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1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膜分离的膜污染减缓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珊 郑展望 +1 位作者 宋成芳 余兵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猪粪生物炭过滤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猪粪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时膜通量的影响,同时监测分析其对透过液的基本水质指标、超滤污染膜的表面微观形态和膜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比对照组的膜通量提高了12%,猪粪炭过滤可去除2... 采用猪粪生物炭过滤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猪粪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时膜通量的影响,同时监测分析其对透过液的基本水质指标、超滤污染膜的表面微观形态和膜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比对照组的膜通量提高了12%,猪粪炭过滤可去除21.64%的悬浮物,生物炭和超滤膜联合使用,膜透过液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分别为28.49%、17.71%、18.26%、24.97%、13.53%,悬浮物浓度为62.76 mg/L。扫描电镜图显示污染膜表面的污垢粗糙松散,而对照组的污染膜表面滤饼层更密实。对照组污染膜清洗液中UV254的值和TOC浓度均大于预处理组污染膜,无机离子浓度也大于预处理组污染膜清洗液。研究结果说明由于猪粪生物炭过滤预处理吸附截留了沼液中的污染物和生物炭颗粒对膜污染物结构组成的影响作用,有效的减缓了沼液超滤膜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猪粪炭 超滤膜 膜通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的分布特性及潜在肥料价值与环境风险
2
作者 廖颖琪 陈华梅 +6 位作者 杨子安 罗漫桐 郑芊 龙新宪 叶观保 余光伟 种云霄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75-180,共6页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物质含量的变异对资源化利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为实现沼液全面精准还田,通过收集近20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猪粪沼液氮(N)磷(P)钾(K)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猪粪沼液对于多种常见作物潜在肥料价值,并对其...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物质含量的变异对资源化利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为实现沼液全面精准还田,通过收集近20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猪粪沼液氮(N)磷(P)钾(K)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猪粪沼液对于多种常见作物潜在肥料价值,并对其安全施用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①猪粪沼液氮、磷、钾含量高限分别在5.94、2.22、4.30 g/L,但90%以上分布在低浓度范围(TN:0.03~2.5 g/L、TP:0.003~0.25 g/L、TK:0.008~1.5 g/L)。②施用猪粪沼液更能满足柑桔种植对氮磷钾的需求,对相应化肥的潜在替代程度最高;对多种作物来说,按等氮量原则施用猪粪沼液的同时更易满足钾的需求,即施用猪粪沼液除氮肥外,更易节省钾肥的投入。③沼液还田施用方案制定时,应在已有的等氮量和配方施肥等技术基础上,将作物耕作层水分容纳量作为重要参数进行考虑,以确保氮浓度较低的沼液施用后氮磷的有效利用以及防控其向深层土壤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沼液还田 氮磷钾 养分价值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沼液的生化法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3
作者 母锐敏 范兵兵 +3 位作者 祁峰 马桂霞 潘建强 孙菊悦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57,63,共6页
综述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沼液的特点,以及生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应用场景和前景。对今后畜禽沼液处理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将藻菌引入沼液处理并结合沼气生产,形成“三沼”联合处理的生态产业模式,实... 综述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沼液的特点,以及生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应用场景和前景。对今后畜禽沼液处理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将藻菌引入沼液处理并结合沼气生产,形成“三沼”联合处理的生态产业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沼液 生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三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附着材料对旋转式微藻生物膜系统处理餐厨垃圾沼液的影响
4
作者 柳珊 郭春春 +3 位作者 林舒芃 王斌 董仁杰 郭亭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4-253,共10页
微藻生物膜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藻生物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能,选择合适的附着材料可以改善微藻生物膜系统的废水处理效果。该研究以模拟餐厨垃圾沼液为对象,首先对6种常见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耐用性和... 微藻生物膜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藻生物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能,选择合适的附着材料可以改善微藻生物膜系统的废水处理效果。该研究以模拟餐厨垃圾沼液为对象,首先对6种常见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耐用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经过评估发现,纯棉帆布、涤纶和涂层尼龙纺在耐久性和附着性方面表现较好,纯棉帆布可以达到最高5.19 g/(m^(2)·d)的生物量附着,且三者的经济性较好。随后,将这3种附着材料应用于旋转式微藻生物膜反应器,发现纯棉帆布可以实现最高的生物量附着,其微藻平均生产力为1.60 g/(m^(2)·d),其次是涤纶、涂层尼龙纺。并且纯棉帆布相对于涂层尼龙纺成本低且更容易挂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微藻的色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纯棉帆布处理组中载体附着式微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40.24~43.46 mg/g。利用旋转生物膜系统处理餐厨垃圾沼液试验中,涂层尼龙纺和纯棉帆布处理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其中纯棉帆布处理组中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50.6%、99.5%、28.5%、98.7%和97.0%。经过对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分析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组中悬浮微藻和载体附着式微藻的EPS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荧光强度与EPS的含量趋势一致,主要有机物为芳香族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因此,纯棉帆布作为附着材料能够实现较好的生物量附着和污染物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微藻生物膜 附着材料 生物量 污染物去除 胞外聚合物 餐厨垃圾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养微藻的影响
