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景尧先生治学之道论略——兼论“三结合”法则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意义
1
作者 刘振宁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4期80-92,共13页
孙景尧教授终身致力于比较文学的命题研究与学科发展,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从自我研究领域的突破中推求新径。尤其在生命的最后十载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频繁奔赴黔地进行田野考察和拓荒实践,提炼总结... 孙景尧教授终身致力于比较文学的命题研究与学科发展,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从自我研究领域的突破中推求新径。尤其在生命的最后十载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频繁奔赴黔地进行田野考察和拓荒实践,提炼总结出了中外理论、中外文本和田野调研“三结合”新法则。借助法则自在的互文同构关系,不仅实现了其个体治学方法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一批更具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而且在方法论上助推了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创新性发展。由“守正”“创新”“求是”“明道”四个递进维度切入,既能照见孙先生“勿为株守,拓新求真”的治学精神,又能洞见“三结合”法则的化生逻辑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景尧 治学之道 “三结合”法则 比较文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笔谈(上)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庆元 曹明海 +2 位作者 潘新和 刘淼 李节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共5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告诉中文系的学生怎样做语文教师,怎样教语文。目前,一共有六所师范院校设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告诉中文系的学生怎样做语文教师,怎样教语文。目前,一共有六所师范院校设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生招生点。以博士生导师为核心的团队应该说代表着该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博士生导师们对这门学科是如何定位的?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目前所从事的研究是什么?该学科博士生培养的现状如何?他们对新课程实施有什么建议?一大批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朋友对这些问题颇为关注。为解决教师朋友们的困惑,本刊邀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们,开展了一次笔谈,深入阐述上述问题。本期刊发这次笔谈的第一部分,下期刊发第二、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学论 治学之道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高等师范院校 博士生导师 新兴学科 博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笔谈(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庆元 曹明海 +2 位作者 潘新和 刘淼 李节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共6页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李节:可否介绍一下您的团队的组成情况,以及您和您的团队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或课题,将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治学之道 教学论 博导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是的传统,创新的精神——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哲学教授治学之道
4
作者 余少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授 高齐云 治学之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毛泽东哲学思想 传统 求是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论鲁迅治学之道
5
作者 毛晓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68,共6页
1936年10月24日,在鲁迅去世后的第五天,周作人写下了《关于鲁迅》(收《瓜豆集》)这篇文章。在文中论述了鲁迅的治学之道,话语多肯定、公允,将鲁迅治学的兴趣、出发点、严谨之处都写了出来,可见兄弟情谊之非同一般。在此周作人高... 1936年10月24日,在鲁迅去世后的第五天,周作人写下了《关于鲁迅》(收《瓜豆集》)这篇文章。在文中论述了鲁迅的治学之道,话语多肯定、公允,将鲁迅治学的兴趣、出发点、严谨之处都写了出来,可见兄弟情谊之非同一般。在此周作人高度评价了鲁迅的学问之道,并以详细的内容概括了鲁迅治学的一生。认为“鲁迅在学问艺术上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甲为搜集辑录校勘研究,乙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之道 鲁迅 人论 内容概括 周作人 学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文彬的治学之道
6
作者 袁浩 《江苏教育》 2019年第22期57-59,共3页
“与文彬先生相比,我们在‘教学’,文彬在‘治学’——治学者,行得更快,攀得更高!”作为潘文彬老师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位追随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亚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青年同行的心声,很有见地。
关键词 治学之道 潘文彬 教学实践 特级教师 追随者 江苏省 语文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治学之道
7
作者 王梓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第8期1-1,共1页
