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扫描沿层速度分析
1
作者 刘连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2期39-43,共5页
本文利用ARAMVEL算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估算出叠加速度,其计算步骤是:①用初始速度值和t0时间在一个小时窗内作NMO;②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在炮检距上对数据求和,得出两个叠加过;③将这两个叠加道互相关求时差;④利用求得的时间差求出... 本文利用ARAMVEL算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估算出叠加速度,其计算步骤是:①用初始速度值和t0时间在一个小时窗内作NMO;②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在炮检距上对数据求和,得出两个叠加过;③将这两个叠加道互相关求时差;④利用求得的时间差求出速度校正值,迭代计算直至时差小于某一门槛值为止。理论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即使初始速度偏差很大,也能得到真实的地下速度;而对于有多次波和相位空变的模型,也能得出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层速度分析 叠加 扫描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沿层速度分析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发明 赖能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1期63-68,138,共6页
沿层自动速度分析技术是一项快速建立速度场、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的技术。该方法的实现思路是利用一组事先给出的速度函数分别对每一个CMP道集扫描叠加,从中选择最大振幅叠加道,进而生成最优叠加道,计算出最优的叠加速度,同时找出相对应... 沿层自动速度分析技术是一项快速建立速度场、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的技术。该方法的实现思路是利用一组事先给出的速度函数分别对每一个CMP道集扫描叠加,从中选择最大振幅叠加道,进而生成最优叠加道,计算出最优的叠加速度,同时找出相对应的叠加振幅和频率,并建立叠加速度场。此速度场即为自动速度分析精细化处理的初始模型。和常规方法相比,采用此方法处理的叠加剖面不仅能改善弱层的连续性,而且能缩短处理周期,减少处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数据处理 沿层速度分析 CMP道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康—古龙地区的储层预测及其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管叶君 何隆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38-552,646,共16页
泰康—古龙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证实该区存在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由构造—岩性组成的复合油气藏。但是,由于构造幅度小,砂层薄,多数为砂、泥岩薄互层,用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确定储层的范围。近年来,在该区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泰康—古龙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证实该区存在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由构造—岩性组成的复合油气藏。但是,由于构造幅度小,砂层薄,多数为砂、泥岩薄互层,用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确定储层的范围。近年来,在该区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使目的层的反射主频由原来的25Hz 提高到40~50Hz,为储层的横向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采用振幅信息、沿层速度分析、波阻抗剖面和地震岩性模拟(SLIM)对砂体和含油气边界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勘探 预测 地震岩性模拟 沿层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前带B区地震速度建模及偏移成像 被引量:7
4
作者 潘宏勋 方伍宝 李满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0,676+500,共5页
本文针对南方山前带B区某三维地震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iCuster地震成像系统,将偏移速度分析、沿层统计速度分析和剩余速度分析相结合,通过递进式的建模技术流程提高了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了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
关键词 山前带 速度建模 沿层统计速度分析 剩余速度分析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兴军 满益志 +2 位作者 刘昌国 张耀堂 赖敬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9-72,195+8-9,共7页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区构造成图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方法:通过沿层速度分析技术提高叠加速度的横向分辨率;利用叠加速度或原始叠前道集作为输入反演层速度,前者不受水平层状介质及射线垂直入射等前提条件的...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区构造成图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方法:通过沿层速度分析技术提高叠加速度的横向分辨率;利用叠加速度或原始叠前道集作为输入反演层速度,前者不受水平层状介质及射线垂直入射等前提条件的限制,对复杂地层产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后者克服了叠加速度精度的影响,其精度更高;利用叠加速度闭合差校正和均方根速度闭合差校正,得到了相对精确的速度场,可用于三维时深转换;通过研究深度误差与时间、速度、埋深等参数的相关性,找到深度误差分布规律,进而对构造图进行两次校正。与传统的直射线成图技术相比,此法可明显提高低幅度构造区深度域构造图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区 沿层速度分析 反演 闭合差校正 图形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