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埃克替尼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韩森 米岚 +1 位作者 方健 马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背景与目的真实世界中,埃克替尼(Icotinib)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血浆药物浓度范围尚不明确,药物浓度与其疗效及不良事件之间... 背景与目的真实世界中,埃克替尼(Icotinib)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血浆药物浓度范围尚不明确,药物浓度与其疗效及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本研究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分析NSCLC靶向治疗中埃克替尼的药物暴露情况,研究埃克替尼的血浆药物浓度与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埃克替尼的血浆谷浓度,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一步探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其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22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接受了TDM,但其中1例因停药时间过长药物浓度未检测出。其余21例患者,每人抽血1-7次,共获得32份血浆药物浓度数据。埃克替尼药物浓度为126.9-2317.1 ng/mL。21例患者中女性18例(85.7%),男性3例(14.3%),年龄44-85岁。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癌。除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外,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16例疗效可评价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8%(7/16),疾病控制率为100.0%(16/16)。21例患者埃克替尼的中位药物浓度为805.5 ng/mL。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的患者和病情稳定者相比,其中位药物浓度分别为497.2和1195.5 ng/mL(P=0.017)。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和发生过不良反应者,中位药物浓度分别为997.0和828.6 ng/mL(P=0.538)。结论埃克替尼在治疗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NSCLC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可耐受的毒性。埃克替尼的血浆药物浓度与其治疗效果之间具有一定的负性相关,而与安全性无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克替尼 肺肿瘤 EGFR突变 不良反应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解读及效果评价
2
作者 徐大洋 张彦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965,共5页
目的 以泊沙康唑为例,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解读的药学实践效果,促使TDM结果解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方法 收集分析2020—202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泊沙康唑TDM数据,开展TDM结果解读工作,针对浓度未达标的影响因素,提供用药建议... 目的 以泊沙康唑为例,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解读的药学实践效果,促使TDM结果解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方法 收集分析2020—202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泊沙康唑TDM数据,开展TDM结果解读工作,针对浓度未达标的影响因素,提供用药建议,考察泊沙康唑浓度达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1)1 655例患者共进行8 780次泊沙康唑浓度监测,浓度0.01~8.64μg·mL^(-1),中位浓度0.9μg·mL^(-1)(0.53~1.46),达标率75.24%,无效监测率3.19%;(2)影响泊沙康唑浓度未达标主要因素:监测时机、剂型、合并用药、胃肠道并发症、低蛋白血症等;(3)通过规范化开展TDM结果解读工作,至2023年泊沙康唑浓度达标率为83.34%,较前显著提升(P<0.01),无效监测率为2.1%(86/4 100),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规范化实施TDM结果解读,可有效提升治疗药物浓度的达标率,保障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报告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药物监测指导环孢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告
3
作者 宋伟华 谢欣辛 魏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5,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免疫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以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征象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为34岁男性,有10余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病史...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免疫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以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征象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为34岁男性,有10余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病史,入院后诊断为SLE。患者先后接受过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泼尼松、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和靶向制剂托法替布与泰它西普,均无明显疗效,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50×10^(9)/L。全程监测环孢素的血药浓度来优化环孢素的给药剂量,并监测环孢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环孢素谷浓度维持在100~150 ng/mL,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10^(9)/L以上,达到临床缓解,随访6个月未出现不良反应。环孢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血小板减少症 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浓度及其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焰 黄晓岚 +8 位作者 李熠 李鑫 郭蓓宁 范亚新 毋海兰 陈梦婷 李婉贞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多黏菌素E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支持。方法采用AB SCIEX HPLC-4500MD液质联用仪测定,色谱条件采用0.2%甲酸水和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henomenex K...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多黏菌素E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支持。方法采用AB SCIEX HPLC-4500MD液质联用仪测定,色谱条件采用0.2%甲酸水和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C18柱(100 mm×2.1 mm,2.6μm),质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检出模式,待测物多黏菌素E1、E2和内标多黏菌素B1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90.7→101.3、m/z 386.0→101.2、m/z 402.3→101.2。血浆样本采用蛋白沉淀进行预处理。结果多黏菌素E1、E2分别在0.0312~6.24 mg/L、0.00615~1.23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在血浆中的批内准确度、精密度分别为89.4%~99.8%、4.9%~8.9%和91.5%~108.2%、2.8%~8.5%,批间准确度、精密度分别为91.8%~104.7%、4.1%~7.6%和95.6%~105.2%、4.2%~9.8%。在6个不同来源空白血浆中,多黏菌素E1、E2的平均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96.9%~111.2%、106.1%~112.8%,在脂血血浆中分别为102.5%~106.8%、98.8%~105.2%,在溶血血浆中分别为107.8%~108.9%、106.9%~107.4%,精密度均小于15.0%。多黏菌素E1、E2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在102.9%~107.5%范围内,内标多黏菌素B1平均回收率为107.0%,精密度<3.7%。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1和E2的LC-MS/MS方法,可用于多黏菌素E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E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静 陈璐 +3 位作者 张丽娟 边原 谭昕 杨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4,共8页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网络系统,ANN的优势在于优化容易、建模简便、结果准确。