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构建——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崧 张计龙 +4 位作者 苗青 任磊 毛梦丹 赵敏 张耀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4,共11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背景下,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应对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据治理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为指导,从高校图书馆数据工作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了包含战略...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背景下,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应对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据治理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为指导,从高校图书馆数据工作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了包含战略引领、治理内容、治理过程、平台工具、治理规范和组织架构六个要素的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实践为例,探讨数据治理的关键方法、挑战和应对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数据治理、数据赋能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据治理 数据标准化 数据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的内生安全治理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蒲泓宇 李洪晨 赵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虚假信息困境,文章基于内生安全理论构建治理框架并进行检验,框架核心在于整合虚假信息检测的异构技术,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搭建异构元件池,测算内生安全框架下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变化。研... 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虚假信息困境,文章基于内生安全理论构建治理框架并进行检验,框架核心在于整合虚假信息检测的异构技术,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搭建异构元件池,测算内生安全框架下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变化。研究发现:算法组合的优化和选择对提高系统检测效能至关重要;基于内生安全框架的策略需要构建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主动防御和响应,并开发治理工具集提升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虚假信息 内生安全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治理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健 梁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4-51,88,共9页
作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和区域发展新机制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解决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提供了新支撑。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具有较... 作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和区域发展新机制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解决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提供了新支撑。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契合性。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碎片化”的实践样态,构建了“主体—理念—机制—工具—目标”的治理框架。为了实现共育新质人才、共促产业发展的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据此可从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工具三个层面提出整体性治理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形成价值认同、建立信任关系、增强主体协作,优化绩效评估、完善政府保障、推进国际交流,提升数字素养、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数字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市域产教联合体 整体性治理 治理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溯源、规划治理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闫博 李思颖 尹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随着人民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引领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理清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成为迫切需要。从回溯人民城市理念脉络、剖析人民城市概念内涵出发,形成对人民城市的总体认识,从目标体系、治理逻辑、参与主体等方... 随着人民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引领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理清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成为迫切需要。从回溯人民城市理念脉络、剖析人民城市概念内涵出发,形成对人民城市的总体认识,从目标体系、治理逻辑、参与主体等方面总结提炼人民城市规划治理框架,尝试结合实践案例创新规划范式,为实现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规划治理框架 规划创新范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水价值重构与流域治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高峰 徐智礼 李佳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0,共11页
人们对水价值的片面认知和短视行为是造成流域水域面积萎缩、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秉持追根溯源、系统治疗的原则,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视角重新全面认知水的多元价值,探索流... 人们对水价值的片面认知和短视行为是造成流域水域面积萎缩、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秉持追根溯源、系统治疗的原则,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视角重新全面认知水的多元价值,探索流域治理创新模式,对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我国流域治理历史脉络的梳理,归纳不同历史阶段水价值认知状况及流域治水思路,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新时期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流域多元水价值内涵,构建了包含价值维、过程维、技术维、组织维、制度维的流域“五维”治理框架,提出了治理的关键行动路径。研究发现:水价值是多元化的且不同价值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水价值的认知影响着流域治理的创新。当前,水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水在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上的巨大价值却被忽略。与此同时,水生态价值的基础性、共享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流域治理必须是多主体的合作协同,且现代化的数智技术为流域的价值测度和协同治理提供有利条件。为此,创新多元水价值显性测度方法、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学习机制、打造全数据链路的协同治理决策平台是实现流域“五维”治理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水价值 流域 社会生态系统 重构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协同治理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义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0,299,共7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旅游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因此,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需要统筹政府政策顶层设计、行业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市场战略调整等方面构建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政府激励、行业聚力、企业齐心,多方协同共同推动我国医疗消费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良的医疗消费服务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医疗消费 消费回流 协同治理框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情报事实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俊 王延飞 徐扬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8,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等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推进负责任AI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对负责任AI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辨析。从情报事实的角度对全世界的人工智...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等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推进负责任AI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对负责任AI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辨析。