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足迹的黑河近期治理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亿凡 唐德善 仲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3,共3页
以张掖市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法比较分析了黑河近期治理前后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指数。结果表明,近期治理后遏制了生态承载力下降的趋势,发展均衡性和持续性增强,证明黑河近期治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后评价 黑河近治理 张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光催化氧化的小微黑臭水体治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商放泽 许亮 +7 位作者 郎琪 余艳鸽 黎启贤 侯志强 辜晓原 薛信恺 雷坤 仇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小微水体被称作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关系治水成败,传统治理技术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需要清淤、环保性能差、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基于中时间尺度(治理期4个月、维护期9个月)水塘原位现场试验研究,提... 小微水体被称作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关系治水成败,传统治理技术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需要清淤、环保性能差、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基于中时间尺度(治理期4个月、维护期9个月)水塘原位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黑臭水塘水质,4个月的治理后水体透明度提高79.13%,溶解氧提高5.1倍,氧化还原电位提高1.44倍,COD、NH_(4)^(+)-N、TN和TP分别降低35.75%、69.74%、78.99%和39.47%;至9个月的维护期末,水体透明度提高了9倍,溶解氧提高了4.4倍,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1.66倍,COD、NH_(4)^(+)-N、TN和TP分别降低67.60%、96.93%、90.97%和65.79%。污染负荷削减量分析表明,该技术治理期削减COD、NH_(4)^(+)-N、TN、TP分别为176.72、52.46、78.60和5.53 mg/(m^(3)·d),维护期削减COD、NH_(4)^(+)-N、TN、TP分别为64.55、6.89、4.85和0.47 mg/(m^(3)·d)。表明新型光催化氧化综合治理技术不需要清淤即可实现原位修复,能量来源为自然光能,且通过集成石墨烯光催化网、生物填料、生态浮床、水下森林构建技术培育适宜于小微水体长效维持的水生态健康系统,可实现黑臭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治理环保、维护简便。该技术可用于原位环保消除小型相对封闭水体的黑臭并实现水质稳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 新型光催化氧化 水质 黑臭 治理期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R生物循环床的小微黑臭水体治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商放泽 贾娟华 +6 位作者 李兵 余艳鸽 黎启贤 侯志强 薛信恺 徐浩 周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59-265,共7页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水塘现场试验研究表明,3个月的治理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6倍,溶解氧提高了92.02%,NH_(3)-N升高了23.81%...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水塘现场试验研究表明,3个月的治理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6倍,溶解氧提高了92.02%,NH_(3)-N升高了23.81%,COD、TN和TP分别降低了61.11%、60.92%、81.25%;8个月的维护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5倍,溶解氧提高了72.57%,COD、NH_(3)-N、TN和TP分别降低了68.68%、52.38%、61.72%和75%。该技术治理期削减COD、NH_(3)-N、TN、TP分别为1428.32、7.86、144.95和6.33 mg/(m^(3)·d),维护期削减COD、NH_(3)-N、TN、TP分别为1173.42、7.75、120.00和4.54 mg/(m^(3)·d)。治理期后水塘溶解氧、COD、NH_(3)-N、TP提升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维护期后主要水质指标提升至地表水Ⅱ类及以上,但TN维持在地表水Ⅴ类,TN是制约水质提升的主要因素。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能消除小微水体黑臭,使水质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Ⅴ类及以上,维护简便,可用于消除粤港澳大湾区小型相对封闭水体的黑臭并实现水质稳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 FBR生物循环床 水质 黑臭 治理期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通风技术在综放工作面撤面期间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万伦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年第B06期27-27,29,共2页
汪家寨煤矿在综放工作面撤面期间采用下行通风方式治理瓦斯。介绍了治理方案及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及回撤架子路线巷道内的瓦斯超限问题。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撤面 治理 回收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达煤田煤层自燃动态变化和产生原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浩森 胡社荣 +4 位作者 杜婷 许嘉珊 汪恩满 陈培科 席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乌达煤田煤火燃烧历史和燃烧面积的动态变化分析,划分出了煤火产生和治理的四个阶段:1961~1980年,煤炭开采遗留煤井下自燃为主阶段;1980~2006年,小煤窑滥采和忽视煤火治理导致煤火蔓延阶段;2006~2009年,煤火不恰当治理导致再... 通过对乌达煤田煤火燃烧历史和燃烧面积的动态变化分析,划分出了煤火产生和治理的四个阶段:1961~1980年,煤炭开采遗留煤井下自燃为主阶段;1980~2006年,小煤窑滥采和忽视煤火治理导致煤火蔓延阶段;2006~2009年,煤火不恰当治理导致再生煤火,煤火更加扩张阶段,和2009年至目前的再次煤火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火产生的四大原因:开采遗留煤和煤柱煤自然氧化,瓦斯爆炸着火,小煤窑开采引发煤火和煤火治理期发生再生煤火。这一研究对乌达煤田的煤火治理及其对其他矿区的火灾治理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达煤田 煤自燃原因 煤火燃烧动态变化 治理期再生煤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中游生态影响后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亿凡 唐德善 王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针对黑河近期治理造成黑河中游用水量逐年减少的问题,运用AHP物元可拓模型,结合调查资料,综合评价了黑河近期治理对中游生态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近期治理对中游生态影响有利,仅局部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 AHP物元可拓模型 黑河近治理 中游生态 后评价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