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聚糖肽(力尔凡)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亚荣 夏大文 +1 位作者 石光 胡春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85,共1页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10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甘露聚糖肽每日静点20mg,连用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化疗用药方案相同。评价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10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甘露聚糖肽每日静点20mg,连用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化疗用药方案相同。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象、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病人的不良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脚麻木)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血象(WBC、RBC、HB、PLT)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53水平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组相仿,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53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不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良好稳定化疗病人血象、改善病人全身状况、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治疗 甘露聚糖肽/应用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靶向新药PDOX治疗胃癌腹膜癌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利 王群 +6 位作者 袁静萍 邵丽华 梅列军 王林伟 曾卫娟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9-1725,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联合靶向新药PDOX治疗胃癌腹膜癌(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VX2瘤细胞注入40只新西兰兔胃窦部黏膜下,制成胃癌PC模型,随机分4组(n=10):Control组观察自然病程;HIPEC组行CRS+HIPEC;PDO... 目的:观察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联合靶向新药PDOX治疗胃癌腹膜癌(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VX2瘤细胞注入40只新西兰兔胃窦部黏膜下,制成胃癌PC模型,随机分4组(n=10):Control组观察自然病程;HIPEC组行CRS+HIPEC;PDOX组和DOX组行CRS+HIPEC联合化疗(PDOX 50.0 mg/kg,DOX 5.0 mg/kg)。结果:模型成功率100%(40/40)。Control组中位生存期23.0 d(95%CI:19.9~26.1 d),HIPEC组41.0(36.9~45.1)d,PDOX组58.0(39.6~54.4)d,DOX组65.0(44.1~71.9)d。HIPEC组生存期较Control组延长70.0%以上(P<0.001),PDOX组和DOX组较HIPEC组延长40.0%以上(P=0.029、P=0.021)。DOX组化疗后WBC、PLT低于HIPEC组(P<0.05),各组间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RS+HIPEC基础上,联合靶向新药PDOX可进一步延长胃癌PC模型生存期,毒性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癌靶向治疗 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合并全内脏反位1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元元 沈亦敏 +3 位作者 王舟 徐伟 刘海鹏 陈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即所有内脏的位置都与正常人的相反[1],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000~1/20000[2]。尽管SIT与胃癌并没有明确的关系,但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SIT相关[3]。目前,...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即所有内脏的位置都与正常人的相反[1],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000~1/20000[2]。尽管SIT与胃癌并没有明确的关系,但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SIT相关[3]。目前,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脏反位 腹腔镜技术 先天性疾病 胃癌治疗 近端胃切除术 恶性肿瘤 患病率 正常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围手术期化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勇 陈乾 汪生尧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14-918,共5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寻求其他方法根治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尤其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成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通过围手术期化学治疗(化疗)减少肿瘤对机体...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寻求其他方法根治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尤其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成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通过围手术期化学治疗(化疗)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疗效,已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胃癌化疗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以及对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围手术期 胃癌 化学治疗 手术前 化学治疗 新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菝抗瘤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潘迎英 许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参菝抗瘤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菝抗瘤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菝抗瘤液30 m L/d口服,连用1周,2周为一周期。结果:1)... 目的:评价参菝抗瘤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菝抗瘤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菝抗瘤液30 m L/d口服,连用1周,2周为一周期。结果:1)治疗组肿瘤近期客观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体重增加及稳定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髓抑制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消化道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不良反应小(P<0.05)。结论:参菝抗瘤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药物治疗 抗肿瘤药(中药)/参菝抗瘤液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抗胃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冬雪 吴新民 +4 位作者 蔺冬梅 刘馨泽 刘淑莹 万茜淋 吴巍 《特产研究》 2022年第3期118-123,128,共7页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常被用于治疗疾病或日常保健中。胃癌是全球性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中多使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同时均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人参皂苷具有良好的抗...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常被用于治疗疾病或日常保健中。胃癌是全球性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中多使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同时均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人参皂苷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很多已被证实对胃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1960—2020年间所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以“人参皂苷”和“胃癌”等为关键词,于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人参皂苷抑制胃癌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对未来关于人参皂苷与胃癌的相关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胃癌 胃癌诱因 胃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毛玉娣 丁西平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6-760,共5页
胃癌始终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元化,涉及众多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参与到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病理过程中。miRNA不仅... 胃癌始终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元化,涉及众多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参与到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病理过程中。miRNA不仅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而且与胃癌细胞抗药性存在密切联系;此外,miRNA极有可能成为胃癌标志物,提供新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手段。该文主要介绍miRNA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胃癌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非编码RNA 胃癌 抗肿瘤 肿瘤标志物 胃癌治疗靶点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CLDN18.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0-510,共1页
CLDN18.2是表达于正常胃黏膜的紧密连接蛋白,参与构成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影响细胞旁离子通透性。CLDN18.2在胃癌中阳性率可达40%左右,其表达特异性使其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靶向CLDN18.2的抗体药IMAB362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CLDN18.2... CLDN18.2是表达于正常胃黏膜的紧密连接蛋白,参与构成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影响细胞旁离子通透性。CLDN18.2在胃癌中阳性率可达40%左右,其表达特异性使其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靶向CLDN18.2的抗体药IMAB362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CLDN18.2阳性胃癌患者生存,IMAB362有望进入胃癌一线治疗。然而由于检测抗体研发瓶颈,截至目前有关CLDN18.2研究有限,此外由于CLDN18.2临床试验处于初始阶段,目前研究结果尚不明了,关于CLDN18.2阳性胃癌的认识仍缺乏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联合化疗 胃癌患者 胃癌治疗 临床试验 离子通透性 一线治疗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缺陷:微卫星不稳定肿瘤最常见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逃逸机制
9
作者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26,共1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用于胃癌治疗,部分患者疗效显著,但仅少数患者有持久效应。有文献报道因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HLA-Ⅰ)缺陷而致新抗原呈递受损,是一种常见的免疫逃逸机制,与抗免疫检查点抑制有关。为进一步阐明HLA-Ⅰ缺陷在胃癌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用于胃癌治疗,部分患者疗效显著,但仅少数患者有持久效应。有文献报道因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HLA-Ⅰ)缺陷而致新抗原呈递受损,是一种常见的免疫逃逸机制,与抗免疫检查点抑制有关。为进一步阐明HLA-Ⅰ缺陷在胃癌中的重要性,尤其在MSI和EBV相关肿瘤中的作用,作者评价了瘤细胞中HLA-Ⅰ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PD-L1表达及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 瘤细胞 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检查点 胃癌治疗 免疫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抗原呈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寄语
10
作者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49-649,共1页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取得的突破,胃癌诊治进入微创、免疫及精准化治疗时代。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规范化诊治水平,受《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邀请,特开辟“胃癌诊治进展专栏...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取得的突破,胃癌诊治进入微创、免疫及精准化治疗时代。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规范化诊治水平,受《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邀请,特开辟“胃癌诊治进展专栏”,发布中国抗癌协会最新版胃癌整合诊治指南,针对胃癌热点问题及诊治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供广大同道参考。2024版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在2022年的基础上,参考近2年来国内外胃癌诊治的最新进展,针对胃癌手术技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修订,该指南的发布定会全面提高我国胃癌精准与整合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手术 免疫治疗 规范化诊治 胃癌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 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