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麦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析
1
作者 李会文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153-157,共5页
本文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对我国油麦菜各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农药登记状况以及配套检测方法标准... 本文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对我国油麦菜各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农药登记状况以及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油麦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油麦菜农药登记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厌氧肥水灌溉对设施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石亚楠 刘鸣达 +2 位作者 张克强 赵君怡 王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5,共6页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污染来源,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猪场肥水设施灌溉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水稀释比例灌溉对油麦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猪场肥水与清水进行1∶2稀释灌溉(折算氮素投入量...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污染来源,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猪场肥水设施灌溉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水稀释比例灌溉对油麦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猪场肥水与清水进行1∶2稀释灌溉(折算氮素投入量为292 kg·hm-2)能够提高油麦菜存活率、叶片数和株高,且产量比对照施肥处理增加17.67%。与对照处理和其他稀释比例处理相比,该优化模式生产的油麦菜能够维持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抑制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并削减蔬菜植株内硝酸盐含量,油麦菜品质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且铜锌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油麦菜可溶性糖含量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肥水 灌溉 油麦菜 硝酸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石灰性紫色土壤油麦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益 王正银 +4 位作者 唐静 张晓玲 杨东 向华辉 李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3-193,共11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磷含量石灰性紫色菜园土不同磷(0,45,90,135,180,270kg/hm^2)施肥水平对油麦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施用磷肥均能显著提高油麦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9.5%~26.7%和8.1%~21.3%,均以P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磷含量石灰性紫色菜园土不同磷(0,45,90,135,180,270kg/hm^2)施肥水平对油麦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施用磷肥均能显著提高油麦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9.5%~26.7%和8.1%~21.3%,均以P4(180kgP2O5/hm^2)最高,且施用磷肥对油麦菜的增产效果以试验点1(含湖村)优于试验点2(含金村).磷肥施用量与油麦菜产量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试验点1油麦菜最高产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磷量为219和215kg/hm^2,试验点2为195和191kg/hm^2.试验点1各处理维生素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以P2 降幅最大(达15.8%,27.8%和14.0%),而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点2各处理油麦菜维生素C 含量呈上升趋势,以P4、P5 增幅较大(为6.3%和20.4%),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以P4 降幅最大(为35.0%和8.3%),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以P2 降幅最大(6.9%).两个试验点油麦菜全氮磷含量均以P4 最高,氮磷钾养分形态均分别以蛋白氮、非蛋白磷、非蛋白钾为主.各养分以钾素与油麦菜品质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试验点1油麦菜全钾含量与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试验点2油麦菜蛋白钾含量与维生素C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两个试验点油麦菜磷素利用率均以P1 最高(8.14% 和9.38%),P4 次之(4.64%和7.42%).综合油麦菜各指标效应认为,在本研究区域有效磷(30~60mg/kg)缺乏的石灰性紫色菜园土壤环境条件下,推荐施磷量为180kgP2O5/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 磷肥 油麦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填闲种植籽粒苋对油麦菜Cd和土壤Cd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谷佳林 苏世鸣 +4 位作者 陈延华 赵同科 魏丹 杜连凤 邹国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8-2204,共7页
为了分析评价农艺措施在叶菜类蔬菜生产过程中对阻控Cd污染方面的作用,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以油麦菜为试材,在高含量Cd设施土壤上,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连续2年研究不同施肥及填闲种植籽粒苋对油麦菜产量、Cd吸收及土壤Cd的影响。... 为了分析评价农艺措施在叶菜类蔬菜生产过程中对阻控Cd污染方面的作用,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以油麦菜为试材,在高含量Cd设施土壤上,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连续2年研究不同施肥及填闲种植籽粒苋对油麦菜产量、Cd吸收及土壤Cd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按照1∶1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油麦菜的产量;单施化肥不会导致土壤中总Cd的增加,但可促进植株对Cd的吸收。有机肥的大量施入存在土壤Cd累积的风险,而填闲种植籽粒苋可以有效防控这种风险。通过连续2年种植籽粒苋,试验各处理土壤Cd被带出11668.81~15800.39 mg·hm^-2。各施肥处理,土壤Cd净减少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施化肥处理(16219.03 mg·hm^-2)>鸡粪加化肥处理(10800.72 mg·hm^-2)>羊粪加化肥处理(8684.25 mg·hm-^2)>单施鸡粪处理(6423.05 mg·hm^-2)>单施羊粪处理(-3400.11 mg·hm^-2)。研究表明,综合考量产量、植株Cd含量及土壤Cd累积等因素,在油麦菜种植过程中采用鸡粪与化肥按照1∶1的比例配施并结合填闲种植籽粒苋是推荐的农艺种植措施,可实现土壤中的Cd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施肥 填闲 籽粒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雪 韩燕 +6 位作者 许晶冰 张玲 高飞虎 梁叶星 张雪梅 杨世雄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0.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贮藏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铭 徐福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为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日光温室田间试验ALA叶面喷施和土壤表面喷施以及ALA+N叶面施用对油麦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和土壤表面喷施均明显提高了油麦菜的光合速率、叶绿... 