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CA胶栓塞治疗感染相关肺动脉假性动脉瘤致大咯血
1
作者 邵黎明 徐锐 +4 位作者 刘国平 孙成建 张照龙 赵晓龙 谢宜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PAPA)常继发于感染、血管炎、肿瘤侵犯、外伤、医源性损伤等,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可致大咯血[2],即24h内咯血量大于500ml或单次咯血量100ml以上[1]。本文报告以α-氰... 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PAPA)常继发于感染、血管炎、肿瘤侵犯、外伤、医源性损伤等,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可致大咯血[2],即24h内咯血量大于500ml或单次咯血量100ml以上[1]。本文报告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4例感染相关PAPA致大咯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动脉瘤 咯血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姚航 胡鸿涛 +10 位作者 曹会存 韩新巍 张健 吕维富 牛焕章 梁宏元 徐浩 李文涛 赵玮 车海波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目的观察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88例HCC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93)与对照组(n=95)并分别以DiaSphere栓塞微球及Embosphere栓塞微球行TACE,记录TAC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首... 目的观察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88例HCC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93)与对照组(n=95)并分别以DiaSphere栓塞微球及Embosphere栓塞微球行TACE,记录TAC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首次TACE后1个月、末次TACE后1及3个月疗效,以及首次及末次TACE后1个月肝功能。结果研究组69例接受TACE,22例接受2次、2例接受3次TACE,对照组82例接受1次、13例接受2次TACE。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77.42%(72/93)vs.76.84%(7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首次TACE后1个月研究组7例、对照组11例失访,末次TACE后1个月2组均有12例失访,末次TACE后3个月2组均有28例失访,各时间点组间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首次及末次TACE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HCC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 DiaSphere微球 前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下选择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源支穿刺组织胶封闭术与传统内镜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马佳丽 何玲玲 +2 位作者 魏红山 李坪 梁秀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来源支组织胶栓塞封闭术(PCS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GOV出血二级预防内镜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PCSS组和传统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来源支组织胶栓塞封闭术(PCS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GOV出血二级预防内镜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PCSS组和传统内镜治疗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GOV的硬化减轻或消失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和死亡。正态分布及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PCSS组50例,脱落1例;传统内镜治疗组50例,脱落3例。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胃静曲张分型等基线资料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SS组内镜治疗的次数(t=-15.671,P=0.001)、总组织胶使用量(t=-2.830,P=0.006)、术后静脉曲张的实变减轻或根除率(χ^(2)=7.078,P=0.029)均明显优于传统内镜治疗组。两组术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很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CSS与传统内镜治疗相比,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超声内镜 栓塞 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晓松 杜端明 +6 位作者 曾振鹏 吴颖 肖陈婕 马欢 吴育民 刘春霖 洪跃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首次接受TACE或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HCC患者,根据治疗后与治疗前NLR比值(NLRR)分为<1.29组(n=54... 目的观察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首次接受TACE或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HCC患者,根据治疗后与治疗前NLR比值(NLRR)分为<1.29组(n=54)与≥1.29组(n=38)、治疗后与治疗前NLR差值(ΔNLR)分为<0.87组(n=60)及≥0.87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观察NLRR及ΔNLR预测OS的价值。结果NLRR<1.29组与≥1.29组,ΔNLR<0.87组与≥0.87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2例患者中位OS为30.90个月;其中,NLRR<1.29组长(55.10个月)于≥1.29组(22.30个月,P=0.005),ΔNLR<0.87组(55.10个月)长于≥0.87组(14.20个月,P=0.003)。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远处转移、腹腔积液、NLRR≥1.29及ΔNLR≥0.87均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分别以1.29及0.87为最佳截断值,NLRR及ΔNLR预测O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及0.610。结论NLRR及ΔNLR有助于预测首次介入治疗HCC后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存活 化学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5
作者 赵一昊 王灏琛 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对A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B组注入盐酸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对C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比较处置后4组1、4、8、12、16、20及24 h血药浓度。以另外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只),对实验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对照组注入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记录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结果不同比例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均于1 min内出现分层。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A、C组处置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且均高于B、D组。药效学实验显示,实验组肿瘤ORR及DCR分别为50.00%(5/10)及90.00%(9/10),对照组分别为40.00%(4/10)及80.00%(8/10)。结论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与单纯灌注化疗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前者用于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效果与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 多柔比星 脂质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治疗种植牙后口底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通洁 朱俊龙 +2 位作者 何虎强 孙晓磊 刘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13,共1页