5
作者 王忠江 薛宁 +2 位作者 刘博涵 王立达 王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241,共9页
随着沼气技术的发展,富含氮、磷的沼液和含有CO_(2)的沼气发电废气的处理问题日趋严峻。微藻生产可实现沼液和废气的同步净化,但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增温成本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在研究在10℃条件下,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 随着沼气技术的发展,富含氮、磷的沼液和含有CO_(2)的沼气发电废气的处理问题日趋严峻。微藻生产可实现沼液和废气的同步净化,但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增温成本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在研究在10℃条件下,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养微藻的生长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小球藻(Chlorella sp.)的沼液耐受能力较强,其生物质产量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均随沼液添加量、CO_(2)浓度及通气流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随CO_(2)浓度的增加持续增加;在10%沼液添加量、纳米气盘石曝气、8%CO_(2)浓度、1.2 L/min通气速率下,Chlorella sp.生物量干质量和蛋白质浓度分别达到2.43和1.46 g/L,总氮、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达到83.73%、93.00%、93.83%和86.02%,为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低成本培养微藻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沼气发电废气 沼液 低温 CO_(2) 通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牲畜粪污沼液培养微藻工艺参数优化
6
作者 王忠江 周正 +2 位作者 王丽丽 赵晓聪 李美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253,共11页
该研究针对沼气工程副产物——沼液富含氮、磷,易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以及沼液培养微藻过程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不足及培养温度、沼液稀释比例均较高的问题,基于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采用牛粪和猪粪2种沼液,探索... 该研究针对沼气工程副产物——沼液富含氮、磷,易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以及沼液培养微藻过程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不足及培养温度、沼液稀释比例均较高的问题,基于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采用牛粪和猪粪2种沼液,探索沼液添加比、光照强度、CO_(2)浓度和温度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1554)和肥壮蹄形藻(Kirchneriella obesa,FACHB-2104)的生长及养分去除的交互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探寻降低培养温度、提高沼液添加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ACHB-1554和FACHB-2104生物量干质量均随着沼液添加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FACHB-1554对NH_(3)-N含量更高的猪粪沼液的耐受能力相对更强;CO_(2)能显著促进2种微藻的生长,且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FACHB-1554生物量干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而FACHB-2104生物量干质量则持续增加;对于2种微藻生长,沼液添加比比较CO_(2)浓度影响更强,光照强度和温度则相对较弱,而对于NH_(3)-N和TP去除率,均是温度影响强于沼液添加比,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则相对较弱,且提高沼液添加比至25%~30%和降低培养温度至18℃实际可行;猪粪沼液培养FACHB-1554和牛粪沼液培养FACHB-2104的最优工艺条件分别为:沼液添加比为20%和10%、光照强度均为7 000 lx、CO_(2)浓度为10%和12.50%、温度为22℃和24℃,FACHB-1554和FACHB-2104最大生物量干质量分别达到0.832 g/L和0.648 g/L,NH_(3)-N去除率分别达到86.71%和77.14%,TP去除率分别达到89.31%和78.23%。研究可为沼液低成本培养微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促进沼液高值化利用及微藻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微藻 温度 光照强度 CO_(2)浓度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郑健 王有斌 +1 位作者 撒青林 王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89,共10页
为探索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形态和品质的影响,设置3个沼液配比(B_(1):1∶2,B_(2):1∶4,B_(3):1∶6;沼液∶水,体积比)和4种灌溉方式(I_(0):地表灌溉,I_(1):5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2):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3):5 cm和1... 