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沿河绿带不同郁闭度四季温湿效应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纪鹏
彭东君
张涛
王洪义
杨凤军
-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八五三农场
-
出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
基金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0042)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2023A032)
-
文摘
试验选择北京北五环清河两侧不同郁闭度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沿河绿地不同郁闭度与温湿效应的关系,为河流廊道绿带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春、夏、秋三季样地为增湿降温效应,三季降温效应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增湿降温效应逐渐增强;绿地的增湿降温能力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一天当中,春、夏、秋三季增湿降温效应最强的时段发生在环境温度最高的时段(14:00-16:00);而冬季则表现为保温降湿效应,随着郁闭度的增加,保温降湿效应在逐渐增强。
-
关键词
沿河绿带
郁闭度
温湿效应
-
Keywords
green belt beside rive
canopy density
temperature-humidity benefit
-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长春市伊通河沿河绿带使用后评价研究
- 2
-
-
作者
杨立红
潘伟
李昊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77-181,共5页
-
文摘
采用实地踏查、调查问卷及语义差别法,从使用者基本信息、使用行为、场地状况以及场所精神4个方面对长春市伊通河沿河绿带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使用者以周边居民为主,中老年比重高,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行为状况表现为出行频率较高,傍晚使用人数较多,绝大多数人步行20 min内到达,活动以2~3人为主,持续时间多为1~2 h,活动主要发生在广场和园路,以散步和体育锻炼为主,出行原因为距离近;对活动空间评价良好,对服务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褒贬不一;场所精神表现为自然性、母性和神性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针对使用者物质和精神需求,提出了改善空间结构、完善配套设施、重视文脉传承的改造策略。
-
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沿河绿带
长春
-
Keyword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Along the greenbelt
Changchun City
-
分类号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