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复归视角下中国戒毒互助型治疗社区的理念与干预路径探究——以深圳社区戒毒社会工作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我国戒毒治疗社区实验始于20世纪末“美国戴托普治疗模式”在昆明的移植。随着戒毒者复吸率的持续上升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化,深圳等地于21世纪初提出“无毒社区”概念,尝试探索治疗社区的本土经验。在回顾中国社区戒毒历程后,文章以深... 我国戒毒治疗社区实验始于20世纪末“美国戴托普治疗模式”在昆明的移植。随着戒毒者复吸率的持续上升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化,深圳等地于21世纪初提出“无毒社区”概念,尝试探索治疗社区的本土经验。在回顾中国社区戒毒历程后,文章以深圳社区戒毒社会工作为例,探究社会复归理论下中国互助型治疗社区的理念与实务路径。研究发现,在戒毒者回归社区的自立自强中,需要积极建构互助型治疗社区的外部支持环境。同时,透过个人层面的激发改变动机、强化认知行为、重建支持性的家庭关系,以及环境层面的同辈互助、同事互助、自组织互助、正面文化营造等实务干预路径,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戒毒者实现从“排斥”到“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戒毒 治疗社区 社会复归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社区治疗获益:基于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1 位作者 李茜 司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027,共7页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证据梳理。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获益情况,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依从性、使用态度、社会功能恢复及社区康复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下,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中可发挥比口服药物更卓越的疗效,不仅体现在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也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肇事率等方面有优秀的表现。但我国依然存在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整体处方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机构与基层社区信息共享不足,社区医疗服务治疗率较低,患者随访率低,社区精神康复开展较少等。本文可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探索更多的社区治疗方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长效制剂 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 社区治疗 获益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社区治疗的国外应用现状及其对我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蕾 张赛 +4 位作者 金光辉 冯时 张乐辉 陈斌 路孝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41-2144,共4页
主动式社区治疗(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CT)是一种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照顾模式,通过该模式提供服务可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再住院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主动式社区治疗的相关概... 主动式社区治疗(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CT)是一种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照顾模式,通过该模式提供服务可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再住院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主动式社区治疗的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外应用的现状等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及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社区治疗 精神疾病 社区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治疗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综述) 被引量:37
4
作者 赵伟 朱叶 +3 位作者 罗兴伟 刘浉妍 马晓倩 王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6,共8页
主动性社区治疗(ACT),是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精神病社区治疗模式之一。ACT起源于美国,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与传统的个案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长期的研究证实,ACT在减少住院,提高患者社区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ACT对精神患者中的... 主动性社区治疗(ACT),是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精神病社区治疗模式之一。ACT起源于美国,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与传统的个案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长期的研究证实,ACT在减少住院,提高患者社区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ACT对精神患者中的物质滥用者、失业者和犯罪者的效果也正在探索。目前,ACT的研究和应用扩展到了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ACT的时候,根据自身情况做了不同的改良。我国的精神病社区服务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ACT模式发展与应用的经验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社区治疗 社区精神卫生 管理模式 重性精神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模式研究现状 被引量:40
5
作者 崔立军 胡永善 +9 位作者 沈国光 张安蒙 章亚萍 陈惠芳 沈炜珍 郑钢 于健君 徐一鸣 陈颖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和家庭层面上,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覆盖面广、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有利于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和患者的积极性,能够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使大多数的残疾人从中受益。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治疗发展较快,全国各... 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和家庭层面上,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覆盖面广、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有利于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和患者的积极性,能够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使大多数的残疾人从中受益。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治疗发展较快,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社区康复的相关研究,其中以脑卒中后社区康复的相关研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回归家庭 残疾人 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崔晓 胡永善 +7 位作者 吴毅 瞿佩育 倪欢欢 于建君 曾慧玲 黄春水 周翠侠 史骏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5-736,共2页
目的:探索规范的社区康复(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分... 目的:探索规范的社区康复(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2个月末和第5个月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评定。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ADL能力评分平均提高了25.22分,而对照组平均提高了17.50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于健君 胡永善 +7 位作者 吴毅 陈文华 崔晓 路微波 朱玉连 祁奇 瞿珮育 沈小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入选时,入选2个月末和5个月末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康复组、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积分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了17.40分,而对照组改善了7.27分。结论:5个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谢红涛 陶梅芳 +5 位作者 贾颖婕 陈登良 孙莉 张春燕 沈贞 陆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索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及其家庭,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借鉴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组成专业团队进行家庭治疗等综... 目的探索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及其家庭,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借鉴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组成专业团队进行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定期随访,为期1年。