该文根据文献资料对ANN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进...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网络系统,ANN的优势在于优化容易、建模简便、结果准确。该文根据文献资料对ANN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阐明ANN模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ANN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有着巨大的潜在前景,有希望成为实现患者个体化用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癫痫药物 人工神经网络 治疗药物监测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热点与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淑盼 丁楠 +1 位作者 陈美琪 王卓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治疗药物监测是维持万古霉素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方案。随着中国和美国指南关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更新,以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逐渐成为热点。与谷浓度引导的治... 治疗药物监测是维持万古霉素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方案。随着中国和美国指南关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更新,以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逐渐成为热点。与谷浓度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相比,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能够降低万古霉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通过贝叶斯法和线性药代动力学方法来实施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这2种方法均可以实现AUC_(24 h)的预测,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各医疗机构有必要根据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治疗药物监测 药-时曲线下面积 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药物监测异常结果干预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学彬 高丽红 +4 位作者 张凌鹏 杨云云 刘红霞 王卓 孙华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2-1328,共7页
目的:探究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用于评价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浓度波动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的作用。方法:以门诊随访中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波动、临床药师介入干预的... 目的:探究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用于评价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浓度波动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的作用。方法:以门诊随访中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波动、临床药师介入干预的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利用PCNE(9.0)分类系统评价他克莫司的DRPs,并对存在DRPs的问题、原因、介入方案、介入方案的接受和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肾移植受者700例,发现1014个他克莫司DRPs。DRPs的问题包括发生药物不良事件(P2.1,60.16%)和治疗效果不佳(P1.2,39.84%);原因主要包括剂量选择(C3,43%)、其他(C9,38.4%)和药物选择(C1,9.41%);临床药师从受者层面(I2,98.92%)和药物层面(I3,1.08%)积极介入;介入方案(A1.1+A1.3)的接受率达98.62%,完全执行(A1.1)率达72.09%;79.29%的DPRs被全部解决或部分解决(O1.1和O2.1)。结论:临床药师可将PCNE用于评价他克莫司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相关DRPs,助力TDM药学服务模式标准化,规范TDM异常结果解读和干预工作,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他克莫司 治疗药物监测 结果干预 欧洲医药保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
8
作者 《复方磺胺甲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 李敏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6,共10页
1背景复方磺胺甲唑是由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和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SMZ)以固定剂量(1∶5)组成的复方制剂。TMP-SMZ属于上个世纪50年代研发的抗菌药物,仍广泛用于特定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机制涉及到细菌的叶酸合成... 1背景复方磺胺甲唑是由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和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SMZ)以固定剂量(1∶5)组成的复方制剂。TMP-SMZ属于上个世纪50年代研发的抗菌药物,仍广泛用于特定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机制涉及到细菌的叶酸合成途径。SMZ的结构与细菌合成叶酸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DHPS)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叶酸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氢蝶酸的产生。TMP是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直接竞争性抑制剂,抑制DHFR活性,中止四氢叶酸的合成。四氢叶酸是细菌合成DNA和蛋白质所需嘌呤的来源,其缺乏会导致细菌的死亡。因此,TMP-SMZ的协同作用机制是将DHPS和DHFR作为阻断叶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两个重要靶点,从而起到杀菌作用[1]。TMP-SMZ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寄生虫等(表1),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磺胺甲唑 临床应用 治疗药物监测 专家共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血点的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法的开发和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焰 张菁 +1 位作者 丁玺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754,共7页
干血点(dried blood spot)法是一种通过采集微量血液滴加到特定卡片上进行生物分析的样本采集方法,与传统的静脉采血相比,具有采血量少、依从性高、样本运输储存便捷、生物危害性低、成本效益高等优势[1],结合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灵敏度... 干血点(dried blood spot)法是一种通过采集微量血液滴加到特定卡片上进行生物分析的样本采集方法,与传统的静脉采血相比,具有采血量少、依从性高、样本运输储存便捷、生物危害性低、成本效益高等优势[1],结合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通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干血点 方法开发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治疗药物监测探讨伏立康唑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10
作者 陈雪利 孙小姗 +3 位作者 宋帅 苏涌 夏泉 刘加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9-1855,共7页
