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6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概念特征与问题应对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文龙 张其仔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信用体系、监管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和行业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内容。通过梳理国家与地方层面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的首要原因是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外部风险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模式以消除产业企业链式联系障碍为主;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关键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突破行政区域制约障碍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最大亮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多元治理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难以实现有效协同,自主可控治理目标易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隔离”,链长链主式治理易导致政府行政干预过度,政府促进创新共享与企业创新产权保护较难兼顾协调。因此,应逐步消除地区分割,缩小制度鸿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产业发展法治环境。同时,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应以促进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创新为治理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治理体系 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探析: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亮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更多类型的经济政策。考虑到非经济性政策可能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目标产生“误伤”,因而也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评估范畴。就可行性而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基于中国政策实践所提炼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可参考的学理基础。为了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高效推进,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基于“统一评估+自评估”的评估模式,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经济政策 非经济性政策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治理体系中的基层负担:生成、类型与改善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敏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当前学界对基层负担议题的相关讨论还大多局限于从“国家端”出发的单维视角,主要关注党政科层系统的内在运行紊乱因素,而较少关注到中国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对治理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压力及其对基层负担的加重效应。基... 当前学界对基层负担议题的相关讨论还大多局限于从“国家端”出发的单维视角,主要关注党政科层系统的内在运行紊乱因素,而较少关注到中国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对治理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压力及其对基层负担的加重效应。基于国家内部、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等三个维度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可将日常实践中的基层负担区分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性负担、经由自下而上表达的转派性负担、面向属地区域的内治理负担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展示性负担四种类型。依据“分类治理”思路,通过消除繁琐、厘清边界、增加能力和防止内卷等减负路径,可切实减轻四类基层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基层负担 减负 分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为导向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喜平 雷书天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特征,是其战略导向作用发挥的内在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牵引。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 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特征,是其战略导向作用发挥的内在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牵引。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进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在规范目标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安全水平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核心指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把握好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发挥的根本遵循,完善好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处理好政府治理同市场作用的内在关系,不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规划 战略导向作用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蓝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从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从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法治思维,进一步完善体育治理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宏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不应“缺少”中国体育现代化这一环节,而中国体育现代化同样需要法治作为保障,为此,推动体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将体育法治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思维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体育治理体系 《决定》 体育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
作者 邢广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7,共14页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为制度性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边疆治理制度体系,把我国边疆治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实际效能,从而实现边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全球性风险挑战与多维度治理体系构建
8
作者 彭绪庶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73,共12页
人工智能具有类人智慧性、广泛渗透性和要素替代性,其颠覆性创新既带来发展新机遇,也伴随着“科技异化”和“创造性破坏”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伦理失范、就业冲击和社会分化加剧等问题,... 人工智能具有类人智慧性、广泛渗透性和要素替代性,其颠覆性创新既带来发展新机遇,也伴随着“科技异化”和“创造性破坏”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伦理失范、就业冲击和社会分化加剧等问题,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全球性的风险挑战,需要针对当前碎片化的全球治理现状,从价值取向、国家关系、治理优先级、主体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容普惠发展 可持续发展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陈劲 吴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2,230,231,共12页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践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支撑。基于科技创新治理的内涵与本质,可深入分析其核心特征及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剖析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践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支撑。基于科技创新治理的内涵与本质,可深入分析其核心特征及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剖析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关键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价值导向;构建以创新资源统筹和多元主体协同为核心的组织模式;通过动态适配治理体系与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智慧治理能力;通过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最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实践逻辑应包括理论强化、主体培育、范式转变、组织重塑与持续变革五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取向选择
10
作者 王干 孙琨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7,共16页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不断优化。“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需实现从“污染治理”到“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转向、从“政策驱动”到“法治化、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从“末端治理”到“智慧化全过程管控”的技术驱动转变、从“规则接受者”到“治理引领者”的国际社会角色变化、从“碎片化管理”到“系统化治理”的治理效能转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
11
作者 邓力平 吴心妮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携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这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国际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携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这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国际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提供了分析角度。文章基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表现形式与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之深刻内涵,分析这一新格局新变化对国际税收关系的可能影响,探寻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的当前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防控返贫的治理体系构建和推进路径研究
12
作者 凌瑛 陈吉瑜 韩如雁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3期115-117,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防控返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提升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途径,亟须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控返贫治理体系。本文从理念、基础、核心和保障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以人为本与多元协同的理念构建、培育...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防控返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提升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途径,亟须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控返贫治理体系。本文从理念、基础、核心和保障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以人为本与多元协同的理念构建、培育教师乡土情怀的基础构建、提升贫困群体文化资本的核心构建,以及技术、政策、资金协同的保障构建。同时,从完善制度、产教协同、多元共进、资源共享等方面探讨推进路径,以增强职业教育防控返贫的实效性,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返贫防控 治理体系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的行业协会商会协同参与