为探索沼液深浅孔分根交替灌溉对番茄根系形态和品质的影响,设置3个沼液配比(B_(1):1∶2,B_(2):1∶4,B_(3):1∶6;沼液∶水,体积比)和4种灌溉方式(I_(0):地表灌溉,I_(1):5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2):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I_(3):5 cm和10 cm孔深分根交替灌溉),采用盆栽试验探求沼液配比和灌溉方式对番茄根系形态、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应用TOPSIS法、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VIKOR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独立评价方法对番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采用均值法、模糊Borda法和Copeland法对独立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进而提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B_(2)I_(3)处理干物质量最大,较B_(2)I_(0)、B_(2)I_(2)、B_(2)I_(1)处理分别增加30.35%、17.92%、5.94%;各处理番茄根系直径主要集中在0~2 mm, B_(2)I_(3)处理的根长、根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均为最高值;B_(2)I_(0)处理产量最高(2.34 kg·株^(-1)),B_(2)I_(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98.43±0.29 kg·m^(-3));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_(2)I_(3)处理为最优处理。研究可为改进沼液穴灌技术、促进该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交替灌溉 沼液 根系特征 产量品质 组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沼液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蒋跃 左新乐 +1 位作者 王路雅 薛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研究沼液用于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清水组(CK)、常规施肥(CF)、25%沼液(T1)、50%沼液(T2)、75%沼液(T3)、100%沼液(T4)。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 为研究沼液用于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清水组(CK)、常规施肥(CF)、25%沼液(T1)、50%沼液(T2)、75%沼液(T3)、100%沼液(T4)。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处理相比,沼液用作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缓解土壤碱性,提高土壤保肥能力,且变化幅度与沼液浓度成正比。T4处理相比CF处理pH值降低了0.25,总氮提高了27.1%,碱解氮提高了132.2%,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3.3%;且短期内合理施用沼液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施用沼液增加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可以促进玉米植株叶绿素的合成,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并提升玉米籽粒品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品质随追肥沼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再降低的趋势,T3处理(75%沼液,折合单次追肥沼液施用量45 m^(3)/hm^(2),分别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追肥)的玉米长势最好,百粒重相比常规施肥(CF)处理提高了9.0%,产量增加了8.5%;T3处理的玉米籽粒品质也是最好的,淀粉含量较CF处理提高了12.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沼液 玉米 产量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与化肥配施对耕层土壤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峰 江郁菲 +3 位作者 王陆游 向天勇 贺伟强 骆卢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明确沼液施用对水稻生产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通过连续2 a的大田试验,以纯化肥处理为对照,设置3个沼液处理组,探究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营养指标、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沼液处理使土壤中有机质、总氮和有机氮含... 为明确沼液施用对水稻生产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通过连续2 a的大田试验,以纯化肥处理为对照,设置3个沼液处理组,探究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营养指标、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沼液处理使土壤中有机质、总氮和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55%~73.38%、8.02%~86.10%和3.80%~86.41%,T2的提高率最大。沼液处理使土壤中Cr、Ni、Cu、Zn、As、Pb和Hg含量下降。T2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13.2%,T3处理使水稻产量降低了18.2%,而T1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沼液与化肥配施能提升土壤肥力,对土壤环境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且能提高水稻产量。后期需进一步通过试验明确沼液与化肥的最佳用量及配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产量 重金属 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沼液滴灌对砂壤土质量、青贮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及安全消纳容量分析
10
作者 蒋鹏 李磊 +4 位作者 解昊郡 徐得甲 王锐 虎强 孙权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1,共18页
针对宁夏草畜产业“种养结合”不紧密,种植端土壤质量下降、作物生产力不高,而养殖端大量粪污直接施用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等问题,采用多级过滤工艺获得净化沼液,设置不同滴灌量(0、225、450、675、900、1125、1350 m^(3)·hm^(-2))... 针对宁夏草畜产业“种养结合”不紧密,种植端土壤质量下降、作物生产力不高,而养殖端大量粪污直接施用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等问题,采用多级过滤工艺获得净化沼液,设置不同滴灌量(0、225、450、675、900、1125、1350 m^(3)·hm^(-2)),以液肥形式滴灌于指示作物青贮玉米,系统研究其对土壤质量、青贮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及开展安全消纳容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全盐、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及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含量随着净化沼液滴灌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净化沼液滴灌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还田量为900 m^(3)·hm^(-2)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同时,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酶活性,且提高了土壤质量指数(SQI)。青贮玉米产量、干物质及淀粉含量随着净化沼液施用量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线性回归方程模拟得出净化沼液还田量为805.56~925.00 m^(3)·hm^(-2)可更好地促进青贮玉米产量与品质提升。