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栾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治理边疆思想 天命论 内中外夷 华夷一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司治理边疆中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孔含鑫 吴丹妮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自然地理环境和西南边疆远古部族复杂的构成及其传统文化的多元多态等原因,使得西南边疆历来被视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汇聚、贮存之地。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时西南边疆部族的"羁縻"制度,在文化意义上看,这实际... 自然地理环境和西南边疆远古部族复杂的构成及其传统文化的多元多态等原因,使得西南边疆历来被视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汇聚、贮存之地。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时西南边疆部族的"羁縻"制度,在文化意义上看,这实际都与中原王朝通过治理边疆而延伸其王权威服下的国家构建及疆域想象有关。土司治理边疆的本质是延续和发展了中原王朝文化治边的策略,土司治理西南边疆社会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部族持有的多元多态的宗教文化及其社会构成的了解和把握,在以汉地文化为中心的教化及凝聚意识主导下,中央王朝利用土司治理边疆在实际上是对边疆部族采取贱其所有、贵其所无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边疆治理 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熬茶”:构建清王朝治理边疆的权力文化网络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国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熬茶是清朝统治时期,发生于西藏地方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清王朝利用熬茶维持和巩固对西藏地方和蒙古诸部等边疆区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个维度的权力文化网络中。184... 熬茶是清朝统治时期,发生于西藏地方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清王朝利用熬茶维持和巩固对西藏地方和蒙古诸部等边疆区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个维度的权力文化网络中。1840年后,尤其进入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晚清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熬茶形成的权力文化网络无法避免传统的边疆治理方式而走向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熬茶 清朝 西藏 边疆治理 权力的文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治理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4
作者 周平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8,共14页
今天中国的发展,不仅在自己的领土的范围内进行,也在全球的范围内展开。随着国家占有和控制的地理空间范围的根本性拓展,用“边疆”概念描述的地理空间在范围、类型和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边疆形势,这... 今天中国的发展,不仅在自己的领土的范围内进行,也在全球的范围内展开。随着国家占有和控制的地理空间范围的根本性拓展,用“边疆”概念描述的地理空间在范围、类型和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边疆形势,这既是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边疆进行有效治理而发挥其对国家发展的有效支撑,就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国家决策层通过对边疆治理的持续强调和战略部署来因应形势的变化,从而把边疆治理凸显成为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于是,通过边疆治理的理论、战略和政策的创新为边疆治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就成为推进边疆治理及边疆治理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疆域 基础性疆域 拓展性疆域 地理空间 边疆问题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边疆区情特点与边疆治理现代化
5
作者 方盛举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38,共11页
全面深刻地认识我国边疆的区情特点是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边疆区情是指我国9个边疆省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边疆区情对边疆治理的科学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对边疆治理客体的准确界定具有重大影响,对... 全面深刻地认识我国边疆的区情特点是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边疆区情是指我国9个边疆省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边疆区情对边疆治理的科学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对边疆治理客体的准确界定具有重大影响,对深入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直接影响。边疆区情分为基本区情和现实区情。我国边疆基本区情包含涉边、涉外、涉族、涉教、涉贫等5个方面。我国边疆现实区情具体表现为处于市场体系边缘、交通体系末梢、开放体系末端,人才集中度较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公共服务水平偏弱、生态环境脆弱易损等。根据边疆区情的特点,可以科学准确地界定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我国边疆治理实践提供清晰的目标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疆治理 基本区情 现实区情 边疆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不可无边”:中国传统边疆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以王符《潜夫论》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季乃礼 杨佳将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
王符的著作《潜夫论》呈现出其较为完整的边疆治理思想体系。以《潜夫论》文本为中心,兼及其他历史文献,可以归纳出中国传统边疆治理思想的逻辑起点、理论支撑、实践指向与逻辑困境:把边疆与内地视作有机整体,从而凸显出边疆治理的必要... 王符的著作《潜夫论》呈现出其较为完整的边疆治理思想体系。以《潜夫论》文本为中心,兼及其他历史文献,可以归纳出中国传统边疆治理思想的逻辑起点、理论支撑、实践指向与逻辑困境:把边疆与内地视作有机整体,从而凸显出边疆治理的必要性,是其逻辑起点;儒家民本思想是其理论支撑;保障边疆安全稳定、推动边疆开发建设,是其实践指向。与此同时,在夷夏一体与夷夏之防两种夷夏观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中国传统边疆治理思想陷入逻辑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历代王朝的边疆政策频繁变更,从而难以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传统思想 王符 《潜夫论》 夷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