患者男,69岁,接受种植牙操作后右面颊部及口底肿胀、疼痛3天,经抗感染及其他消肿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否认相关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面颊部稍肿胀,皮下见瘀斑,右侧口腔底部舌下见1.2 cm×1.0 cm结节(图1A),边界清楚,质软,有搏动感。... 患者男,69岁,接受种植牙操作后右面颊部及口底肿胀、疼痛3天,经抗感染及其他消肿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否认相关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面颊部稍肿胀,皮下见瘀斑,右侧口腔底部舌下见1.2 cm×1.0 cm结节(图1A),边界清楚,质软,有搏动感。颈部增强CT:口底肌肉广泛肿胀,口底右侧(牙槽内侧旁)见1.7 cm×1.2 cm不规则高密度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图1B),与邻近小动脉关系密切,考虑假性动脉瘤可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口底右侧结节为假性动脉瘤,由右侧下牙槽动脉及其分支供血(图1C)。影像学诊断:右侧下牙槽动脉假性动脉瘤。穿刺右侧股动脉,以泥鳅导丝配合Vertebra单弯导管超选右侧颈外动脉至右侧下牙槽动脉,明确假性动脉瘤破口后,超选至破口附近,于透视下以脉冲式缓慢推注150~250μm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予以栓塞;之后复查造影显示右侧口底假性动脉瘤消失且无对比剂外溢(图1D)。治疗后随访显示面颊部肿胀及瘀斑消退、口底结节消失。临床综合诊断:种植牙后右侧下牙槽动脉假性动脉瘤。本例报道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KY2024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 聚乙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肝动脉内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两种栓塞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5
7
作者 马新明 王敬忠 +2 位作者 邢丽华 张元桂 杨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为了寻找理想的血管栓塞方法,提高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于1994 年12 月~1998 年6 月,用平阳霉素+ 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5 例,同时设立22 例鱼肝油酸钠+ 碘化油栓塞的对照组,随访... 目的 为了寻找理想的血管栓塞方法,提高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于1994 年12 月~1998 年6 月,用平阳霉素+ 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5 例,同时设立22 例鱼肝油酸钠+ 碘化油栓塞的对照组,随访6~48 个月。结果 平阳霉素+ 碘化油组与鱼肝油酸钠+ 碘化油组均具有强大的末梢血管硬化作用,使肝血管瘤缩小,纤维化,瘤体内血流信号减弱;平阳霉素+ 碘化油组患者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优于对照组。结论 分析了平阳霉素+ 碘化油栓塞的机理和特点,认为平阳霉素+ 碘化油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血管瘤栓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治疗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性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虞希祥 曹华妹 +5 位作者 陈伟 李阳 黄林芬 彭文献 林正理 郭晓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用聚乙稀醇颗粒 (PVA)彻底栓塞子宫肌瘤病理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 ,用直径为 2 5 0~ 35 5 μm的PVA 10 0~ 2 5 0mg将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栓塞。结果  30例栓塞成功率 96... 目的 研究用聚乙稀醇颗粒 (PVA)彻底栓塞子宫肌瘤病理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 ,用直径为 2 5 0~ 35 5 μm的PVA 10 0~ 2 5 0mg将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栓塞。结果  30例栓塞成功率 96 .7% ,随访 3~ 12个月。术后第 1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2 6 /2 7例 ;贫血好转 2 0 /2 1例 ;下腹部坠痛不适减轻 15 /17例 ;肿块消失 1/3例 ;肿瘤压迫症状全部消失。术后 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40 %以上 ;术后 6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5 0 %以上 ,其中 2例完全消失 ;术后 9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6 0 %以上 ,其中 3例完全消失 ;无 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将肌瘤病理血管用PVA彻底栓塞是子宫肌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病理血管 聚乙稀醇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茂强 陈凯 +5 位作者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6-610,共5页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术后、盆腔纤维肉瘤各1例。12例中,7例于第1次介入治疗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未能控制出血,第2次造影显示OVA参与出血的供血,5例于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发现OVA参与病变供血。栓塞OVA的材料用PVA3例、PVA+明胶海绵颗粒7例、PVA+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圈2例。结果选择性OV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至宫腔(盆腔)10例、OVA参与病变供血2例,未显示髂内动脉和其他侧支参与供血。选择性栓塞OV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包括栓塞两侧OVA者4例、单侧者8例,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经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术后随访2周~36个月,3例术后2~3周子宫切除,1例盆腔纤维肉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盆腔动静脉畸形出院后仍有间歇少量阴道出血、未特殊处理,2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分别于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其余7例在随访期间未复发出血、月经周期正常。结论OVA可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的供血,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术 治疗性栓塞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乔 唐海双 +11 位作者 殷洪伟 仇成傑 赵瑞 李强 方亦斌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周晓平 王来兴 杨鹏飞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MMA栓塞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9例,分析MMA栓塞术后3个月血... 