此外,青贮玉米中Cu、Zn、Pb、Cd、Cr含量随着净化沼液施用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但远远低于饲料卫生限量值。净化沼液滴灌量900 m^(3)·hm^(-2)下SQI及青贮玉米生产力最高,以此滴灌量为计算依据,按照重金属Cd元素“木桶效应”则可计算出土壤环境消纳容量为连续滴灌25年可维持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而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宁夏土壤盐渍化划分标准可计算出连续滴灌19年可能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沼液 青贮玉米 产量 土壤质量指数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沼液组分特征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世杰 刘鑫 +2 位作者 李世旗 杨志敏 陈玉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9-140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的沼液组分还田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将猪场沼液过滤、超滤浓缩,设置对照(CK)、原始沼液(T1)、沼液颗粒有机质(T2)、沼液溶解性有机质(T3)、>30 kDa沼液(T4)、10~30 kDa沼液(T5)、1~10 kDa沼液(T6)、<1 kDa沼液(T...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的沼液组分还田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将猪场沼液过滤、超滤浓缩,设置对照(CK)、原始沼液(T1)、沼液颗粒有机质(T2)、沼液溶解性有机质(T3)、>30 kDa沼液(T4)、10~30 kDa沼液(T5)、1~10 kDa沼液(T6)、<1 kDa沼液(T7)8个处理,静置培养30 d。结果表明,处理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较于CK显著降低,其中T6、T7处理第7天有效态镉含量降低率分别为39.41%和31.01%,第30天分别为34.91%和53.33%,降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沼液分子量<10 kDa时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较好且更具备稳定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荧光组分、芳香性物质和大分子量有机质含量,促进弱酸提取态镉、可还原态镉向可氧化态、残渣态镉的转化,从而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 组分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沼渣替代化肥对轻度盐化潮土土壤性质及梨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黄兆恒 李伟康 +3 位作者 孙慧 诸葛玉平 张典 杨全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2-669,共8页
为研究沼液沼渣替代化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梨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了梨树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XG)、沼液沼渣替代氮磷钾肥(ZX,氮、磷、钾替代比例分别为25.00%、18.00%、22.00%)、仅施用... 为研究沼液沼渣替代化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梨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了梨树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XG)、沼液沼渣替代氮磷钾肥(ZX,氮、磷、钾替代比例分别为25.00%、18.00%、22.00%)、仅施用沼液沼渣(ZY)和按梨树需肥规律优化速效氮肥(ZH)。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ZX、ZY、ZH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13.29%~26.24%、17.91%~34.49%、18.16%~23.49%,其中ZH处理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且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提升效果最好;与常规施肥相比,ZX、ZY、ZH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Cr含量,分别下降了30.00%、21.43%、17.15%;ZX、ZY、ZH处理显著增加土壤Fe、Cu等微量元素含量;沼液沼渣替代化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8.82%~24.51%、31.50%~76.60%;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ZX、ZY、ZH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梨产量,分别提高了23.03%、14.89%、14.25%,ZX、ZY、ZH处理均能提高梨的Vc含量,其中ZX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Vc含量显著提高。综合分析,沼液沼渣替代不同比例化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梨产量、提升梨的品质,且ZX处理综合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沼液沼渣在轻度盐化潮土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沼渣 化肥替代 盐化潮土 土壤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杜佳临 况帅 +2 位作者 王飞 宋文静 陈向东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4,共12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沼液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究沼液替代化肥应用效果、制定合理培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15%BS(...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沼液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究沼液替代化肥应用效果、制定合理培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15%BS(沼液氮占总氮15%)、30%BS(沼液氮占总氮30%)、45%BS(沼液氮占总氮45%)和60%BS(沼液氮占总氮60%)6个处理,水稻收获后,测定0~20 cm土层土壤p H、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和水稻产量。【结果】与CK和CF相比,各处理的水稻产量、籽粒氮磷钾浓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提高,其中,30%BS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22年和2023年分别增产44.72%和34.69%、39.31%和19.68%;30%BS处理显著提升籽粒氮的含量,分别提高53.70%和42.80%、38.10%和31.70%,各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增加;各处理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土壤细菌群落分析可知,与CK相比,30%BS和45%BS处理均提高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幅分别为25.21%和20.31%,30%BS处理显著提高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幅为26.78%。【结论】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和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本试验条件下以30%比例沼液替代化学氮肥处理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化肥 资源化利用 水稻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沼液的运行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俊 姚冬杰 +4 位作者 周淼 杨卫华 艾平 雷陈澳 王媛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9-677,共9页
