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评价与微观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雷天猛
王秀军
+1 位作者
王姗姗
曹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增强驱油用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了一种具有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溶液特性及其驱油效果。在温度90℃、矿化度20000 mg/L条件下,利用Brookfiled黏度计和安东帕高温高压流变仪MCR...
为增强驱油用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了一种具有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溶液特性及其驱油效果。在温度90℃、矿化度20000 mg/L条件下,利用Brookfiled黏度计和安东帕高温高压流变仪MCR,评价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与2种未改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差异;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分析了上述3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通过微观驱油试验,观察了孔隙模型注入3种聚合物前后原油的分布情况。试验得出,由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分子间网络具有更好的形变恢复能力,其增黏、抗温、抗盐、抗剪切和抗老化等性能与其他2种聚合物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微观驱油效果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将采收率提高21百分点,高于支化聚合物(13百分点)和线型聚合物(9百分点)。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以改善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能大幅减少多孔介质中孤岛状油珠和长条状剩余油的数量,显著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聚合物驱
油藏适用性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34
2
作者
张风义
许万坤
+4 位作者
吴婷婷
葛涛涛
王海更
吴春新
王大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作用,深入剖析了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利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的地层原油粘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等参数,对比研究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及各自的油藏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增加了扩大热波及半径、提高地层能量及减少热损失等作用,但所携带热焓总量略有下降,因此,更适用于原油粘度相对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弱、油层较薄、天然能量较小的稠油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油藏
多元热流体
蒸汽吞吐
作用机理
开发效果
油藏适用性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评价与微观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雷天猛
王秀军
王姗姗
曹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驱油用可控降解链球型纳米流体:制备–构像–综合性能平衡性调控机制研究”(编号:5187434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两亲纳米SiO2/聚合物的耐温抗盐驱油体系构建及机理”(编号:ZR2019MEE037)联合资助。
文摘
为增强驱油用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了一种具有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溶液特性及其驱油效果。在温度90℃、矿化度20000 mg/L条件下,利用Brookfiled黏度计和安东帕高温高压流变仪MCR,评价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与2种未改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差异;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分析了上述3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通过微观驱油试验,观察了孔隙模型注入3种聚合物前后原油的分布情况。试验得出,由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分子间网络具有更好的形变恢复能力,其增黏、抗温、抗盐、抗剪切和抗老化等性能与其他2种聚合物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微观驱油效果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将采收率提高21百分点,高于支化聚合物(13百分点)和线型聚合物(9百分点)。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以改善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能大幅减少多孔介质中孤岛状油珠和长条状剩余油的数量,显著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聚合物驱
油藏适用性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
驱油效果
Keywords
modified nano-silica
polymer flooding
reservoir adaptability
enhanced oil recovery
micro oil flooding
flooding effect
分类号
TE357.46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34
2
作者
张风义
许万坤
吴婷婷
葛涛涛
王海更
吴春新
王大为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渤海多元热流体
蒸汽吞吐
SAGD热采关键技术研究"(YXKY-2013-TJ-01)
文摘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作用,深入剖析了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利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的地层原油粘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等参数,对比研究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及各自的油藏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增加了扩大热波及半径、提高地层能量及减少热损失等作用,但所携带热焓总量略有下降,因此,更适用于原油粘度相对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弱、油层较薄、天然能量较小的稠油油藏。
关键词
海上稠油
油藏
多元热流体
蒸汽吞吐
作用机理
开发效果
油藏适用性
渤海油田
Keywords
offshore heavy oil reservoir
multi— thermal fluids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effect
reservoir adaptability
Bohai oilfield
分类号
TE357.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评价与微观驱油效果研究
雷天猛
王秀军
王姗姗
曹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张风义
许万坤
吴婷婷
葛涛涛
王海更
吴春新
王大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