为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日光温室田间试验ALA叶面喷施和土壤表面喷施以及ALA+N叶面施用对油麦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和土壤表面喷施均明显提高了油麦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并改善了油麦菜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光合速率和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ALA+N叶面施用效果最佳,光合速率和产量分别提高34.7%和41.6%;外源ALA对油麦菜叶绿素含量和品质也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并且ALA+N效果最为明显,叶面喷施和土壤喷施ALA次之,但它们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油麦菜 光合特性 叶绿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易秀 徐景景 +1 位作者 魏茅 王育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污泥用量对油麦菜吸收Zn、Cu、Pb、Cd、As、Hg、Ni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期试验中,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所研究的油麦菜各指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污泥用量对油麦菜吸收Zn、Cu、Pb、Cd、As、Hg、Ni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期试验中,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所研究的油麦菜各指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污泥施用量在6 g.kg-1时,发芽率达到最大,为93%;油麦菜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污泥施用量9 g.kg-1时达最大,分别为1.93 cm2.株-1和0.88 cm2.株-2;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污泥施用量为6g.kg-1的处理中,分别为1.39mg.g-1,7.90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污泥施用量为9 g.kg-1的处理中,为25.38 mg.g-1。(3)第二期残效试验中不同污泥处理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与第一期试验相似,但总体上不同处理各指标的测定值大于第一期试验,出现最大值的污泥处理量滞后。(4)通过对不同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污泥有利于油麦菜生长和提高品质的最佳施用范围为6~9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施用量 油麦菜 生理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国春 李瑞娟 +2 位作者 刘同金 杨万海 于建垒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油麦菜中的半衰期为2.6~2.9 d,药后14 d消解96%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5~8.2 d,药后14 d消解73%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油麦菜中的半衰期为2.6~2.9 d,药后14 d消解96%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5~8.2 d,药后14 d消解73%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油麦菜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推荐该药在油麦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油麦菜 土壤 残留动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丽静 韦强 +1 位作者 叶孟亮 武冬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油麦菜为试材,分别采用微孔保鲜袋与聚乙烯(PE)保鲜袋包装后,分别置于4.0℃和常温(22.5℃)下测定O2浓度、CO2浓度、失重率、黄化率、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油麦菜为试材,分别采用微孔保鲜袋与聚乙烯(PE)保鲜袋包装后,分别置于4.0℃和常温(22.5℃)下测定O2浓度、CO2浓度、失重率、黄化率、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低温(4.0℃)下油麦菜的保鲜效果更好,PE保鲜袋与微孔保鲜袋对油麦菜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均能有效延长油麦菜的贮藏期,常温下(22.5℃)可延长油麦菜贮藏期至5d左右,低温下可延长至15d左右。微孔保鲜袋和PE保鲜袋均可以降低油麦菜的失水率,延缓腐烂现象的发生。其中,PE保鲜袋能有效降低油麦菜腐烂率、失水率及黄化率,并控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微孔保鲜袋能有效维持油麦菜的适宜贮藏气体环境、控制VC含量的下降,延缓黄化现象的发生。[结论]PE保鲜袋与微孔保鲜袋对油麦菜均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为生产上油麦菜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保鲜袋 聚乙烯保鲜袋 贮藏温度 油麦菜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氧量对油麦菜生长、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继梅 田军仓 张瑞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5,共6页
通过大棚立体种植油麦菜试验,以灌溉水中溶氧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不同溶氧量(T1处理6.8 mg/L、T2处理8 mg/L、T3处理7.4 mg/L、T4处理1.2 mg/L)对油麦菜生长量、光合指标、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溶氧量对油麦... 通过大棚立体种植油麦菜试验,以灌溉水中溶氧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不同溶氧量(T1处理6.8 mg/L、T2处理8 mg/L、T3处理7.4 mg/L、T4处理1.2 mg/L)对油麦菜生长量、光合指标、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溶氧量对油麦菜株高、叶片数和茎粗有显著性影响;各处理株高均值次序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叶片数均值次序与株高的相同;(2)不同溶氧量对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对胞间CO2摩尔分数影响并不显著;(3)不同溶氧量对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影响显著,T2处理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分别为56.25、10.71 g;T4处理的最小,分别为42.64、3.52 g;T1、T2、T3处理与T4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13.2%、22.6%、28.3%。以产量为研究目标时,7.4 mg/L溶氧量+灌水定额45 m3/hm2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溶氧量 油麦菜 光合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对鲜切油麦菜杀菌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佰清 赵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油麦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选取输入电压、照射次数、照射距离为响应因素,杀菌率为响应值,研究脉冲强光对鲜切油麦菜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输入电压2 500 V、照射次数30次、照射距离9.4 cm时,脉冲强光对鲜... 以油麦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选取输入电压、照射次数、照射距离为响应因素,杀菌率为响应值,研究脉冲强光对鲜切油麦菜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输入电压2 500 V、照射次数30次、照射距离9.4 cm时,脉冲强光对鲜切油麦菜表面杀菌效果最佳,杀菌率可达到99.78%。并且,脉冲强光杀菌处理对油麦菜切片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 鲜切油麦菜 杀菌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油麦菜越冬茬密植间拔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云 谢冰 林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油麦菜 日光温室 越冬茬 密植 北方地区 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油麦菜生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婷 彭琳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365-5366,共2页