作者 邢广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7,共14页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为制度性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边疆治理制度体系,把我国边疆治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实际效能,从而实现边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的科学内涵、品质特征及其时代价值
8
作者 徐汉明 伊力夏提·艾合麦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7,共7页
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内容。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边疆各族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福利”需求与“平安”公共品的精准高效优... 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内容。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边疆各族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福利”需求与“平安”公共品的精准高效优质供给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美西方发达国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速推进,这些给边疆治理带来了复杂变化的新治理难题。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涵盖根本保证论、主题主线论、五个认同论、交往交流交融论、共有精神家园论、依法治边论、兴边富民论、绿色发展论、开放合作论、边防安全论、宗教和谐论、长治久安论、自主知识体系论等系列观点,呈现出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鲜明特征,彰显了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守正创新的发展思维、问题导向的辩证思维、求真务实的求是思维等理论品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为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治理边疆、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全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边疆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治理的政治经济学——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分析框架
9
作者 初冬梅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边疆治理至关重要。边疆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属性,从公共产品理论观照,边疆治理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同时提供了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在二者之间寻求建立正向激励循环,形成互补共济关...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边疆治理至关重要。边疆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属性,从公共产品理论观照,边疆治理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同时提供了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在二者之间寻求建立正向激励循环,形成互补共济关系。为此,边疆治理的主体结构需要面向“法治化的公共服务性政府”“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利益整合型社会”进行三位一体结构改革;对边疆地区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畅通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之间的循环机制;地方政府从供给侧改革,主动作为,提供符合公众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 边疆治理 政治经济学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跃升:边疆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向度
10
作者 廖林燕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3,共12页
新型主体性的塑造逻辑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跃升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较之于西方从原子式的抽象存在物出发,使人的主体性异化为主客二分的“单向主体性”与二律背反的“抽象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则... 新型主体性的塑造逻辑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跃升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较之于西方从原子式的抽象存在物出发,使人的主体性异化为主客二分的“单向主体性”与二律背反的“抽象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则基于社会存在物属性,以“交互主体性”“类主体性”“人民主体性”逻辑开拓人的现代化新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疆治理现代化被置于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在新型主体性逻辑推动下,作为曾经的治理难点与战略短板,边疆悄然发生了跨越式巨变,最能直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真正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之真实性与广泛性。其中,在人民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全过程人民民主进入全面发展快车道。在交互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类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且与周边国家结成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既推动人的现代化深度跃升,即超越西方对“物的依赖”,而向真正平等、实质民主、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人心和善、社会和睦、生态和谐的全面发展阶段跃升,又致力每个人共享发展、每个民族共同发展与全人类共生发展,从而推动人的现代化广度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新型主体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11
作者 青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7,共9页
现代文明建设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学理考问和新的时代要求。从理论现实关切上看,以现代文明引领边疆治理现代化,既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奠定根基,也可推进实现边疆从外源到内生的文明转化,并通过“及物”到“及心”的价... 现代文明建设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学理考问和新的时代要求。从理论现实关切上看,以现代文明引领边疆治理现代化,既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奠定根基,也可推进实现边疆从外源到内生的文明转化,并通过“及物”到“及心”的价值重构,为边疆团结稳定提供更为强韧的文化纽带与文明共识。从内在逻辑看,以现代文明引领边疆治理现代化包含三个核心维度: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领边疆治理的国家民族建设逻辑;二是以“两个结合”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传承发展逻辑;三是以文化强国战略增强边疆治理文化效能的文化整合逻辑。聚焦现代文明引领边疆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以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实践中统筹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内涵变迁及对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启示
