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遗传分析 |
丁锦平
韩柱强
周瑞阳
高国庆
杨玉萍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2
|
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遗传研究 |
丁锦平
|
《花生学报》
|
2011 |
7
|
|
3
|
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遗传研究 |
丁锦平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花生油酸/亚油酸(O/L)比值的AFLP分子标记筛选 |
丁锦平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SO_4^(2-)/La_2O_3-ZrO_2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 |
陈淑芬
甘黎明
史文权
|
《应用化工》
CAS
CSCD
|
2006 |
3
|
|
6
|
Ru/Al_2O_3催化植物油异构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
刘书来
张生
王勇
徐学兵
丁玉庭
|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花生AhFAD2-1基因与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关系 |
迟晓元
郝翠翠
陈明娜
潘丽娟
陈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梁成伟
禹山林
|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8
|
瑞士乳杆菌L7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9
|
L.helveticus L7生物转化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结构分析 |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几个优异花生种质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比值评价 |
吴兰荣
栾文琪
韩淑梅
|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1
|
产共轭亚油酸瑞士乳杆菌L7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
朱义松
刘晓华
曹郁生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花生油脂油酸与亚油酸比值测定时脂肪酸甲酯溶液制备方法研究 |
姜曙光
雷红霞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7 |
1
|
|
13
|
共轭亚油酸的微乳及其性质研究 |
颜秀花
许伟
邵荣
王正武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4
|
河南省麦套花生数量性状与油亚比(O/L)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华福平
张毅
李晓亮
张志民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
3
|
|
15
|
高O/L值出口专用型花生新品种濮科花1号的选育 |
聂红民
荆建国
郭继民
赵平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6
|
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李新平
徐志军
蔡岩
郭建斌
黄莉
任小平
李振动
陈伟刚
罗怀勇
周小静
陈玉宁
吴明煜
姜慧芳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7
|
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郑农花9号的选育 |
杨海棠
陈华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8
|
不同种植模式和贮藏时间对花生油亚比的影响 |
李军华
谷建中
金建猛
任丽
蔡君玲
李阳
范君龙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9
|
大鼠肝脏脂氧合酶活性及其协同氧化联苯胺能力的实验研究 |
蔡原
万伯健
A.P.Kulkarni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3 |
1
|
|
20
|
复播龙生型花生F_1和F_2代脂肪酸的比较研究 |
张宁洁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