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油酸甘油酯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辛嘉英 陈林林 +3 位作者 张蕾 张颖鑫 吴小梅 夏春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9,共6页
采用Novozym 435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阿魏酸乙酯和三油酸甘油酯的转酯反应,发现水活度(aw)明显影响转酯反应,阿魏酸油酸甘油酯产率在水活度<0.01到0.75范围内随着水活度的增加而提高。推测三油酸甘油酯的去油酰化是... 采用Novozym 435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阿魏酸乙酯和三油酸甘油酯的转酯反应,发现水活度(aw)明显影响转酯反应,阿魏酸油酸甘油酯产率在水活度<0.01到0.75范围内随着水活度的增加而提高。推测三油酸甘油酯的去油酰化是该转酯反应的限速步骤。为了提高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同时减少底物水解,采用向介质中添加甘油的方法取代提高水活度的方法。当甘油和底物三油酸甘油酯的物质的量比达1∶3时,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达29.0%。采用减压旋转蒸发去除副产物乙醇可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确定的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油酸甘油酯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mol三油酸甘油酯,1.0 mmol阿魏酸乙酯,0.67 mmol甘油,110 mg Novozym 435脂肪酶,反应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01MPa,反应时间为72 h,此时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可达59.5%。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多次,活性没有明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乙酯 阿魏酸油酸甘油酯 甘油 Novozym435脂肪酶 油酸甘油酯 减压旋转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单油酸甘油酯制备功能性1,3-甘油二酯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楚楚 熊辉煌 +4 位作者 龚斌 喻芸 冯越 梁媛 朱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共5页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迁移 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乙酯 油酸甘油酯 脂肪酶T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复配型柴油抗磨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小刘 雷克林 +1 位作者 夏明桂 栾丽君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实验室用四球机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及油酸单酯类化合物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油酸与丙三醇(两者摩尔比为1∶1.2)合成单油酸甘油酯后与植物油酸进行复配制得一种含多种极性官能团的低酸值柴油润... 在实验室用四球机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及油酸单酯类化合物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油酸与丙三醇(两者摩尔比为1∶1.2)合成单油酸甘油酯后与植物油酸进行复配制得一种含多种极性官能团的低酸值柴油润滑抗磨剂A1,用四球机评价了其性能,并与国内两种市售柴油抗磨剂SH-1及HB-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抗磨剂的添加量均大于100μg/g时,A1的润滑效果要优于SH-1和HB-3;当A1加入量为100 ~300 μg/g时,可使刚球的磨斑直径从520μm降至358μm,且不改变加氢裂化柴油的闪点、凝点及冷滤点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 植物油酸 四球机 加氢裂化柴油 抗磨剂 复配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抗胃粘膜损伤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红 王敏伟 +1 位作者 薛淑英 魏秀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考察了三油酸甘油酯对无水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抗aspirin、reser pine所致小鼠胃溃疡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三油酸甘油酯抗溃疡作用的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三油酸甘油酯可降低上述各模型中大鼠及小鼠的溃疡指数 ,... 考察了三油酸甘油酯对无水乙醇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抗aspirin、reser pine所致小鼠胃溃疡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三油酸甘油酯抗溃疡作用的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三油酸甘油酯可降低上述各模型中大鼠及小鼠的溃疡指数 ,其作用是以增强胃的防御因子为主 .主要机制研究表明 ,三油酸甘油酯是通过促进胃内前列腺素E2 (PGE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粘膜损伤 细胞保护 油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及单硝酸异山梨酯载入量对单油酸甘油酯液晶体系相图及体外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星一 马迪 +2 位作者 郑亚真 许梁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1-586,共6页
考察油酸(OA)及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载入量对单油酸甘油酯(GMO)液晶体系相图及药物释放的影响。制备GMO/H_2O,GMO/H_2O/ISMN和GMO/H_2O/OA 3种液晶体系的相图,考察了GMO的吸水行为及ISMN从GMO液晶载药体系的释药特性。结果表明,药物从... 考察油酸(OA)及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载入量对单油酸甘油酯(GMO)液晶体系相图及药物释放的影响。制备GMO/H_2O,GMO/H_2O/ISMN和GMO/H_2O/OA 3种液晶体系的相图,考察了GMO的吸水行为及ISMN从GMO液晶载药体系的释药特性。结果表明,药物从GMO中的释放属于扩散释放,ISMN载入量的升高加快液晶体系的释药速率,而油酸载入量的增加使释药减慢。本研究为GMO液晶体系的载药及附加剂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 液晶 单硝酸异山梨酯 油酸 相图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卫飞 周瑢 +3 位作者 王永华 杨博 林福兰 张水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应温度60℃。放大反应体系,对反应产物中的CL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其含量可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共轭亚油酸 固定化脂肪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三油酸甘油酯CRC模拟物对新闻纸湿部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光磊 何北海 +3 位作者 钱丽颖 刘文波 寻春珍 刘焕彬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了一种机械分散方法制得了呈胶体态的树脂成分(CRC,Colloidal Resin Component)模拟物,并考察了模拟物对新闻纸抄造常用助留体系(PEO/PFR,PEI/CPAM)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油酸模拟物、三油酸甘油酯模拟物对系统中Zeta电位、阳离子需求... 采用了一种机械分散方法制得了呈胶体态的树脂成分(CRC,Colloidal Resin Component)模拟物,并考察了模拟物对新闻纸抄造常用助留体系(PEO/PFR,PEI/CPAM)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油酸模拟物、三油酸甘油酯模拟物对系统中Zeta电位、阳离子需求量和一次留着率等参数的影响,并对两种模拟物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油酸甘油酯 CRC模拟物 新闻纸 湿部化学特性 造纸 ZETA电位 阳离子需求量 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对抗氨水诱发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曹红 王敏伟 +1 位作者 甘乐凌 李艳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考察了三油酸甘油酯 (TL)对长期饮用 0 0 15 %氨水所诱发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结果表明 ,灌胃TL0 4及 0 8g/kg ,可使粘膜及壁细胞的损伤、胃体部及胃窦部的炎细胞浸润症状、粘膜及PAS阳性层厚度。