12
作者 何修良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1,共11页
全球化流动催生了人类学边疆叙事的出现,拓展了边疆研究深面向与内容。人类学视野下边疆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重塑了与众不同的边疆观,集中体现在“地”“人”与“地与人”三个方面的内容转向,具体包括从传统地方性边疆观认知走向了空间... 全球化流动催生了人类学边疆叙事的出现,拓展了边疆研究深面向与内容。人类学视野下边疆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重塑了与众不同的边疆观,集中体现在“地”“人”与“地与人”三个方面的内容转向,具体包括从传统地方性边疆观认知走向了空间性边疆观认识,从注重政治边疆观走向了文化与社会边疆观的认识,从民族国家视角分析走向了治理国家视角的边疆观认知。相应地,人类学视野的边疆治理无论是理念还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边疆治理不再仅仅局限于民族国家内部性事务的层面界定与解决,而是需要放置在多时空、多主体的权力关系中进行思考。梳理人类学视角下的边疆观变迁,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全球—国家—边疆”的关联并有助于形成一种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边疆治理,这既有助于进一步还原、深化对全球化境遇的西方边疆理论的演变与认知,也有利于理解全球化时代我国边疆研究的面向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全球化 边疆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边疆治理现代化——基于国家“五年规划”演进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显示,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呈阶段性变化,即国家对边疆地区从管理到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以及边疆地区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规划”在实践中推动了边疆地区发展,形成了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五年规划”中的边疆治理文本不仅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指向,而且有助于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五年规划”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下边疆档案资源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安仪 华林 丁璇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共2页
202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 202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 档案资源建设 治理方略 集体学习 决策部署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縻制度的流变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
15
作者 何俊 朱忆天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羁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深刻塑造了边疆治理模式的转型路径,对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秦汉魏晋时期始,统治者所面临的边疆治理困境与军事压力推动羁縻制度的兴起,这一时期以“道”“属国... 羁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深刻塑造了边疆治理模式的转型路径,对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秦汉魏晋时期始,统治者所面临的边疆治理困境与军事压力推动羁縻制度的兴起,这一时期以“道”“属国制”“左郡左县”为核心的羁縻制度作为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通过授予少数民族首领官职、允许世袭统治、保留地方习俗、实行“流官—外族官”双轨制等,既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武装巩固边防,又通过屯戍制度强化军事控制,体现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因俗而治”、借力共治、协同安边等特征。唐宋时期,唐代统治者广泛设立都护府、都督府以及羁縻州县,提升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效能。宋代统治者进一步将羁縻下辖地方细化至“峒”,形成了“羁縻州府制”,使得羁縻制度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华官参治”“依律处置”以及“收取贡赋”等具体措施有利推动了边疆治理规模的扩大和边疆政治认同,强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融合,助力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宋以后,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削弱了羁縻制度的存续基础。元代推行“华夷一体”理念,设行省、宣慰司等直接管理机构,并通过驿站网络和儒学传播加速边疆内地化。明承元制,完善土司土官制度并推行卫所驻军,形成卫所与土司共治的双轨制。至清代,随着“改土归流”的全面实施,土司世袭特权被废除,边疆治理彻底转向中央直接管理,羁縻制度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羁縻制度的退出并不意味着该制度的失败,而是代表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经近一千五百年的发展,有效地缩小了边疆和内地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差距,使两者融合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还折射出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从“差异化管理”向“一体化治理”的转型逻辑,体现了我国古人在推动边疆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伟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制度 羁縻府州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与国家形象塑造
16
作者 张安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69,共12页
