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细银质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奕 方梅 +3 位作者 钱斌 蒋鑫超 钱建学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8-710,共3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好发于使用频繁,且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其中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为常见。根据最新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KOA患病率为8.1%,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1.1亿KOA病人,而65岁...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好发于使用频繁,且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其中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为常见。根据最新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KOA患病率为8.1%,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1.1亿KOA病人,而65岁以上者其患病率甚至已达到50%[1]。对于大部分KOA病人,临床常采取口服消炎镇痛类药保守治疗,但长期服用可导致胃肠道、心脏和肾脏等系统的不良反应[2]。解决KOA带来的关节疼痛问题,是医师和病人共同的迫切需求,而当今的指南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3]。细银质针是在传统银质针及针灸针基础上改良而成,较传统银质针创伤小,与针灸针相比治疗次数少,但目前对于细银质针治疗KOA的有效性研究仍较少。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测量人体温度分布状态的方法,通过该技术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灶部位及性质,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客观评估。本研究通过细银质针治疗KOA并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评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红外热成像技术 银质针 针灸针 治疗次数 人体温度 关节疼痛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指南推荐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计算方法中“双6定义”的探索与再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潇 陈艳梅 +3 位作者 黄青霞 陈玲 罗云 袁明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55-2060,共6页
背景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其抗凝治疗稳定性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均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达标率较低,对于如何有效计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研究少见;现有指南中推荐的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 背景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其抗凝治疗稳定性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均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达标率较低,对于如何有效计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研究少见;现有指南中推荐的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对于服药前期患者的达标率计算则未能提出有效建议。目的探索指南中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计算方法“需要不少于6个月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数据且需要去除前6周的数据”定义(以下简称“双6定义”)对抗凝治疗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26例诊断为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且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了门诊或住院凝血功能随访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以及“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为12个月”的达标时间百分比(TTR),并与“双6定义”计算的TT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7、8、9、10、11、12个月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为12个月:当TTR计算时间基线设置为12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时,随访第1个月与第2个月时的TTR无法按设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视TTR为0;随访1、2个月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4、5、6、7、8、9、10、11、12个月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12个月时随访7~12个月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时随访7~12个月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12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且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12个月且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计算中可以考虑不去除前6周的数据,计算基线时间不一定必须要求>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药 抗凝治疗稳定性 治疗范围内次数达标百分比 双6定义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与染色、病理学和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茂全 肖湘生 +4 位作者 欧阳强 王军臣 张庆 王海岩 陆晨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统计,并输入SPSS12.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0例连续血管造影随访,治疗前肿瘤染色明显者18例,肿瘤染色一般者9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3例;末次治疗后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者9例,肿瘤染色一般者17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4例;治疗前后肿瘤染色改变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供血35例(35/40,87.5%),同时肺动脉参与供血者4例(10%),鳞癌和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32例(80%)。病理学、介入方法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同组织病理学分型不相关,而与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血管和染色越丰富。鳞癌和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提高支气管动脉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相关性 支气管肺癌 肿瘤染色 组织病理学分型 血管内介入治疗 肿瘤供血动脉 首次发病时间 动脉供血 支气管动脉内 生存时间 血管造影 统计学处理 病理学分级 治疗预后 病灶大小 手术方式 治疗次数 治疗时间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明 柴仙琦 +1 位作者 张民 李新良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4-26,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疾病的影响。选取148头泌乳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74头。2组奶牛在TMR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 g/(头·d)复合酶制剂,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 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疾病的影响。选取148头泌乳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74头。2组奶牛在TMR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 g/(头·d)复合酶制剂,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提高了产奶量、乳脂率、乳糖、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2饲粮中添加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降低了奶牛因病治疗次数。3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复合酶制剂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泌乳牛饲粮中添加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能改善产奶量,降低患疾病的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产奶量 经济效益 治疗次数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FE907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蒋越 徐晓明 +2 位作者 张民 李国权 李新良 《中国奶牛》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选取162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20g/(头·d)复合酶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0g/(头...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选取162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20g/(头·d)复合酶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0g/(头·d)的复合酶制剂可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产奶量 乳成分 治疗次数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