目的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伏立康唑(VRC)与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二者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ADR)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VRC联合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维液... 目的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伏立康唑(VRC)与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二者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ADR)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VRC联合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检测VRC血药浓度,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同时检测合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浓度。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VRC和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及ADR的关系。结果该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CYP2C19*2和CYP2C19*3的突变率分别为54.1%(33/61)和9.84%(6/61)。CYP2C19快代谢、中间代谢和慢代谢者的VRC血药浓度分别为(4.44±3.46)、(3.62±3.02)和(10.05±1.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VRC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显著高于联用前[(13.4±9.2)ng/ml vs(6.5±3.6)ng/ml;P=0.002],且联合用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随VRC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VRC浓度低于未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患者[(3.81±3.48)μg/ml vs(5.84±3.71)μg/ml;P=0.032)],联合使用环孢素的患者血VRC浓度显著下降(P<0.01),但联合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对VRC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45.90%(28/61)的患者发生ADR,发生ADR的患者VRC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ADR者[(7.07±3.43)μg/ml vs(3.06±2.90)μg/ml;P<0.001],且CYP2C19基因型相同的患者中有ADR者的血药浓度也高于无ADR者。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VRC的血药浓度和ADR,VRC与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治疗药物监测可提高他克莫司和VRC个体化用药水平,并有望最大限度地降低毒性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伏立康唑 基因多态性 免疫抑制剂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治疗 二维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蛋白沉淀结合串联质谱法用于血浆中5-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永增 孙亮 +2 位作者 李长坤 任彪 胡艳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5-688,共4页
本文建立一种直接蛋白沉淀结合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的方法.以0.1 mol·L^(-1)硫酸锌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血浆样品,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以5-氟尿嘧啶-^(13)C,^(15)N_(2)为内标标准品,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本文建立一种直接蛋白沉淀结合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的方法.以0.1 mol·L^(-1)硫酸锌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血浆样品,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以5-氟尿嘧啶-^(13)C,^(15)N_(2)为内标标准品,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HP C18-AQ (100 mm×2.1mm I.D.,1.9μm)色谱柱;水(A相)-甲醇(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5%B;1—2 min,5%B→95%B;2—2.5 min,95%B;2.5—2.6 min,95%B→5%B;2.6—5 min,5%B,流速:0.3m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定量分析.检测离子对:5-氟尿嘧啶m/z 129.1→42.1,5-氟尿嘧啶-^(13)C,^(15)N_(2)内标标准品m/z 132.1→44.1.该方法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质控品测定准确度结果与理论值接近,批内及批间准确度在94.8%—99.0%之间,RSD在0.9%—4.8%之间.5-氟尿嘧啶提取回收率在95.6%—99.8%之间.基质因子在0.92—0.96之间,内标归一化的基质因子在0.99—1.00之间.稳定性各实验条件下每一测定浓度的均值与标示浓度的相对偏差RE均在-5.2%—1.7%之间.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5-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蛋白沉淀 串联质谱 5-氟尿嘧啶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霉酚酸治疗药物监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佩军 徐达 +2 位作者 王祥慧 余自成 赵菊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的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形成简化的MPA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公式。方法 64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MMF 2 g/d联合环孢素A(CsA)和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在术后2周采用HPL...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的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形成简化的MPA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公式。方法 64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MMF 2 g/d联合环孢素A(CsA)和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在术后2周采用HPLC法,测定服药前、服药后0.5、1、1.5、2、4、6、8、10、和12 h的血浆MPA浓度。采用药理学专用软件计算MPAAUC0-12h,并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适合中国人群的MPA AUC0-12 h简化计算公式。结果 64例肾移植受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的个体差异。MPA AUC0-12 h平均值为(54.62±14.51)mg·h/L(24.0~102.3 mg·h/L)。MPA谷值浓度(C0)与MPA AUC0-12 h的相关性差(r^2=0.03)。采用3个时间点取样(C0.5、C2、C8),得出MPA AUC的简化计算公式:AUC=10.96+0.56×C0.5+2.18×C2+7.86×C8。该公式MPA AUC的预测值与MPA AUC0-12 h的相关性好(r^2=0.87);预测值的绝对误差为(7.41±6.23)%(0.27%~34.7%);在60例(93%)病人,AUC预测误差在MPA AUC0-12 h的±15%;Bland和Altman分析显示平均预测误差为±5.24 mg·h/L。结论 本组肾移植受者中,MP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并有异于白种人群;根据本组临床监测数据,得出取样点少(3个时间点)、预测效果好的MPA AUC简化计算公式,并推荐应用于中国肾移植受者MPA的治疗药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 酶酚酸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詹莹 疏楠 +2 位作者 郭楠 邵华 厉伟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06-711,共6页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氮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代表药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氮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代表药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由于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许多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实践表明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可优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药理学在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尚德为 王曦培 +4 位作者 邓晨辉 毕姗姗 管峥 周田彦 卢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定量药理学是上个世纪末在传统的药动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运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解释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行为。近年来定量药理学中涉及的模型化和仿真预测在新药研发、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 定量药理学是上个世纪末在传统的药动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运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解释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行为。