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油酸甘油酯 氨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状态下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雪 李万振 +2 位作者 宋鹏 刘鑫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CLA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CLA:甘油)、反应压力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反...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CLA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CLA:甘油)、反应压力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40min、反应物物质的量比2:1、反应压力13MPa,在优化出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的CLA转化率为96.3%,所得CLA甘油酯为淡黄的油状透明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 共轭亚油酸(CLA)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LA甘油酯) CLA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接触镜材料与三油酸甘油酯的亲合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3 位作者 尹国强 廖列文 贾振宇 张翠荣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0,共3页
以N-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本体共聚法制备共聚物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通过材料样品在三油酸甘油酯溶液中浸泡前后的浓度变化,计算沉积量,评价人眼泪液组分... 以N-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本体共聚法制备共聚物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通过材料样品在三油酸甘油酯溶液中浸泡前后的浓度变化,计算沉积量,评价人眼泪液组分三油酸甘油酯在共聚物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上的沉积作用.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的沉积量随溶液浓度增大、沉积温度升高、沉积时间延长而增大;共聚物水凝胶材料中N-乙烯吡咯烷酮组分的含量越大,沉积量越大;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丁酯组分导致三油酸甘油酯的沉积量减小,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角膜接触镜 油酸甘油酯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其改善柴油润滑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公召 马超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664-669,共6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携水剂,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合成了二油酸甘油酯与三油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实验考察了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携水剂,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合成了二油酸甘油酯与三油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实验考察了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是:n(丙三醇)∶n(油酸)=0.7∶1;反应温度155~160℃;反应时间9h;催化剂用量5%;甲苯(携水剂)用量20%,在此条件下油酸的酯化率达99.4%,产物的酸值(mg·KOH/g)<2。用HFRR法评定产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在低硫柴油中添加300mg/kg时,磨斑直径从830μm降至386.6μm,且不影响低硫柴油的其他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 合成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三油酸甘油酯CRC模拟物对新闻纸成纸性质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赵光磊 何北海 +3 位作者 钱丽颖 寻春珍 刘文波 刘焕彬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新闻纸纸料系统中 ,树脂是机械浆 (包括磨石磨木浆和热磨机械浆 )的有害组分之一 ,树脂障碍也是新闻纸厂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闻纸厂白水封闭程度的日益提高 ,树脂积累的问题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此外脱墨浆的采用也会引入... 在新闻纸纸料系统中 ,树脂是机械浆 (包括磨石磨木浆和热磨机械浆 )的有害组分之一 ,树脂障碍也是新闻纸厂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闻纸厂白水封闭程度的日益提高 ,树脂积累的问题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此外脱墨浆的采用也会引入一部分对系统不利的物质。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机械分散方法制得了呈胶体态的树脂成分 (CRC ,ColloidalResinComponent)模拟物 ,并在试验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CRC对新闻纸成纸的抗张强度、撕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油酸甘油酯CRC模拟物 新闻纸 成纸性质 树脂障碍 抗张强度 撕裂度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线酯交换测定啤酒原料的亚油酸甘油酯
13
作者 杨理章 樊伟 +6 位作者 郝俊光 陆健 陈华磊 闫鹏 董建军 尹花 余俊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0-64,共5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ME-GC-MS/MS)在线酯交换建立了定量分析啤酒原料(麦芽和大米)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酯交换及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线酯交换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2.0mL样品稀释液添加0.75mL氢氧化钾...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ME-GC-MS/MS)在线酯交换建立了定量分析啤酒原料(麦芽和大米)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酯交换及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线酯交换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2.0mL样品稀释液添加0.75mL氢氧化钾/甲醇(10.7mmol/L)和1.0g氯化钠,用85μmPA萃取头在65℃下酯交换和萃取60min。为降低基体效应对定量准确性的影响,以三亚油酸甘油酯为外标分别建立了麦芽和大米的标准曲线。该方法在麦芽和大米中检出限为0.132、0.579μg/g,三亚油酸甘油酯加标回收率为116%和114%。此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所需样品量少、准确性高、操作过程简便,适用于啤酒原料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日常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酯交换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啤酒原料 油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对聚乙烯棚膜的防雾性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韦佳程 罗学刚 +1 位作者 林晓艳 张红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3,共3页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向其中加入单油酸甘油酯,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吹塑出了厚度约为0.11mm的棚膜,研究了单油酸甘油酯对聚乙烯棚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油酸甘油酯有较好的防雾效果;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棚膜的水滴接触角减小,...