13
作者 杨光 杨翠柏 张雪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1,共10页
行业协会商会作为政府、市场以及社会间的“最大公约数”,是衔接政府规制权、企业经营权与社会参与权的“结构性枢纽”,其治理效能的比较优势为:①相较于政府主体的行政科层局限,行业协会商会凭借行业信息集成能力与专业研判优势,能够... 行业协会商会作为政府、市场以及社会间的“最大公约数”,是衔接政府规制权、企业经营权与社会参与权的“结构性枢纽”,其治理效能的比较优势为:①相较于政府主体的行政科层局限,行业协会商会凭借行业信息集成能力与专业研判优势,能够突破环境决策中的“信息茧房”困境,形成更具回应性的风险预警机制;②相对于企业的逐利本性,行业协会商会在“利益差序格局”关系中不代入特定的具体微观利益视角,可通过制定环境技术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约等软法治理手段,有效调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③相较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松散化特征,行业协会商会是法人治理结构,在环境公共事务中展现出更优的组织化行动能力。行业协会商会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规范价值与制度功能,以其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力量本应在环境风险治理领域发挥作用,但实践中存在诸如“经济优先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观念冲突、环境立法的制度供给危机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有限与环境治理需求无限等困境,造成行业协会商会的应然功能与实然效能间存在显著张力。破解上述困境需构建“观念转型—制度重构—程序再造”三位一体的法治化路径,以激发行业协会商会的治理潜能:①观念转型是指厘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因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②制度重构即《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中考量赋能行业协会商会协同参与,地方环境具体立法中拓宽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空间;③程序再造需坚持有序化与有效性原则,明确行业协会商会事前、事中及事后参与具体细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行业协会商会 协同参与 绿色转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科研诚信外部治理体系重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若愚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科研诚信建设是大科学时代平衡科研自由与公共利益的核心举措。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系统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基础,深入剖析科研诚信外部治理体系碎片化现状,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概念不清、责任不明、惩戒失效。分析发现,科研共同体... 科研诚信建设是大科学时代平衡科研自由与公共利益的核心举措。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系统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基础,深入剖析科研诚信外部治理体系碎片化现状,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概念不清、责任不明、惩戒失效。分析发现,科研共同体自律性孱弱、科研事业公益性强、政策落地难等因素倒逼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科研诚信外部治理体系结合。基于此,科研诚信外部治理体系应完成治理对象、治理结构、治理手段3个方面的理念转向和路径变更,在治理对象方面,应通过横向二维与纵向四维相统一的方式立体化建构概念内涵;在治理结构方面,应以三重利益关系为核心层级化构建责任承担体系;在治理手段方面,应通过融合预防与惩戒的措施多元化构建治理机制。多举措共同推进治理理念从惩罚迈向预防、治理结构从行政管制模式迈向整体性治理模式,最终标本兼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科研生态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诚信 外部治理体系 整体性治理 科研自由 法治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5
作者 吕英宝 张立秋 +1 位作者 贾真 封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实践、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制度建设、体系有效性4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包括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参与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下共设置三级指标17个,四级指标33个。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可以客观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状况。并以北京市2016—2021年的数据为案例,对北京市6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地方立法和公众参与仍是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策略优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一欢 詹新宇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各地政府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引导下优化补贴策略,通过实施创新券政策,推动以企业...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各地政府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引导下优化补贴策略,通过实施创新券政策,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创新券提高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参与度,不仅促使企业自身增加研发投入,还扩大了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取知识资源的规模,最终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但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紧张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中,创新券的积极效果相对较弱。在进一步发挥多元主体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跨省兑换创新券,基于产学研合作具体场景,扩大可供企业兑换创新券的对象和业务范围,面向资金紧张企业实行“事前补贴+事后补助”的资金供给模式,将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政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新 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 补贴策略 创新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体育价值观引领下的知识创新与治理体系再造
17
作者 李树旺 陈浩云 车俊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共10页
人民体育理念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体育实践,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人民性-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体育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政策嵌入-... 人民体育理念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体育实践,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人民性-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体育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政策嵌入-主体赋权-效能协同”三维分析框架,探赜人民体育理念在新时代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生成机制、治理张力和实践转化效能。当前我国体育治理存在政策系统的结构性矛盾、主体实践的双重困境以及价值坐标的现代性困境等突出问题。基于此,研究从理论层面阐释了中国体育价值观从工具理性到人民本位的重大价值转向,解释了新时代体育知识创新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证了以人民需求为核心的体育治理逻辑。最后,研究提出坚守人民体育价值、激活多元主体共治、强化政策链闭环赋能机制、驱动数字化精准供给的体育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体育 人民性 体育治理 知识创新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协同与重心适配: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差异——基于京、浙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春来 包智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呈现出重心层级和权力结构的差异,因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具有可比较性。在北京P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J县“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案例比较中发现:区县层级的政治统合和属地一线治理需要上下联动... 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呈现出重心层级和权力结构的差异,因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具有可比较性。在北京P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J县“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案例比较中发现:区县层级的政治统合和属地一线治理需要上下联动才能够完成跨层级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运作,因而基层治理存在区县统合和一线协同双层样态,前者突出条线之间组织统揽,后者注重一线多主体的治理协同;条线行政下乡和治权属地化是区县政治统合促进一线治理提升的两种路径,前者通过行政机制塑造层级协同,后者则是权力结构优化和层级关系的制度化调适。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治权重心适配和上下联动,需建构基层跨层级、多主体“统合-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体系 区县政府 乡镇政府 体制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与“求稳”: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研究——以潍柴集团为例
19
作者 徐海卿 云乐鑫 +1 位作者 董晓语 杨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6,共15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进行探索,关注其治理体系的构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四类治理子体系,即以控制机制为核心的契约子体系、以信任机制为纽带的关系子体系、以效益机制为抓手的激励子体系和以学习机制为基础的知识子体系;第二,根据功能差异,子体系分为求稳式治理与求新式治理两类;第三,多种治理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多种治理模式组合且有主次之分。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内涵,拓展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边界,可为企业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体系 求稳式治理 求新式治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困境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浩洋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75-79,共5页
“三治融合”象征着乡村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体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通过协调和完善的制度,该体系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并最大化乡村社会公共利益。在研究乡村治理体系的演变和时代意义的基础上,... “三治融合”象征着乡村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体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通过协调和完善的制度,该体系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并最大化乡村社会公共利益。在研究乡村治理体系的演变和时代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三治融合”体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的引导功能,强化乡村自治的基础保障,完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的乡村德治氛围,以推动“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 现实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