近年来定量药理学中涉及的模型化和仿真预测在新药研发、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主要从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这两个方面综述了定量药理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药理学 新药研发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标本灭活处理对液相串联质谱法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影响及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博欣 刘思佳 +2 位作者 刘媛 李国锋 张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56℃30 min灭活方法引起的改变对TDM液质联用优化检测伏立康唑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应用。方法将临床送检抗凝采血管以75%乙醇表面消毒后,混匀全血,分为非灭活分离血浆组,全血灭活分离血浆组,分离血...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56℃30 min灭活方法引起的改变对TDM液质联用优化检测伏立康唑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应用。方法将临床送检抗凝采血管以75%乙醇表面消毒后,混匀全血,分为非灭活分离血浆组,全血灭活分离血浆组,分离血浆后灭活组。灭活方法采用56℃30 min水浴,再以1∶3比例的乙腈或乙醇沉淀血浆蛋白处理样品。血浆标准曲线样品及质控样品分别采用同等条件灭活与非灭活处理。结果应用优化的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伏立康唑在不同浓度下灭活样品平均准确率为97.37%,日间精密度为3.59%,日内精密度为2.81%。以乙腈或乙醇为沉淀蛋白提取溶剂均能获得较高的提取回收率,均值分别为100.56%及95.90%,并且基质效应影响较小,均值分别为102.85%及93.62%。临床标本中,全血及血浆灭活的伏立康唑浓度与非灭活检测结果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关系,各组间相关系统均大于0.99。结论血液标本以采血管内56℃30 min灭活结合乙醇处理血浆样品对串联质谱法伏立康唑血浆浓度检测影响较小,可用于疫情防控期间伏立康唑液相串联质谱法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全血灭活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阳 王利华 +1 位作者 赵莲英 郭莹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对6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TDM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他克莫司、环孢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万古霉素6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他... 目的对6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TDM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他克莫司、环孢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万古霉素6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抗癫药的TDM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苯妥英钠出现中毒反应最多。万古霉素的临床送检量最少,与临床使用量少和血药浓度是否需要监测存在争议性有关。结论开展TDM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较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环孢素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立宾治疗药物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攀 傅茜 +5 位作者 黄秋玲 李军 陈杰 陈孝 王长希 李晶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6-899,共4页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作为口服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MZR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但相对其他免疫抑制剂,MZR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在我国开展...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作为口服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MZR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但相对其他免疫抑制剂,MZR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在我国开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对MZR的TDM的综述报道。该文首先分析MZR的药动学特征,然后针对MZR的检测方法、监测指标与治疗窗选择予以总结和建议,最后评价目前的MZR基因多态性与群体药动学研究。该文可为后续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开展MZR的TDM工作提供方案制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立宾 治疗药物监测 肾移植 药动学 基因多态性 群体药动学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治疗药物监测项目开展情况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筱雪 周伟燕 +4 位作者 黄晨蓉 邓宇航 虞勋 缪丽燕 张传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99-1710,共12页
目的对2021年度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为TDM检测项目开展、试剂盒研发和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网络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双人核... 目的对2021年度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为TDM检测项目开展、试剂盒研发和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网络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双人核对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无效数据进行补充调查或剔除。随后基于锁库的数据采用柱状图结合数据表格方式对开展单位的上报数量、主要检测方法、总体样本量水平及各药物类别下各品种检测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①TDM在临床上具备较大开展需求,其中精神类药物、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和抗肿瘤药为开展量较大的药物类别;②TDM临床检测方法多样,其中基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原理的免疫分析方法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的色谱分析方法应用普遍。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对TDM检测有着广泛需求。目前各检测单位间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并行及以色谱分析为代表的实验室自建方法(LDT)大量应用的状况。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仍是未来TDM质量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医疗机构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连秋燕 史道华 宋洪涛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综述治疗药物监测(TDM)的药物种类和常用技术方法,阐述TDM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所遇到的困难,展望TDM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免疫分析法 临床应用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队列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路 罗雪梅 +1 位作者 张海霞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共3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共3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第4天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为22.5μg·mL^(-1),对照组为17.5μg·mL^(-1)。以最低抑菌浓度(C_(min))>8μg·mL^(-1)为靶目标,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22.2%,在第4天分别为100.0%和72.2%(P=0.015)。以C_(min)>32μg·mL^(-1)为靶目标,则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0,在第4天分别为38.9%和5.5%(P=0.015)。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3%和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失败率分别为16.7%,27.8%。干预组细菌清除率为88.9%,对照组为55.5%(P<0.05)。结论 ICU患者基于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有助于提高PK/PD达标率和抗感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治疗药物监测 药动学/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