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师丹娜 丁瞳 邱伟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74,共4页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是视光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发明,因其材料及结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因此,如何改进接触镜材料,使其具有更有利于临床应用的优势便成为接触镜发展及研究的方向。本综述概述了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材料类...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是视光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发明,因其材料及结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因此,如何改进接触镜材料,使其具有更有利于临床应用的优势便成为接触镜发展及研究的方向。本综述概述了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材料类型改进,集中阐述了目前主要的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并阐明了主要存在的缺点及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材料 角膜上皮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琼 江军 +1 位作者 裴志娟 吴项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25例(30只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15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B...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25例(30只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15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B组13例(15只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A组术后结膜瓣移植片平整,2~3(2.3±1.1)d疼痛基本消失。B组患者术后基本有有异物疼痛感,5~7(5.6±2.3)d疼痛基本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上皮4~6(4.2±1.7)d基本修复。B组术后,角膜上皮7~9(7.3±3.2)d基本修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5只眼中有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6%;B组15只眼中有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胬肉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结膜瓣转移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汉元 曹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6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患者200例220眼,其中100例110眼联合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6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患者200例220眼,其中100例110眼联合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试验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110眼),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7(平均3.8)d,术后随访观察6~18mo,有9眼复发,复发率为8.2%;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1~5(平均2.5)d,随访观察6~18mo,其中有5眼复发,复发率为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我们也发现配戴角膜接触镜后术后早期刺激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而导致的畏光、流泪、异物感及眼痛等术后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新鲜羊膜移植 治疗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