表面的动态压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弦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C–DBD)的“稠密峰”型干扰... 面向闭环主动流动控制的可靠传感需求,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受污染流场信号进行实时降噪处理。以安装在圆柱表面的动态压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弦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C–DBD)的“稠密峰”型干扰信号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DBD)的“稀疏突刺”型干扰信号,对人工合成含干扰的流场压力数据进行了监督学习训练,并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降噪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等离子体激励带来的电磁干扰影响,还原真实的压力信号,且对AC–DBD“稠密峰”型干扰信号的降噪效果更好,降噪后信号波形平滑,与真实信号拟合度高;将模型用于真实的流场压力测量中,通过对比降噪后信号与真实信号均值,验证了降噪神经网络的信号还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激励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人工神经网络 降噪 压力信号 圆柱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参数对高频纳秒脉冲多流注点火的影响
5
作者 赵庆武 熊勇 +2 位作者 陈晋兵 王宁 程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313,共8页
在可视化定容燃烧弹中,采用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发生系统,研究了不同放电脉冲间隔和脉冲数下多流注放电的形态与能量特性及其点火助燃效果.放电试验表明:所开发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单脉冲能量约为5 mJ,平均... 在可视化定容燃烧弹中,采用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发生系统,研究了不同放电脉冲间隔和脉冲数下多流注放电的形态与能量特性及其点火助燃效果.放电试验表明:所开发的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单脉冲能量约为5 mJ,平均功率超过10 kW;脉冲间隔为50μs的40个脉冲能产生环绕中心电极分布的8个流注通道,流注长度超过12 mm;随着脉冲频率或脉冲数的减少,流注长度减小.点火试验表明:脉冲间隔为50μs的30个脉冲能产生环绕中心电极的8个火核,火核初始火焰半径超过4 mm;随着脉冲频率或脉冲数的减少,火核数量和火焰半径减小,燃烧相位也明显推迟.脉冲频率和脉冲数的改变对SDBD等离子体的能量和形态影响很大,改变放电参数可以实现对燃烧相位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纳秒脉冲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多流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等离子体预处理对丙烷/空气混合气燃烧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熊勇 赵庆武 +2 位作者 刘澎 刘静远 程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7-1178,共12页
探索在内燃机缸内压力较低时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缸内工质进行预处理,改善燃烧过程的可行性.在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303 K,当量比为1的丙烷/空气混合气中,基于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在定容燃烧弹... 探索在内燃机缸内压力较低时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缸内工质进行预处理,改善燃烧过程的可行性.在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303 K,当量比为1的丙烷/空气混合气中,基于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不同点火间隔和放电脉冲数下非平衡等离子体预处理混合气的放电形态与能量特性及其对燃烧的影响.放电试验表明:单脉冲能量约为5.2 mJ,平均功率为30 kW;脉冲间隔80μs的80个脉冲能产生约40个放电通道.预处理混合气试验表明:混合气经过脉冲间隔80μs的80个脉冲处理后,燃烧持续期缩短1.33 ms,缩短了16%;随着放电脉冲数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先线性降低,然后趋于稳定;随着点火间隔的增大,燃烧持续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非平衡等离子体 燃烧控制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