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卫国 王慧芳 +3 位作者 刘娟 刘迎宾 王艳华 殷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明确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8只。复制大鼠AMI模型,尾静脉注射法给药,连续给药7 d。... 目的明确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8只。复制大鼠AMI模型,尾静脉注射法给药,连续给药7 d。超声心动图法测定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T型肌钙蛋白(TN-T)和脑钠肽(BNP)水平,HE染色法评价大鼠心肌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心梗边缘区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MVD),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心梗边缘区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值下降(P<0.01),TN-T和BNP水平升高(P<0.01),心梗边缘区α-SMA(P<0.05)、CD34、vWF、VEGF-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LVEF、LVFS值上升,CD34、vWF表达增加(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TN-T和BNP水平下降,α-SMA、VEGF-A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P<0.01);HE染色显示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对AMI大鼠具有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心肌梗死 治疗性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碧莲 范维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83-385,共3页
治疗性血管新生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研究的新领域,包括血管新生因子蛋白、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3种途径。目前细胞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并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因子 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劲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治疗性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激光血运重建 缺血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 术后再狭窄 缺血疾病 生物学作用 侧支循环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醇通过提高糖尿病高糖环境下骨骼肌细胞的活力和旁分泌功能促进糖尿病小鼠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
4
作者 张建琪 Olivia Marcelina +5 位作者 Dyah Ari Nugrahaningrum 徐志玲 刘才平 王贵学 吴寿荣 江启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9-79,共1页
目的下肢缺血性疾病(HLI)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治疗的关键是体内血管重构。但由于糖尿病伴随持续的高血糖,机体发生系统性损伤,血管新生能力被严重破坏,所以阻碍了治疗性血管新生促糖尿病血管重构的作用。骨骼肌细胞(SMC)分泌血管... 目的下肢缺血性疾病(HLI)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治疗的关键是体内血管重构。但由于糖尿病伴随持续的高血糖,机体发生系统性损伤,血管新生能力被严重破坏,所以阻碍了治疗性血管新生促糖尿病血管重构的作用。骨骼肌细胞(SMC)分泌血管新生因子,通过细胞间交流在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HLI的糖尿病病理条件下(高糖、低氧),骨骼肌细胞功能受损,导致SMC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下降。小分子化合物酪醇(TYR)具有细胞保护和抗氧化的作用,但在高糖环境中,其对SMC的保护和促血管新生作用仍是未知的。方法将骨骼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高糖、高糖+TYR。利用MTIT法、细胞内活性氧(ROS)检测法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检测法等考察TYR对SMC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考察TYR对血管新生因子(VEGF-A和PDGF-BB)表达和分泌的作用;EdU和transwell实验观察SMC细胞分泌物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MOVA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体内实验通过构建糖尿病下肢缺血小鼠模型,肌肉注射TYR,应用激光多普勒扫描仪分析糖尿病下肢缺血小鼠下肢血流恢复情况,考察酪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TYR抑制了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降低了细胞凋亡率,提高了SMC细胞活力;(2)TYR促进了高糖环境中SMC细胞VEGF-A和PDGF-BB的表达和分泌;(3)TYR预处理SMC后收集到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HUVECs和MOVAS的增值和迁移;(4)TYR改善了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小鼠的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功能。结论用TYR处理SMC可显著提高骨骼肌的细胞活力和旁分泌功能,促进缺血组织中血流恢复和血管新生。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糖尿病下肢缺血疾病,酪醇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醇 骨骼肌细胞 细胞保护 治疗性血管新生 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形成素-1重组腺病毒高效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仕林 黄盛东 +3 位作者 徐志云 梅举 朱家麟 张宝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 :制备人血管形成素 - 1重组腺病毒 ,为基因转染心肌缺血区促血管新生研究作准备。方法 :人血管形成素 - 1重组粘粒与DNA末端蛋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细胞。获得的重组腺病毒经扩增 ,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 :酶切... 目的 :制备人血管形成素 - 1重组腺病毒 ,为基因转染心肌缺血区促血管新生研究作准备。方法 :人血管形成素 - 1重组粘粒与DNA末端蛋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细胞。获得的重组腺病毒经扩增 ,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 :酶切结果显示 ,重组粘粒中人血管形成素 - 1基因插入方向正确 ,所获重组腺病毒带有此基因。重组腺病毒滴度达 5 .6× 10 11pfu/L。结论 :所获人血管形成素 - 1重组腺病毒为E1、E3缺陷型重组子 ,可用于动物体内基因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基因疗法 治疗性血管新生疗法 缺血心脏病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