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向其中加入单油酸甘油酯,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吹塑出了厚度约为0.11mm的棚膜,研究了单油酸甘油酯对聚乙烯棚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油酸甘油酯有较好的防雾效果;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棚膜的水滴接触角减小,水浴法防雾时间增长;但与此同时,单油酸甘油酯的加入降低了棚膜的透光率和力学强度。当单油酸甘油酯的添加量为2%时,棚膜在60℃水浴中的防雾时间达到183 h,而普通聚乙烯棚膜的防雾时间只有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 聚乙烯 棚膜 防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催化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灵燕 刘元法 +2 位作者 徐振波 孟宗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35,共3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硬脂酸与高油酸植物油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OS)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OS、1,2-二硬脂酸-3-油酸甘油酯(SSO)和三硬脂酸甘油酯(S...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硬脂酸与高油酸植物油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OS)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OS、1,2-二硬脂酸-3-油酸甘油酯(SSO)和三硬脂酸甘油酯(SSS)含量的影响。以SSO和SSS含量较低而SOS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0%,底物摩尔比4∶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5℃。在该条件下反应产物中SOS含量为39.58%,SSO含量为1.18%,SSS含量为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 13 -特异性脂肪酶 酸解 Ag+-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留 陈盈 林金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4,共6页
针对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3步连续可逆酯交换反应,采用基团贡献法和其他计算方法估算各组分的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以及在298.15~428.15K时各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各步反应和总... 针对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3步连续可逆酯交换反应,采用基团贡献法和其他计算方法估算各组分的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以及在298.15~428.15K时各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各步反应和总反应的热效应都不大,第2,3步反应的焓变值随温度变化很小,第1步反应和总反应的焓变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步反应和总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都大于零,且随温度升高都呈略有增大的趋势;三步反应和总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都小于1,且第1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略微增大,其余两步反应和总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都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油酸甘油酯 甲醇 酯交换反应 基团贡献法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测定三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韩凤 郭春景 +2 位作者 叶永康 罗水忠 姜绍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5,共6页
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电化学传感器单元。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C)研究了三油酸甘油酯在脂肪酶修饰SPE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甘油酯的最优条件,建立了测定三油酸甘油酯浓度的电化... 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电化学传感器单元。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C)研究了三油酸甘油酯在脂肪酶修饰SPE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甘油酯的最优条件,建立了测定三油酸甘油酯浓度的电化学方法。其中CV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 g.L-1,检出限为2.5 mg.L-1;CC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50 g.L-1,检出限为0.2 mg.L-1。以CV法考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6个葵花籽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电极 脂肪酶 油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酯交换制取脂肪酸甲酯和碳酸甘油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娇 冯树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和Benson基团贡献法对大豆油中的三油酸甘油酯和碳酸二甲酯进行酯交换制取碳酸二甘油酯和碳酸二甘油酯水解制取碳酸甘油酯的两个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给出了298.15~1 000 K的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和Benson基团贡献法对大豆油中的三油酸甘油酯和碳酸二甲酯进行酯交换制取碳酸二甘油酯和碳酸二甘油酯水解制取碳酸甘油酯的两个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给出了298.15~1 000 K的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第一反应过程包括4步反应,计算数据显示,在第一反应过程中,生成碳酸二甘油酯的反应为整个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该反应在400K时才可自发进行.由此推断,三油酸甘油酯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应在400K以上进行.碳酸二甘油酯水解生成碳酸甘油酯的第二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油酸甘油酯 酯交换 热力学分析 碳酸甘油酯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丹 陈启明 +1 位作者 周煊 赵庆玲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9,24,共5页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质量分数为0.5%VC、0.1%VE、0.05%柠檬酸三钠、0.7%甘草抗氧化剂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促酯交换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20
作者 耿温馨 孟宗 +2 位作者 李进伟 蒋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49,共5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量较低而BOB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Lipozyme RM IM添加量10%(以底物质量计),底物(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摩尔比2∶1,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65℃,酶的初始水分活度由LiCl饱和盐溶液控制。在理想的工艺条件下,反应产物中BOB含量为25.25%,甘油二酯含量为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 1 3-特异性脂肪酶 酶促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