应用两段式亚硝化(PN)-厌氧氨氧化(AM)工艺能很好地解决沼液可生化性差的问题,提高对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能力。采用逐步提高AM工艺进水中沼液比例的方法驯化并富集AM菌,以沼液为处理对象研究启动期和运行期PN/AM两个阶... 应用两段式亚硝化(PN)-厌氧氨氧化(AM)工艺能很好地解决沼液可生化性差的问题,提高对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能力。采用逐步提高AM工艺进水中沼液比例的方法驯化并富集AM菌,以沼液为处理对象研究启动期和运行期PN/AM两个阶段的运行特性。试验117 d前后成功实现了对AM反应器的启动,大大缩短启动时间,同时发现进水中NH_(4)^(+)-N/NO_(2)^(-)-N(亚硝态氮)比值是影响AM反应器运行性能的重要因素。在PN段和AM段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去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一致:PN段对两段工艺中COD去除的贡献率达82%,而AM段对COD几乎无去除作用。从N流向角度分析,PN段主要对N进行形态转化,对TN几乎没有去除作用,AM段对TN去除起主要作用,平均TN去除率为72.42%,对系统的TN去除率贡献度达96.40%。在两段式系统运行期间,微量溶解氧导致整体平均NO_(2)^(-)-N消耗比接近理论值,但碳源的缺乏导致NO_(3)^(-)-N生成比明显升高,使AM段表观c(NH_(4)^(+)-N消耗)∶c(NO_(2)^(-)-N消耗)∶c(NO_(3)^(-)-N生成)=1∶1.34∶0.39,与1∶1.32∶0.26的理论值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沼液中化学需氧量预测研究
15
作者 邱嘉玲 徐志宇 +6 位作者 孙元丰 贺莉 茹成翔 张云红 魏欢欢 代廷广 刘庆玉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5-592,共8页
文章首先采集含Cl^(-),Br^(-)和NO_(2)^(-)标准水样的近红外光谱及其对应的COD质量浓度,然后基于间隔随机蛙跳算法确定最优近红外特征波长组合,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高质量浓度无机阴离子沼液中COD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最后将该模... 文章首先采集含Cl^(-),Br^(-)和NO_(2)^(-)标准水样的近红外光谱及其对应的COD质量浓度,然后基于间隔随机蛙跳算法确定最优近红外特征波长组合,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高质量浓度无机阴离子沼液中COD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最后将该模型用于真实沼液的COD质量浓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水样中Cl^(-),Br^(-)和NO_(2)^(-)预测模型对应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99和0.99,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89,8.95和11.75;沼液中COD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77,0.95和0.76,RPD分别为2.23,5.02和2.19。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高质量浓度无机阴离子沼液的COD质量浓度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有效特征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预测模型 沼液 化学需氧量 无机还原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沼液无土栽培水芹菜资源化及其净化效果研究
16
作者 林洪军 陈新文 +2 位作者 甘惠芳 沈阳 韩士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2,共7页
为了研究猪-沼-菜模式下养分的利用和尾水净化效果,采用无土栽培养分耗竭方式进行对比试验,设置对照、露地和大棚种植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3个处理,研究了水芹菜生长状况,测试了TN(总氮)、TP(总磷)含量等多项水质指标,分析了养分... 为了研究猪-沼-菜模式下养分的利用和尾水净化效果,采用无土栽培养分耗竭方式进行对比试验,设置对照、露地和大棚种植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3个处理,研究了水芹菜生长状况,测试了TN(总氮)、TP(总磷)含量等多项水质指标,分析了养分归宿与供需平衡。结果表明,露地和大棚处理的水芹菜生物量分别达198.40和220.80 t·hm^(-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第90天TN、TP、COD_(Cr)(化学需氧量)去除率都超过93%,出水水质符合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露地和大棚栽培TN去除量的76.28%和77.30%被水芹菜吸收利用,23.72%和22.70%被微生物去除;TP去除量的86.82%和90.60%被水芹菜吸收利用,13.18%和9.40%被微生物去除。COD_(Cr)通过微生物或氧化作用降解去除;CO_(2)占气体总释放量的99.65%,CH 4仅占0.35%。种植水芹菜可以实现养猪沼液资源化利用和水质净化。水芹菜质量符合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芹菜 资源化利用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配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17
作者 张纪涛 史向远 +2 位作者 周静 王保平 汤昀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有处理中,BSF1的番茄生长速率(GV)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0 cm/d、50.40 t/hm 2,与WSF相比,分别提高6.44%和3.68%。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改善了番茄品质,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的番茄维生素C(vC)含量分别提高56.28%、40.55%和15.86%,可溶性糖(TSS)含量分别提高6.89%、28.27%和19.00%,有机酸(OA)分别降低了20.30%、10.53%和12.53%,糖酸比(SAR)分别提高3.58%、44.72%和26.87%。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处理的0~20 cm土壤T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61%、11.05%和8.00%,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61%、10.36%。