治学之道:理想、勤奋、毅力、方法、机遇. 理想是心灵上的太阳.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个好办法,是找一位你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作为竞赛对手,学习他,研究他,赶上他,最后超过他.有了这么一位对手,你就自然不会满足而是奋力追赶.诸葛... 治学之道:理想、勤奋、毅力、方法、机遇. 理想是心灵上的太阳.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个好办法,是找一位你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作为竞赛对手,学习他,研究他,赶上他,最后超过他.有了这么一位对手,你就自然不会满足而是奋力追赶.诸葛亮说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他不只是说说,也的确这样做了.陈寿说他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诸葛亮传》),可见他选的对手是谁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具体落实到每个阶段上,步步登高才能最后登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之道 步步登高 赶上他 文艺创作 康先生 巴斯德 使人 福楼拜 莫泊桑 自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浅谈俞剑华的治学之道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流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1期12-13,共2页
俞剑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主要放在整理、研究中国历代绘画史论上,著述极丰,即使在他辞世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亦很少有人出其左右。他为我国的艺术理论研究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业精于勤 治学之道 美术史论家 艺术理论研究 美术教育家 文化遗产 国画家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曾国藩的治学之道 被引量:1
9
作者 邱展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曾国藩 治学之道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司马迁 湘乡曾氏文献 桐城派 湘乡派 经世致用 各家之长 “大本大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许寿仁学术成就及治学之道
10
作者 鲍蔚敏 马佩莲 《江西中医药》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许寿仁 学术成就 治学之道 中医理论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浅析
11
作者 李施丹 《教师》 2013年第8期11-11,共1页
在课程改革道路中,如何有效对学科进行整改,调整理论构建战略,完善教学改革体制,充分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理念,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本文从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理论建构 治学之道 实践发展 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山先生治学之道”研讨会纪要
12
作者 陆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67,共6页
2016年6月13日下午,“吴山先生治学之道”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艺术院校的学者,工艺美术界和出版界的代表30余人,共同追述、探讨吴山先生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表达对先生的缅怀... 2016年6月13日下午,“吴山先生治学之道”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艺术院校的学者,工艺美术界和出版界的代表30余人,共同追述、探讨吴山先生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研讨会由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之道 南京艺术学院 纪要 院图书馆 艺术院校 学术成就 治学特点 出版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求新 系统深入——黎运汉先生的治学之道
13
作者 李军 赖海山 《云梦学刊》 1991年第1期99-102,共4页
十年繁荣,修辞学领域里探索之勤,收获之巨者,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黎运汉先生要算突出的一个。胡裕树先生称他“用力至勤,成果丰硕”,秦旭卿先生誉之为“修辞学界的劳动模范”。十年间黎运汉先生成书十三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 十年繁荣,修辞学领域里探索之勤,收获之巨者,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黎运汉先生要算突出的一个。胡裕树先生称他“用力至勤,成果丰硕”,秦旭卿先生誉之为“修辞学界的劳动模范”。十年间黎运汉先生成书十三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以及公关语言学等领域多有造诣。如此瞩目的成就,要归之于黎运汉先生开拓求新的探索精神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运汉 公关语言学 胡裕树 语体学 硕士生导师 十三部 学术论文 暨南大学 现代汉语 治学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苦明志,终为洪钟大吕:刘守华治学之道
14
作者 肖远平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6期58-62,共5页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终不可谖兮”,是每一位见过刘守华的学人刻骨镂心的记忆。刘守华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学术研究中潜心钻研、苦心孤诣,徜徉于丰富多彩而又独具魅力的民间故事中...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终不可谖兮”,是每一位见过刘守华的学人刻骨镂心的记忆。刘守华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学术研究中潜心钻研、苦心孤诣,徜徉于丰富多彩而又独具魅力的民间故事中,引前沿、填空白、构体系、闻瀛寰。他,既是“经师”,也是“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守华 刻骨镂心 民间故事 教育岗位 治学之道 洪钟大吕 事必躬亲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求学的目的及治学之道
15
作者 王烂曼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4-87,共4页
从扎稳根基,开启心智,用心求学三个方面阐述大学求学的目的及治学之道,希望大学生能明明白白上学。