从情报事实的角度对全世界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进行摹因刻画,提取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核心要素。[研究结论]梳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实践情况和美国国防政府部门对“负责任AI”的关切,提出了推进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理框架 负责任AI 核心要素 情报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炜 张玉滢 +1 位作者 刘勇 张瑞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防范其潜在风险,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素与主体要素的治理协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分为... 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防范其潜在风险,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素与主体要素的治理协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分为技术安全风险、社会伦理与法律风险、信息传播风险三类,并理清这些风险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其次,从数据资源、算力资源、算法模型三个方面分析治理的技术要素,并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治理的主体要素;再次,基于各阶段的风险表现以及技术与主体要素的分析,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最后,依托治理框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虚假信息传播案例和国家监管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展示了该框架的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治理 主体治理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治理框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2
9
作者 杨琳 高洪美 +1 位作者 宋俊典 张绍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4期65-69,共5页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创新促进了数据的业务化。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业务支撑到业务创新、从商业智能到决策指引,数据与业务相伴相生,大数据环境下的机遇与风险共存。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数据治理理论、方法和新的应用需求分析,提...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创新促进了数据的业务化。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业务支撑到业务创新、从商业智能到决策指引,数据与业务相伴相生,大数据环境下的机遇与风险共存。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数据治理理论、方法和新的应用需求分析,提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治理框架,包含数据治理目标、治理保障、治理域和治理方法论等。并分析大数据治理框架的应用,对组织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治理框架 数据质量 数据安全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框架及其检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波辉 彭向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39,共11页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治理范畴并给予效能评估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阐述治理内涵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梳理经典制度理论及相关文献,从治理维度、治理工具、治理措施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框架,即“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治理范畴并给予效能评估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阐述治理内涵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梳理经典制度理论及相关文献,从治理维度、治理工具、治理措施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框架,即“制度-能力”治理模型。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政策作为数据样本,运用文本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该治理框架进行定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能力”治理框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总体来看,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的效能显著提升。具体而言:第一,中国生态文明法规政策制定与实施呈“间断-均衡”态势,生态治理府际协同度较高;第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协同效应显著;第三,生态治理工具结构较为均衡和合理,治理工具之间的组合发力趋势日趋明显,但强制性制度工具仍占主导地位;第四,治理措施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并不均衡,措施的管制色彩依然比较明显。据此,从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视角,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协同性,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治理工具结构,着力提升顶层设计和思想引领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逐步降低强制性制度在中国生态治理工具集的占比;着力优化和均衡生态治理措施,逐步降低管制性生态治理措施的范围和强度,提升治理措施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治理框架 政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灾害系统性风险的治理框架及现实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高峰 朱锦迪 王慧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城市灾害呈现出链状、群状、多灾叠加的新特点,现有城市灾害风险的治理往往存在多灾种风险认识不清、单一治理模式失效、过程衔接不畅、现代化手段应用不足等诸多问题。从系统性风险认知视角,诠释了...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城市灾害呈现出链状、群状、多灾叠加的新特点,现有城市灾害风险的治理往往存在多灾种风险认识不清、单一治理模式失效、过程衔接不畅、现代化手段应用不足等诸多问题。从系统性风险认知视角,诠释了城市灾害系统性风险定义、内涵及特征;借鉴元治理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构建了城市灾害系统性风险的“元治+数治”治理框架,从共治平台、制度基础、服务机制三方面提出了数治时代城市灾害系统性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城市灾害风险的治理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城市单一灾种片面治理向多灾种系统性风险治理转变;二是从科层、市场、网络多元模式独立并存到“元治+数治”理念下科层、市场、网络多元模式整合协同的转变;三是从经验判断的灾害风险治理向大数据驱动的灾害系统性风险治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系统性风险 治理框架 治理 数字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在线教育智慧治理框架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娟 郑浩 +1 位作者 高振 邹轶韬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在线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完善终生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疫情催化,在线教育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狂欢”,“内卷”向家长和学生渗透,教育行业乱象频发。然而,自“双减”政... 在线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完善终生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疫情催化,在线教育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狂欢”,“内卷”向家长和学生渗透,教育行业乱象频发。然而,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K12培训资本迅速离场,教培机构也迎来了转型期。资本浪潮褪去,如何对“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在线教育行业进行良善治理,引导在线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该研究在吸收借鉴现代治理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将智慧治理理念引入在线教育治理领域,从组织、服务、技术、环境等角度提出在线教育智慧治理的路径,以求达到“善治”促和谐、“数治”提效率、“智治”增效能、“法治”求平等的和谐统一,进而为我国在线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智慧治理 治理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的碳排放约束机制与治理框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闫凤英 杨一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而探寻具有预防性、低成本、长期效益的碳减排途...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而探寻具有预防性、低成本、长期效益的碳减排途径是兑现我国气候承诺的前提与保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当前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碳减排途径的不完备性,提出结构调整式减排概念,并论证了空间规划作为具有引领性的结构调整式减排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碳约束作用,是达成区域长远碳约束目标的系统性、根本性途径。