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治理程序探析
1
作者 罗松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0-32,共3页
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营机制以预防公司运转失灵。
关键词 公司 治理结构 治理程序 经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科研自由的科研经费治理入法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蒋悟真 郭创拓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1,共10页
在迈向科研自由的过程中,一系列科研经费"松绑"政策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我国科研经费治理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航标"在彰显遵循科学研究规律与注重管理技术改善的同时又具有诸多局限性,如经费治理承袭"... 在迈向科研自由的过程中,一系列科研经费"松绑"政策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我国科研经费治理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航标"在彰显遵循科学研究规律与注重管理技术改善的同时又具有诸多局限性,如经费治理承袭"权力导向"与"管制思维"旧义等。认真对待这些难题,我国科研经费治理亟需由管理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政策性文件主导向更高位阶的专门性立法主导转变,坚持以保障科研权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维护良性科研经费治理秩序为立法宗旨,优化科研权力与科研权利之间的法权结构,重塑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支出财务报销制度、绩效评价机制以及信息公开制度,以期为我国科研经费治理入法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自由 科研经费治理 立法宗旨 法权配置 治理模式 治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审前程序的承载与解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天武 李懿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6,164,共8页
要解决中国当前刑事诉讼场域中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就要从刑事程序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承载力与解压力,通过诉讼设槛与程序分流对刑事案件进行过滤、筛选、屏蔽和消解,实现导向与过滤的双重价值。具体宜从... 要解决中国当前刑事诉讼场域中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就要从刑事程序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承载力与解压力,通过诉讼设槛与程序分流对刑事案件进行过滤、筛选、屏蔽和消解,实现导向与过滤的双重价值。具体宜从完善诉讼门槛设置、拓宽程序分流措施两方面入手,通过理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建立法定化、多元化和分阶段的证明标准体系,完善不起诉制度等程序分流制度与措施,实现刑事审前程序承载能力的最大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门槛理论 程序分流 程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场景下的程序正义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18
4
作者 丰怡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17,共20页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是我国近年来刑事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场景创新。在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场景下,智能量刑辅助技术的适用不仅与实体结果相关联,同时还与量刑程序深度融合,彰显出两种基本程序面向:在程序功能构造方面,其以规范量刑裁量...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是我国近年来刑事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场景创新。在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场景下,智能量刑辅助技术的适用不仅与实体结果相关联,同时还与量刑程序深度融合,彰显出两种基本程序面向:在程序功能构造方面,其以规范量刑裁量权为程序功能取向,以量刑算法决策为程序功能实现路径;在程序运行逻辑方面,则表现为“人机协同”型程序驱动模式以及“人主机辅”型程序责任分配格局。在此基础上,智能量刑辅助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有关量刑程序正义的三重结构性风险:即,理论层面的“传统正义理论解释力有限”、制度层面的“量刑算法决策正当程序机制阙如”、司法适用层面的“量刑裁判的人工智能算法依赖”。为保障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场景下程序正义及量刑程序规范化的实现,应当提出具有针对性且体系化的风险治理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引入“以人为本”的技术性正当程序正义理论,强化理论供给;立足新型算法权利,建构诉讼化的量刑算法决策程序,填补制度空白;将智能量刑辅助技术的适用限定在轻罪案件场域、设置智能量刑辅助意见异议听证程序,严格司法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 智能量刑辅助技术 量刑程序正义 量刑程序正义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银行内审职能: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由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促进内部管理,控制内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关于内审职能的研究受到了相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审部门建设、某... 由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促进内部管理,控制内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关于内审职能的研究受到了相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审部门建设、某项具体内审业务的开展、关于内审转型探索、内审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5个方面。这些成果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基础研究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可操作性不强,研究者素质不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治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对待嫌疑人与被告人——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的讨论 被引量:7
6
作者 谢进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9-181,共13页
无罪推定促使国家对犯罪实现通过程序的治理,催发刑事程序从传统向现代的结构转型与模式变迁,提出一揽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命题和基准,为如何对待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解答。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发生过四次大讨论,围... 无罪推定促使国家对犯罪实现通过程序的治理,催发刑事程序从传统向现代的结构转型与模式变迁,提出一揽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命题和基准,为如何对待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解答。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发生过四次大讨论,围绕无罪推定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无罪推定是否适用于我国、确立什么样的无罪推定原则和如何将无罪推定进行到底而展开。相关的讨论展现了国人对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和权利,对国家对待嫌疑人、被告人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对国家如何对待公民这一根本命题的重视,也展示了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立法、学术与实践的交织激励、相互影响的关系链和作用过程。当下中国,作为任何人均需要的无罪推定,仍然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需要以更为积极、开放和理性的姿态,将其确立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实目标,实施具体的国家人权行动,从刑事程序领域乃至宪政层面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国家与公民 程序治理 任何人的需要 学术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对待无罪命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进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刑事程序向来关注罪刑治理而边缘化无罪命题。然而,与定罪判定一样,无罪裁判也是刑事诉讼的一种自然结局。刑事程序的无罪命题是一个实践命题、制度命题和理论命题。立法与司法体系必须打造一种围绕无罪命题的程序治理机制,保障公民不... 刑事程序向来关注罪刑治理而边缘化无罪命题。然而,与定罪判定一样,无罪裁判也是刑事诉讼的一种自然结局。刑事程序的无罪命题是一个实践命题、制度命题和理论命题。立法与司法体系必须打造一种围绕无罪命题的程序治理机制,保障公民不被误卷入刑事程序以及将被误卷入其中的公民及时解放出来,恢复其清白与自由。围绕无罪命题的程序治理应当被构筑为一种自治、开放且富于反思性、执行力的制度体系,注重权力规制与正当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实践刑事诉讼法作为被告人大宪章的精神实质。同时,必须反思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寻求价值观革新、制度变革与政策优化,完善无罪命题的程序治理机制,并注重微观行动与个案层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命题 程序治理 制度正义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