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仁莲基于“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诊治脾胃病临证经验撷菁
1
作者 单崇武 徐仁莲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4期39-43,共5页
徐仁莲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思想为指导原则,治法上从升脾气与降胃气使升降相因,运脾气与养胃阴使燥润相济,疏肝气与调脾胃使疏调相和,达到平衡而“安”。该文从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治疗... 徐仁莲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思想为指导原则,治法上从升脾气与降胃气使升降相因,运脾气与养胃阴使燥润相济,疏肝气与调脾胃使疏调相和,达到平衡而“安”。该文从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治疗机制及临证经验4个方面系统总结徐仁莲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脾胃病 徐仁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中焦如衡”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镇 郑亮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98-99,共2页
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升降相宜,燥湿并济,寒热兼施,虚实相理等方面探讨清代名医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
关键词 胃炎 慢性 治中焦如衡 吴鞠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子良运用“治中焦如衡”理论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史圣华 李凯 +3 位作者 陈佳 吴佳红 莫日根 米子良(指导)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2期24-27,共4页
该文总结米子良教授运用“治中焦如衡”理论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脾胃位于中焦,脾胃升降有序则无病。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临床胃脘痛多见寒热错杂、脾胃虚寒证,治以辛开苦降、温中散寒。米子良教授临床创立胃和冲剂系列方,治疗胃... 该文总结米子良教授运用“治中焦如衡”理论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脾胃位于中焦,脾胃升降有序则无病。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临床胃脘痛多见寒热错杂、脾胃虚寒证,治以辛开苦降、温中散寒。米子良教授临床创立胃和冲剂系列方,治疗胃脘痛疗效较好,同时,其还重视调节患者生活及心理的平衡以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胃和冲剂 脾胃病 半夏泻心汤 治中焦如衡 米子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2
4
作者 方霜霜 苏晓兰 +3 位作者 瞿先侯 杨洋 郭宇 魏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67-69,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中焦平衡失调的基本病机。据此,主张着眼于整体,以辨证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中焦平衡失调的基本病机。据此,主张着眼于整体,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调理情志、和调寒热、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调整虚实五个方面来恢复中焦稳态,疗效显著。笔者将用药及调摄经验进行整理,举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中焦如衡 痞满 胃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雅文 李聚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4期28-29,共2页
该文从治中焦如衡角度,细查病因,辨证论治,介绍李聚林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李聚林认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证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证型,病机与情志不畅、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有关,基于"治中焦如衡&... 该文从治中焦如衡角度,细查病因,辨证论治,介绍李聚林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李聚林认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证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证型,病机与情志不畅、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有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提出木郁达之、清热和胃的治法,临证以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胃食管反流病 治中焦如衡 肝气犯胃 肝胃郁热 李聚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汤治胃病举隅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业吴 《国医论坛》 2020年第3期62-63,共2页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胃病常涉及脾。胃病虽病名繁杂,症状不一,但究其病机之根本,不外乎气机升降功能失调。笔者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寒热并用,自拟经验方升降汤治疗吐酸、痞满、胃痛等胃病,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 升降汤 气机升降 胃腑以通为补 治中焦如衡 医案医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