入组前、入组6个月及12个月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药物治疗持续时间、复发率等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入组6个月及12个月后,干预组PANSS总分、ITAQ、FES-CV评分均优于对照组(F_(组间)>1.760,P<0.05);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复发16例,干预组复发7例(χ~2=4.340,P=0.037)。药物治疗持续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338,P=0.012)。结论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间亲密度,减少高情感表达,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主动式社区治疗 家庭治疗 家庭环境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社区治疗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勇 谢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3-958,共6页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强制社区治疗(CCT)施行现状、制度设计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建议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精神卫生需求和资源条件的强制社区治疗制度,以提高特定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精神专科医院压床率及减少...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强制社区治疗(CCT)施行现状、制度设计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建议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精神卫生需求和资源条件的强制社区治疗制度,以提高特定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精神专科医院压床率及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强制社区治疗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崔立军 胡永善 +9 位作者 沈国光 张安蒙 章亚萍 陈惠芳 沈炜珍 郑钢 于健君 徐一鸣 陈颖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49例脑卒中患者按社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存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没有进行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分... 目的:对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49例脑卒中患者按社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存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没有进行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分别存入组时、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表(clinical neuralimpairment measures scale,NIM)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进行费用调查。结果: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康复组患者的NIM评分分别平均降低了3.26分和4.74分,对照组平均降低了1.08分和1.84分,康复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埘照组(P<0.01)。在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康复组NIM每降低1分需要的总费用、直接医疗成本、康复治疗费、西药费用分别为$752.82,$447.75,$199.89,$241.99和$1176.76,$647.01,$255.52,$382.22;对照组每提高1分需要相关费用分别为$2760.36,$1443.69,$358.30,$1072.06和$3899.72.$1988.45,$503.91,$1475.41。对照组约是康复组各项相关费用的2-3倍。结论: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是经济有效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三级康复治疗 随机对照 脑卒中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炎的社区治疗与预防 被引量:2
11
作者 佟锦 霍红旭 +1 位作者 齐铭润 程庆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社区治疗 预防 药物疗法 热水坐浴 前列腺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市社区康复的经验谈社区层面康复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55
12
作者 于健君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1建立社区层面康复治疗模式的必要性 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希望.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在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中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康复治疗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在我国目前人口多.医生少,... 1建立社区层面康复治疗模式的必要性 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希望.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在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中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康复治疗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在我国目前人口多.医生少,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康复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方式。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已经势存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服务模式 上海 生存质量 康复医学 医务人员 国内外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社区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岚 薛锦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267-4272,共6页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社区治疗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方法于2014年7—9月,在浦东新区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的地域(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进行分层,每层随机抽取4家社区卫生...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社区治疗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方法于2014年7—9月,在浦东新区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的地域(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进行分层,每层随机抽取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该中心所有临床工作2年以上的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共363例。结合《201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自拟问卷,内容主要分为3部分:药物治疗、伴发疾病的治疗、随访和健康宣教。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9.7%。结果药物治疗情况:160例(44.2%)全科医生阿司匹林的使用比例为31%~60%;190例(52.5%)全科医生听说过氯吡格雷,但是不知晓其作用;238例(65.7%)全科医生从未听说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70例(46.0%)全科医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60%;238例(65.7%)全科医生不知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296例(81.8%)全科医生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比例为10%~30%;318例(87.8%)全科医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比例为10%~30%;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比例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LDL-C目标值的了解掌握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伴发疾病的治疗情况:150例(41.4%)全科医生对伴发高血压的患者会优先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ARB;226例(62.4%)全科医生会严格控制伴发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伴发高血压的药物选择情况、伴发糖尿病的治疗在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选择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和健康宣教情况:260例(71.8%)全科医生只在吸烟患者初诊时做戒烟宣教,仅1例(0.4%)全科医生在吸烟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做戒烟宣教,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吸烟患者的戒烟宣教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9例(66.0%)全科医生对患者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356例(98.3%)对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65例(18.0%)对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21例(5.8%)对患者定期进行运动试验检查;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患者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检查、运动试验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治疗中,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掌握较好,对指南推荐使用的其他药物、伴发疾病治疗、戒烟宣教、定期评估方面掌握欠佳,因此需要深刻理解指南,积极学习新进展、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 社区治疗 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毅 陆蓉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7-968,共2页
