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幸阁 王一飞 +5 位作者 赵丽洁 张碧瑜 黄文辉 刘燕辉 邓秋香 杨凤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进行综述,包括治疗性体位管理实践标准,体位对神经、骨骼肌发育、生理功能稳定、胃食管反流、颅内出血等的影响,早产儿的理想体位,体位辅助工具以及体位的临床实践现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治疗性...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进行综述,包括治疗性体位管理实践标准,体位对神经、骨骼肌发育、生理功能稳定、胃食管反流、颅内出血等的影响,早产儿的理想体位,体位辅助工具以及体位的临床实践现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治疗性体位的认知,通过正确的体位管理,改善患儿结局,促进患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治疗性体位 体位管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体位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婵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8期453-454,共2页
为了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 ,将 9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7例 ,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 ,实验组采用治疗性体位 ;对照组每 2 h翻身 1次 ,肢体放置按常规 ,住院 1个月后进行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 为了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 ,将 9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7例 ,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 ,实验组采用治疗性体位 ;对照组每 2 h翻身 1次 ,肢体放置按常规 ,住院 1个月后进行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 P<0 .0 5 )。提示治疗性体位能预防偏瘫并发症的发生 ,为其康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体位 脑卒中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体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君 王利春 +3 位作者 史美超 刘俊 应宵策 白德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3-1358,共6页
目的 探讨治疗性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基于Bobath理念的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性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基于Bobath理念的治疗性体位摆放。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进行评定,采用Pro-kin平衡仪测评患者睁眼、闭眼状态下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PASS、BBS评分均显著提高(|t|> 3.856,P <0.001),睁眼、闭眼状态下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均显著下降(|t|> 4.083,P <0.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 2.261,P <0.05)。结论 基于Bobath理念的治疗性体位摆放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治疗性体位摆放 姿势控制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治疗
4
作者 叶金朝 《医药导报》 CAS 1995年第4期151-152,共2页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本文简介麻黄碱、乙苯福林、氨苯福林、二氢麦角胺、吲哚美辛、甲氧氯普胺和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体位性低血压和疗效。
关键词 低血压 体位/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