关键词 成人 成才 情商 智商 逆商 治学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域高远文史观,治学惟功饮食道——赵荣光主编《中化饮食文化史》赏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建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赵荣光先生在新近出版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中,运用高瞻远瞩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厚实的历史学研究功底,系统而又清晰地阐明了他多年来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体系建立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和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饮食学科... 赵荣光先生在新近出版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中,运用高瞻远瞩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厚实的历史学研究功底,系统而又清晰地阐明了他多年来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体系建立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和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饮食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体系。在此拟就赵荣光先生《中华饮食文化史》进行粗浅的探讨与浅析,以期得到更多饮食文化研究同道的学习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荣光 饮食史 饮食文化 治学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庖丁解牛》与“治学”之道
17
作者 吴春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16-16,共1页
肖黎英同学问:《庖丁解牛》是庄周为阐明养生之道写的寓言。我们学生是不是也能从中悟出一些“治学”的道理来呢? 《庖丁解牛》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丁厨师在介绍自己宰牛的历史和技巧。课文的最后一段“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肖黎英同学问:《庖丁解牛》是庄周为阐明养生之道写的寓言。我们学生是不是也能从中悟出一些“治学”的道理来呢? 《庖丁解牛》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丁厨师在介绍自己宰牛的历史和技巧。课文的最后一段“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点明了道家鼻祖庄周写这则寓言的真正意图。但是“养生”是为了“求生”,我们从这则寓言里是确实可以悟出求生之道来的,正如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能像庖丁那样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也都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又何患事业无成、学业不就呢?所以,从《庖丁解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 寓言 养生之道 治学之道 客观规律 课文 积累经验 学习实践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道治学——张道一从教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出版
18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2-62,共1页
近日,潘鲁生、唐家路主编的《传道治学——张道一从教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思想综论”“治学之道”“艺术学记”“民艺研究”“设计评述”“学术人生”六部分,共46万字,收录了全国60余位专家... 近日,潘鲁生、唐家路主编的《传道治学——张道一从教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思想综论”“治学之道”“艺术学记”“民艺研究”“设计评述”“学术人生”六部分,共46万字,收录了全国6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的文章,回顾梳理了张道一先生在艺术教育、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工艺美术、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成就,并对张先生的教育思想、学术创新、治学方法、研究历程等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山东美术出版社 学术创新 治学方法 学记 治学之道 潘鲁生 美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谭戒甫先生治墨学之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运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4-717,共4页
谭戒甫先生几乎毕生从事《墨经》研究,旁及诸子其他、楚辞、金文,著作甚丰,成绩卓著。所著《墨辨发微》等墨学著作,构建了谭氏墨学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谭先生成功的奥秘主要是: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 谭戒甫先生几乎毕生从事《墨经》研究,旁及诸子其他、楚辞、金文,著作甚丰,成绩卓著。所著《墨辨发微》等墨学著作,构建了谭氏墨学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谭先生成功的奥秘主要是: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二“取重于辩学”,“穷神殚智”与“两个发现”;三“学过电机工程的基础”加上“涉猎旁门杂术”。此外,学问无穷尽,不断地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学术升华,这也是谭先生在数十年中的亲身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戒甫 墨学 体系 治学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为心宽 俗乃化机——林丰俗老师的为人与治艺之道
20
作者 张东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89-96,共8页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丰俗老师却已远去,老师平日的热忱,变成了今日遥远的寂静。也许,冷和热只是世间的名词,在一个没有纷扰的世界,老师再也不用去顾及世间的所谓炎凉,继续过着他一贯的闲适日子,一如远方的高山。正是这个距离,我却...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丰俗老师却已远去,老师平日的热忱,变成了今日遥远的寂静。也许,冷和热只是世间的名词,在一个没有纷扰的世界,老师再也不用去顾及世间的所谓炎凉,继续过着他一贯的闲适日子,一如远方的高山。正是这个距离,我却愈加清晰地看到其为人与治学之道。老师往日的教诲,常缅于怀,我一直想用文字表述此种情怀,但每次提笔,千头万绪竟无从说起,那且从"画如其人"说起吧。要谈论林丰俗的艺术,没有比"为人"这个话题更适合了,这也是业界对老师"画品如人"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治学之道 文字表述 教师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