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性ERCP的ICD-9-CM-3的手术编码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想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现在,广义的手术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外科手术,还包括内科非手术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以及实验室检查及少量对标本诊断性操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多年发展,已逐渐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ERCP。... 现在,广义的手术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外科手术,还包括内科非手术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以及实验室检查及少量对标本诊断性操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多年发展,已逐渐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ERCP。治疗性ERCP属于手术范畴,由于开展技术时间不长,编码员缺乏了解,容易造成编码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ERCP ICD-9-CM-3 手术编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诊断操作 治疗性操作 实验室检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慢病毒注射与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惊宇 李金星 +2 位作者 孙永奇 赵虹 杨子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海马脑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并检测BDNF慢病毒载体体内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GFP慢病毒注射组(GFP)和BDNF慢病毒注射组(BDN...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海马脑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并检测BDNF慢病毒载体体内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GFP慢病毒注射组(GFP)和BDNF慢病毒注射组(BDNF),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海马组织。NS、GFP和BDNF组分别给予盐水(2μL)、GFP慢病毒(2μL)和BDNF慢病毒(2μL),SH组只实行手术操作。注射手术7d、14d和30d后,分别处死大鼠并进行在冰上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分别提取海马总RNA和总蛋白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结果: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7d、14d和30d后,均可以成功检测到BDNF在mRNA和蛋白水平在海马脑区都有明显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7d、14d和30d的BDNF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均保持稳定。结论:成功地建立了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的方法,并可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段检测到BDNF高水平的表达和均匀的海马脑区分布,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慢病毒 治疗基因操作 海马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同意权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小洁 陈珺 +1 位作者 高琳 吴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37-39,共3页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士的职责。虽然大多数医疗行为的患者知情同意工作应该由医生完成,若未获得患者的同意即实施,最终要由医生负法律责任,但是医嘱和部分治疗性操作是由护...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士的职责。虽然大多数医疗行为的患者知情同意工作应该由医生完成,若未获得患者的同意即实施,最终要由医生负法律责任,但是医嘱和部分治疗性操作是由护士来实施的,所以护士同样附带法律责任。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诊疗过程中享有知情权、同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权 临床护理 患者知情同意 法律责任 法制意识 治疗性操作 护理工作 医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丙泊酚麻醉用于脑室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梁禹 刘海根 +1 位作者 张秀山 张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脑室镜手术 七氟醚麻醉 临床观察 丙泊酚 治疗性操作 微侵袭手术 神经外科 情绪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进行儿童腰椎穿刺的思考
5
作者 严伟玲 刘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腰椎穿刺(1umbarpuncture,LP)是临床中常用的一项有创的诊疗操作,在儿童中应用较为广泛,通常作为脑脊液检验的诊断性操作。同时LP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性操作,如白血病患儿可通过LP了解脑脊液中有无肿瘤细胞,用于指导分期、治疗及预... 腰椎穿刺(1umbarpuncture,LP)是临床中常用的一项有创的诊疗操作,在儿童中应用较为广泛,通常作为脑脊液检验的诊断性操作。同时LP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性操作,如白血病患儿可通过LP了解脑脊液中有无肿瘤细胞,用于指导分期、治疗及预后,还可通过LP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止肿瘤扩散至神经系统或治疗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儿童 治疗性操作 脑脊液检验 神经系统 诊断操作 白血病患儿 转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