自先秦至清代,历代中原王朝持续有效的边疆治理,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采取丰富多元、因地制宜的空间治理措施,使得古代中国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边疆地区也是古代大规模移民的重要区域,在不... 自先秦至清代,历代中原王朝持续有效的边疆治理,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采取丰富多元、因地制宜的空间治理措施,使得古代中国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边疆地区也是古代大规模移民的重要区域,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形成屯戍移民、双向对流移民、游牧南下与农耕北上等多种形式的移民浪潮,中原王朝采取不同措施推动农牧一体化治理,促使多元一体的国家局面形成;边疆地区是多元文化汇集之地,历代中原王朝采取“书同文”、推广儒学传播等措施,推动边疆多民族对中原王朝的文化认同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由此,古代中国通过对边疆地区特殊区域的空间治理、移民治理、文化治理等策略,从不同路径丰富并完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了古代中国开放包容、多元一体、守正创新的大国形象,使得边疆地区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形成和对外传播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边疆治理 民族融合 国家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7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4,共1页
边疆者,国之门户、安之基石、兴之要域。边疆治理贯通古今,是国家经略的永恒主题,承载着中华文明赓续的血脉基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肩负... 边疆者,国之门户、安之基石、兴之要域。边疆治理贯通古今,是国家经略的永恒主题,承载着中华文明赓续的血脉基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肩负着筑牢安全防线、促进团结进步、厚植复兴根基的时代使命,而治理现代化,是其发展的根本方向与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团结进步 安全防线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实践动因、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18
作者 丁忠毅 杨胜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3,234,235,共15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收缩是城镇化进程中难以规避的阶段性产物。边疆地区既是我国城镇化的“洼地”,又是城市收缩现象较为突出的国土空间。近年来,边疆地区城市城区人口流失、经济生产总值负增长、城市区划及建设面积减少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收缩是城镇化进程中难以规避的阶段性产物。边疆地区既是我国城镇化的“洼地”,又是城市收缩现象较为突出的国土空间。近年来,边疆地区城市城区人口流失、经济生产总值负增长、城市区划及建设面积减少等城市收缩的表征日益显现,随之产生的多元复合风险增加,由此凸显了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的目标定位,需遵循城市发展一般规律,适应边疆治理战略需要,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探索人民城市建设新路径,促进收缩型城市适应性转型与城镇之间的优势互补,着力发挥边疆地区城市在固边兴边和助力周边工作中的积极功能。持续深化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可在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强化科学规划引领,推动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的制度创新;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稳妥推进边疆地区政府职能优化和机构改革;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提高边疆收缩型城市发展韧性;四是强化不同国土空间的协同联动效应,增强边疆收缩型城市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收缩型城市 城市治理 新型城镇化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朝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韧性特征——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为中心
19
作者 马周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0,共12页
清朝治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初期,采取编旗设佐、划分旗界、册封官职等措施。康熙朝以后,朝廷允许内地民人进入该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清廷及时调整行政建置,设立归化城厅、托克托厅等五厅处理蒙汉交涉事务,推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形... 清朝治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初期,采取编旗设佐、划分旗界、册封官职等措施。康熙朝以后,朝廷允许内地民人进入该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清廷及时调整行政建置,设立归化城厅、托克托厅等五厅处理蒙汉交涉事务,推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形成嵌入式互动发展格局。晚清时期该地区的治理出现新的境遇,清廷调整治理重心,从七厅改制、清查土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当地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内地行政建置一体化,提升中央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清廷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一体化治理,统筹考虑边疆和内地的整体治理格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韧性,为今天的边疆治理积累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土默特 清代边疆治理 一体化 嵌入式互动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治理重大问题与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高端论坛召开
20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25年2月23日,“边疆治理重大问题与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高端论坛”在吉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会由吉林大学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吉林省委宣传部等政府机构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 2025年2月23日,“边疆治理重大问题与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高端论坛”在吉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会由吉林大学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吉林省委宣传部等政府机构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论坛立足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战略需求,通过多学科交叉对话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与会专家围绕边疆治理现代化路径、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重点剖析了边疆治理中的制度创新、文化认同、区域协调发展等关键命题。本次论坛不仅为促进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贡献了宝贵的思路,更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高端论坛 自主知识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