目的分析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MMA栓塞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9例,分析MMA栓塞术后3个月血肿复发和进展情况,以及技术成功率和技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9例患者中男17例、女2例,年龄为51~85岁,平均年龄为(67.4±7.9)岁。共21例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其中6例侧行单纯MMA栓塞,15例侧行MMA栓塞联合钻孔引流(MMA栓塞后钻孔引流7例侧,钻孔引流后MMA栓塞8例侧)。21例侧血肿MMA栓塞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7例侧使用Onyx胶栓塞,4例侧使用Glubran胶栓塞。19例患者均无技术相关并发症。19例患者均接受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均未见血肿复发和进展。结论MMA栓塞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血肿复发率低,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性栓塞 脑膜中动脉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凤永 王茂强 +2 位作者 段峰 王志军 王仲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07-810,共4页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1例。临床表现有失血性休克7例、患侧剧烈腰痛7例、血尿8例;CT和超声波检查发现肾脏周围血肿8例。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7例、普通钢丝圈2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5例、用明胶海绵碎粒2例。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2例、肾实质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溢1例。本组9例均栓塞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7例失血症状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7例剧烈腰痛者,术后2~4d腰痛消失;血尿8例,术后2~14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3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其中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4个月逐渐吸收。随访6~78个月(平均38个月),4例死于原发疾病,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血肌酐、尿素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脏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损伤 肾动脉造影术 肾动脉 治疗性栓塞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治疗性动脉栓塞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威 封兴华 史无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头颈部 治疗性栓塞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及注射^(32)P-胶体、无水乙醇综合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长青 吴伟岗 +3 位作者 曾志雄 庄建良 徐明符 张万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及B 超引导下注射32P胶体、无水乙醇(PEI)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51 例中晚期肝癌分为2 组,23 例综合序贯应用TACE+ 32P+ PEI治疗,28 ...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及B 超引导下注射32P胶体、无水乙醇(PEI)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51 例中晚期肝癌分为2 组,23 例综合序贯应用TACE+ 32P+ PEI治疗,28 例单纯应用TACE 治疗。结果 综合序贯组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AFP下降率分别为91 .29 % 、80 .00 % 、87 .5 % ,而单纯TACE组分别为39.27% 、30 .43% 、41 .4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1),6 个月、1、2 、3 年生存率综合序贯组分别为95.65 % 、86.95% 、56 .52 % 、20.73 % ,而单纯TACE 组分别为64.28% 、39.28 % 、17 .85 % 、00 .00 % (P< 0.01) 。结论 TACE+ 32P+ PEI的综合序贯介入治疗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治疗性栓塞 无水乙醇 胶体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鑫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赵文元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其中的 4例宽颈假性动脉瘤先植入冠脉网孔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 ,填塞电解可脱...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其中的 4例宽颈假性动脉瘤先植入冠脉网孔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 ,填塞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 ;另 1例窄颈假性动脉瘤单纯行 GDC填塞。 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治疗 ,动脉瘤填塞均在 95 %以上 ,1例宽颈假性动脉瘤行支架结合 GDC治疗后复发 ,经再次填塞 GDC后治愈 ,随访 5~ 18个月 ,载瘤动脉通畅 ,临床效果优良。 结论 :从本组资料看 ,窄颈和宽颈假性动脉瘤可分别采用 GDC栓塞和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治疗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动脉瘤 外伤动脉瘤 治疗性栓塞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危及生命的颌面部创伤性出血
15
作者 李志刚 王宵 +1 位作者 曲文 李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 :阐述介入性治疗在颌面及颈部外伤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严重的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伴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 3病例采用颈外动脉造影和和颈外动脉分支的栓塞治疗。结果 :颈外动脉造影和和栓塞可以有效的止住... 目的 :阐述介入性治疗在颌面及颈部外伤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严重的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伴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 3病例采用颈外动脉造影和和颈外动脉分支的栓塞治疗。结果 :颈外动脉造影和和栓塞可以有效的止住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伴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并且术前的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指导手术。结论 :在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常规的止血手段无效的情况下 ,及时采用介入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创伤与损伤 颈外动脉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仇成傑 左乔 +8 位作者 张煜辉 于瀛 李翯 方亦斌 李强 赵瑞 王来兴 杨鹏飞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ATE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MMA栓塞治疗的40例ATEDH患者资料。