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指数、OTUs和香农指数。综上认为,沼液及沼液配肥可以改善番茄品质,提高0~20 cm土壤的TOC和DOC含量,改善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BSF1处理番茄GV和产量最高,因而是最优的沼液平衡肥配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番茄 土壤养分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氮肥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金辉 郑健 +1 位作者 撒青林 宿智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98,10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基于氮施用总用量不变,按氮含量折算沼液替代氮肥用量,设置单施沼液(CF1)、单施氮肥(CF2)和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 为探讨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基于氮施用总用量不变,按氮含量折算沼液替代氮肥用量,设置单施沼液(CF1)、单施氮肥(CF2)和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处理(T1:75%、T2:50%、T3:35%、T4:25%、T5:15%),共7个处理。探求番茄根系特征、根系活力、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沼液替代氮肥各处理更能平衡养分释放,T3和T4处理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获得了最高的根系活力和番茄根系特征指标;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均降低土壤pH值;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累积效应明显,CF1处理全氮含量在0~60 cm土层均高于其他处理,10~20 cm处出现最大值1.949 g/kg;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集中在0~20 cm土层,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呈T3>T4>T5>T2>T1;T3处理对0~3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提升效果最优;S-UE(脲酶)、S-NR(硝酸还原酶)和S-A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T3处理可以获得最高的S-UE活性,T4处理可以获得最好的S-NR和S-AG活性。25%~35%沼液替代氮肥比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土壤养分释放,稳定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促进土壤酶活性,有助于设施番茄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替代比例 根系特征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氮肥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轻度盐化潮土土壤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张典 黄兆恒 +5 位作者 孙楷清 诸葛玉平 杨全刚 张延杰 石艳春 庄兆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为研究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XG)以及沼液替代常规施氮肥比例分别为30%(T30)、50%(T50)和70%(T70)。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 为研究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XG)以及沼液替代常规施氮肥比例分别为30%(T30)、50%(T50)和70%(T70)。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沼液替代氮肥处理降低土壤pH值0.12~0.33个单位;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2.63%~73.51%、42.83%~120.30%、16.82%~75.14%和15.42%~49.04%;显著增加土壤中Ca^(2+)、Mg^(2+)、Na^(+)、Cl^(-)等离子含量,其中Ca^(2+)和Na^(+)含量分别增加20.15%~60.85%和7.72%~72.93%;提高土壤Cu、Zn、Mn、B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随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沼液替代氮肥处理提高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占比,其中T50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T30和T50处理的小麦产量较XG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22%和11.04%。综合分析,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小麦产量,且替代比例为50%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沼液在轻度盐化潮土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氮肥替代比例 盐化潮土 土壤性质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化肥对甘蓝产量、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闫六英 张纪涛 +2 位作者 刘化涛 刘恩科 陈琼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8,共8页
以世农591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 以世农591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追肥处理的甘蓝生物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BSF处理的产量最高,达74.08 t·hm^(-2)。与CF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氮处理(BS25、BS50、BS75、BS100)减少了甘蓝植株的总磷(TPp)(降低了16.56%~34.38%)和总钾(TKp)(降低了12.69%~25.73%)含量,且差异显著。与CF相比,BS50、BS75和BSF处理提高了甘蓝的养分积累量(NAA)和肥料利用率(UEF),且差异显著。与CF相比,沼液替代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EC)值,而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随沼液替代量的增加,土壤DOC含量逐渐增加。与CF相比,沼液及沼液替代化肥提高了Chao1指数。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可以看出,追肥类型、沼液配肥方式及其替代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综上,沼液替代50%~75%的化肥氮和BSF处理,可以保证甘蓝产量,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土壤DOC含量;其中BSF处理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上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甘蓝 养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