进而以“空间规划—城乡用地—碳排放效应”为核心视角,对空间规划应具有的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空间规划通过“边界管控”“用途管控”“位置管控”和“指标管控”四种基本的调控手段作用于城乡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强度四个维度的变化,形成对区域系统碳排放效应的控制。最后从“确立碳管控主体”“核算碳排放效应”及“制定碳约束方案”三方面构建起空间规划的碳排放约束框架,为空间规划履行碳约束职能、促进气候共同利益提出具体路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碳减排 结构调整 约束机制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下碳排放机理与治理框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强 张惠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城镇化是区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先导。因此,剖析人口城镇化下的碳排放机理,探寻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机制约束... 城镇化是区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先导。因此,剖析人口城镇化下的碳排放机理,探寻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机制约束,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在深入解析人口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下的碳排放分解框架,阐释了人口城镇化下碳排放机理与效应,探求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内部约束机制,进而构架了"五大驱动、三大主体、四大路径体系"的人口城镇化低碳治理框架,以探索推进人口城镇化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人口城镇化 内部约束机制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治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翟运开 王天琳 +3 位作者 杨一旋 路薇 高景宏 赵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1-483,528,共4页
面对精准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的大数据治理可充分实现数据价值,确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治理框架对大数据治理提供了指导性意义。本文分析了精准医疗数据的特点及其治理面临的问题,基于IBM数据模型,从大数据治理的战略目标、治... 面对精准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的大数据治理可充分实现数据价值,确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治理框架对大数据治理提供了指导性意义。本文分析了精准医疗数据的特点及其治理面临的问题,基于IBM数据模型,从大数据治理的战略目标、治理保障、治理域、实施和评估四个方面构建了面向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治理框架,并探讨了精准医疗大数据治理的实施,意在提升精准医疗领域的大数据治理能力,促进精准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大数据治理 治理框架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乡村治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锋 王俊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3,共15页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快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我国乡村社会现...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快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我国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面临治理主体权限模糊化、治理内容复杂繁琐化以及治理方式刻板形式化等多重困境。为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契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运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以“状态分析-机制构建-机制评估-机制改进”为主线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治理框架:计划阶段明确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村民协同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主体职能结构,依托“一建五治”模式推进治理创新;实施阶段积极优化基层体系结构、产业发展布局和集中建设布局打造党建“红色引擎”,通过平台建设、秩序重塑、信任机制和领导协调四方面形成多层次资源支撑保障机制,同时设立乡村现代化治理的差异化调整机制;检查和处理阶段强化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的应用,加入公众参与的视角,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重评估路径,满足乡村社会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治理框架的实施,提出乡村基层应继续推进多元协调治理,正确处理社会内部矛盾冲突,以“五治融合”扎实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 PDCA循环 治理框架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治理框架下的城市社区社会资本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燕 刘彦平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1,共3页
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构,既是社区治理高效和可持续推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后者的基本目标和真正内涵。社区治理的理论预设和践行程度作为制度前提和文化背景,对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构途径和存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 治理框架 社会资本 资本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辽宁省“塔腰”运动员教育治理框架及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维峰 李芃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3,共6页
新时期辽宁"塔腰"运动员的处境十分尴尬,生计举步维艰。为了更好地了解辽宁省"塔腰"运动员的生计境况,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在诠释了"塔腰"运动员的内涵及可持续生计内涵基础上从在役"塔腰"运... 新时期辽宁"塔腰"运动员的处境十分尴尬,生计举步维艰。为了更好地了解辽宁省"塔腰"运动员的生计境况,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在诠释了"塔腰"运动员的内涵及可持续生计内涵基础上从在役"塔腰"运动员和退役"塔腰"运动员两个群体多个问题对辽宁省"塔腰"运动员的生计境况做了扫描。并依据境况提出了辽宁省"塔腰"运动员教育治理的框架及其路径。"三全两双一求"教育治理框架的提出,不仅促进与完善了辽宁省三级训练体制,而且对保障辽宁省"塔腰"运动员未来生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腰”运动员 可持续生计 教育治理框架 训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嵌合治理框架的建构
19
作者 杨国莉 郭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72,共6页
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均嵌合于公司治理,三者有产生发展的同源性、根本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及工具上的交叉性。以内在一致性和价值逐层推进关系的目标结构做基础,构建关联密切的嵌合结构性框架。内部控制是出发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均嵌合于公司治理,三者有产生发展的同源性、根本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及工具上的交叉性。以内在一致性和价值逐层推进关系的目标结构做基础,构建关联密切的嵌合结构性框架。内部控制是出发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承担连接枢纽,成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间的桥梁,形成三者彼此制约的互动运转机制。本文建议,注重内部控制具体制度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互补,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颁布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以提高对嵌合治理框架的实际运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嵌合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理论溯源、改革意见和发展前景
20
作者 李亮 刘源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112,共14页
现行欧盟财政治理框架经历三十年的发展,仍然被广泛批评。学术界和欧盟及国际重要机构就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并提出了诸多改革建议,为欧盟委员会提出正式改革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各成员国对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存... 现行欧盟财政治理框架经历三十年的发展,仍然被广泛批评。学术界和欧盟及国际重要机构就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并提出了诸多改革建议,为欧盟委员会提出正式改革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各成员国对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存在分歧,且始终存在着三大矛盾问题,即保持财政可持续性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兼顾,“超国家主义”和“政府间主义”之间的权衡,欧洲“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之间的博弈。欧盟委员会已将改革意见的关键要素纳入了2024年财政政策指导之中,这在实质上推动了改革意见的落地。新的欧盟财政治理框架改革将是《稳定与增长公约》之后一次较为彻底的财政框架改革,将给予各国更大的财政调整空间,有利于在当前多重冲击下各国保持经济增长,并为世界各国提供有益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财政治理框架 财政规则 债务可持续性 结构性改革 公共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