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局... 目的观察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ATE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MMA栓塞治疗的40例ATEDH患者资料。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局部麻醉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MA栓塞术,介入栓塞术后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血肿体积予药物保守治疗、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病情、血肿吸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ATEDH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6~6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13~15分者25例,9~12分者15例。4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均显示MMA为出血源,均在介入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8例患者采用单纯MMA栓塞治疗,32例MMA栓塞后行钻孔引流术,无患者因病情进展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40例ATEDH患者的GCS评分均为15分,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复查时,40例患者均未见血肿进展或复发,扩展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均为8分。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感染、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MMA栓塞可以有效控制ATEDH进展,减少再出血风险,能有效避免患者进一步接受创伤较大的外科侵入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颅内硬脑膜外血肿 脑膜中动脉 血管内治疗 治疗性栓塞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黎明 孙成建 +3 位作者 徐锐 张伟 王彦华 赵晓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大咯血于我院接受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45.5(17~73)岁,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血管畸... 目的?探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大咯血于我院接受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45.5(17~73)岁,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血管畸形1例、不明原因4例。其中10例为外院采用常规材料栓塞术后短期内(≤7 d)再次咯血。统计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析相关并发症,并计算近期(<3个月)、中期(3~<12个月)及远期(≥12个月)复发率。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栓塞,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技术成功率与临床成功率均达100.0%(20/2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5(3~42)个月,18例(90.0%)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15个月复发,均经内科治疗有效,未再接受血管内栓塞止血治疗。2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10个月死于原发性肿瘤。近期复发率为5.0%(1/20),中期复发率为5.0%(1/20),远期复发率为5.6%(1/18)。结论采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YX胶 咯血 治疗性栓塞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Barrow A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司司 于瀛 +6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洪波 方亦斌 赵瑞 李强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0例Barrow A型TCCF患者资料。评估Onyx胶联... 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0例Barrow A型TCCF患者资料。评估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评估预后。结果50例TCCF患者中男27例(54%)、女23例(46%),年龄为17-78岁,平均年龄为(45±1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突眼、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颅内杂音等)。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46例(92%)瘘口消失,4例(8%)瘘口少量残留;术后患者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2例(4%)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4(2-9)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造影示所有患者瘘口均完全消失,除3例遗留视力障碍、1例遗留眼肌麻痹症状外,余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TCCF安全、有效,是治疗TCCF的理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ONYX胶 弹簧圈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龙 纪东华 王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 (或 )钢圈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17例中有 11例分别于术后 1~ 12个月...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 (或 )钢圈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17例中有 11例分别于术后 1~ 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 >5 0 %者 8例 ,>30 %者 2例 ,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 11例 ,明显减轻者 5例 ,总有效率 94%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椎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国强 田建明 王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索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在腰骶椎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 9例腰骶椎肿瘤病例 ,选择性腰动脉造影后 ,7例行明胶海绵栓塞 ,其中 3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血供特点 ,3例栓... 目的 探索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在腰骶椎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 9例腰骶椎肿瘤病例 ,选择性腰动脉造影后 ,7例行明胶海绵栓塞 ,其中 3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血供特点 ,3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病人 ,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 ,平均出血 5 6 0ml,1例未栓塞病人出血量约 30 0 0ml。 4例非手术的病人 ,腰部疼痛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肿瘤 治疗性栓塞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