慢性病(chronidisease),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由于其危害的靶器官主要是脑、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故容易造成伤残,影响患者的劳... 慢性病(chronidisease),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由于其危害的靶器官主要是脑、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故容易造成伤残,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又由于医疗费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治疗 慢性病 规范化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社会危害 健康损害 生存质量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最佳方案与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33
15
作者 姚苏宁 严小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7-818,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经济学意义。方法 随机调查宁波市区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和血压控制情况, 对52例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4周后评估疗效和费用。结 52例患者调整用药后总有效率...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经济学意义。方法 随机调查宁波市区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和血压控制情况, 对52例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4周后评估疗效和费用。结 52例患者调整用药后总有效率达100%, 达标率为73%, 调整用药前、后血压下降显著(P<0. 05); 平均费用增加0.38元/d。结论 高血压病的社区治疗应科学选用治疗药物, 为患者制定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最佳方案 经济学评价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情况 药物治疗方案 宁波市区 随机调查 用药方案 血压下降 治疗药物 科学选用 社区治疗 平均费用 后评估 用药后 用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的社区治疗
16
作者 马明信 杨俊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社区治疗 病因 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急症的社区治疗
17
作者 陈元 史长英 王淑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72-1873,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急性 高血压性 社区治疗 脏器功能损害 升高 正常范围 安全范围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社区监管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明 朱韶敏 +1 位作者 张玲 赵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由政府出资,卫生部门组织,社区个案管理员、民警、社区医疗站、精神科医护人员及家属组成"精防队伍"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社区防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有肇事肇祸倾向的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 目的探讨由政府出资,卫生部门组织,社区个案管理员、民警、社区医疗站、精神科医护人员及家属组成"精防队伍"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社区防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有肇事肇祸倾向的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进行一年的监管治疗,采用每月一次的暴力分级和暴力次数统计,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分。结果15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监管治疗,暴力分级和次数与监管治疗前比较,危险性评估暴力5级由20人次降至0人次,暴力4级由68人次降至2人次;暴力3级由66人次降至4人次,暴力2级由258人次降至12人次,暴力1级由432人次降至24人次,暴力消失者由0人次增至72人次;SDSS量表测查严重社会功能缺陷由监管治疗前的101例降至12例,轻度功能缺陷由19例增至36例,社会功能无缺陷由0例增至72例。结论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通过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监管治疗、追踪随访和康复指导,是降低肇事肇祸率、减少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促进患者社会康复的有价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制度 精神分裂症 社区监管治疗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晓 胡永善 +7 位作者 吴毅 瞿佩育 倪欢欢 曾慧玲 黄春水 周翠侠 史骏超 陆建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索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长宁区三个社区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区域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分为软瘫期(Brulmstrom Ⅰ、Ⅱ)、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恢复期(BrunnstromⅤ... 目的:探索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长宁区三个社区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区域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分为软瘫期(Brulmstrom Ⅰ、Ⅱ)、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恢复期(BrunnstromⅤ、Ⅵ)、后遗症期;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在治疗后2个月月未和5个月月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训练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含时依协变量Cox回归模型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阳转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霞 张磊 凌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2,400,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受治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阳转率,探讨MMT受治者HCV阳转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15家社区MMT门诊的所有受治者从2006年7月开诊至2014年3月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基线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 目的了解广东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受治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阳转率,探讨MMT受治者HCV阳转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15家社区MMT门诊的所有受治者从2006年7月开诊至2014年3月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基线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HIV、HCV、梅毒及结核感染情况。入组后每天记录受治者服药剂量,每月对受治者进行尿吗啡检测,并每半年进行一次高危行为调查和HCV检测。定义观察终点为受治者发生HCV阳转。通过阳转人数除以随访人年数计算阳转率。采用含时依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分析HCV阳转的影响因素。比例风险假定采用Martingale残差法和Schoenfeld残差法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77名受治者,发生阳转440名,总随访2142.2人年,HCV阳转率为20.54/100人年。研究发现服用MMT剂量高于60ml(HR:1.53,1.09-2.14)、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HR:2.49,1.60-3.87)的受治者发生HCV阳转的风险较大。结论较高的服药剂量和过去一个月注射吸毒是HCV阳转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 HCV阳转 时依协变量Cox回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