[目的]随着盐碱地面积的增加,植物在盐碱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越发受到重视。[方法]以油麦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油麦菜生理生长情况。[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麦菜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枯黄,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对细胞膜破坏严... [目的]随着盐碱地面积的增加,植物在盐碱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越发受到重视。[方法]以油麦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油麦菜生理生长情况。[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麦菜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枯黄,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对细胞膜破坏严重。在高浓度盐分条件下,根系和植株生长缓慢。在225 mmol/L NaCl浓度下,植株最终死亡。[结论]油麦菜不适合高盐环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油麦菜 生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对油麦菜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辉兰 余炳锋 +3 位作者 廖彩凤 李忠芳 胡宁 唐政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探讨解磷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以自主筛选保藏的4株解磷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解磷菌对油麦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4株解磷菌对油麦菜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W-3菌株处理对油麦菜的促生效果最好,不仅油麦菜的株高明显高于其... 为了探讨解磷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以自主筛选保藏的4株解磷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解磷菌对油麦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4株解磷菌对油麦菜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W-3菌株处理对油麦菜的促生效果最好,不仅油麦菜的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且其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比CK增加40.26%、58.02%和33.33%,其次是W-1菌株处理,其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比CK增加11.17%、35.80%和33.33%;对油麦菜采收后盆栽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W-3和W-1菌株处理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1.39和40.22 mg/kg,分别比CK高9.96%和6.85%,pH值分别为7.70和7.72,分别比CK降低3.14%和2.89%。因此,解磷菌可分泌致酸物质导致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从而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以W-3菌株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W-1菌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解磷菌 促生作用 有效磷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季铵盐对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红辉 张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3期286-286,共1页
文章采用单因素对照的方法,利用培养皿模拟油麦菜的生长环境,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杂多酸季胺盐溶液对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杂多酸季铵盐 油麦菜种子 浓度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_0-γ射线对四季油麦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伟 强继业 《青海农林科技》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用不同剂量60C0-γ射线辐射四季油麦菜种子,研究射线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芽长和辐射剂量呈正相关。总之通过辐射处理可以促进四季油麦菜的生长,通过辐射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40Gy的... 用不同剂量60C0-γ射线辐射四季油麦菜种子,研究射线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芽长和辐射剂量呈正相关。总之通过辐射处理可以促进四季油麦菜的生长,通过辐射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40Gy的辐射剂量可以很好的促进发芽率和种子生长,但是80Gy以上就会产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油麦菜 辐射 发芽率 芽长 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麦菜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力 董高丽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08-213,共6页
采用微波法提取油麦菜中多酚,利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表征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从油麦菜中提取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45%,微波时间为90s,微波功率为60 W,m(油麦菜)∶m(乙醇)=1... 采用微波法提取油麦菜中多酚,利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表征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从油麦菜中提取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45%,微波时间为90s,微波功率为60 W,m(油麦菜)∶m(乙醇)=1∶40。油麦菜中多酚提取量为14.03mg/g,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多酚 微波法 酒石酸亚铁 抑菌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浓缩元素营养剂在设施油麦菜上的应用初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宝岩 高伟 +4 位作者 李明悦 宁晓光 江帆 郭杰 隋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17年第6期1-2,8,共3页
进行CMD浓缩元素营养剂喷施设施油麦菜试验,研究其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喷施叶面肥比较,喷施CMD溶液油麦菜平均增产13.4%,增收1 189.1元·667m^(-2);显著改善和提高油麦菜品质,其中Vc含量提高了14.9%~28.... 进行CMD浓缩元素营养剂喷施设施油麦菜试验,研究其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喷施叶面肥比较,喷施CMD溶液油麦菜平均增产13.4%,增收1 189.1元·667m^(-2);显著改善和提高油麦菜品质,其中Vc含量提高了14.9%~28.3%,平均提高20.9%;硝酸盐含量降低8.0%~28.6%,平均降低19.6%;Ca、Fe、Mn、Zn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喷施1 500倍农用CMD溶液和1 500倍CMD原液效果尤为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增收19.2%和17.7%,Vc含量分别提高了28.3%和23.4%,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8.6%和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D浓缩元素营养剂 设施 油麦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油麦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春晖 张桂然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2期26-26,共1页
1油麦菜的生物学特征 油麦菜又名莜麦菜,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栽种在阳台上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关键词 油麦菜 一年生草本植物 技术 栽培 室内 生物学特征 观赏植物 莜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香油麦菜
20
作者 张合龙 徐兆生 谢丙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纯香油麦菜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