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炸技术与低渗透油气藏增产 被引量:21
1
作者 林英松 蒋金宝 +4 位作者 孙丰成 王莉 刘兆年 张宝康 丁雁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爆炸技术引入石油行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低渗透油藏的增产方面,涉及到了射孔、高能气体压裂等多个领域。总结了井内爆炸技术、核爆炸技术、高能气体压裂、爆炸松动、复合射孔、复合压裂以及水... 爆炸技术引入石油行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低渗透油藏的增产方面,涉及到了射孔、高能气体压裂等多个领域。总结了井内爆炸技术、核爆炸技术、高能气体压裂、爆炸松动、复合射孔、复合压裂以及水力裂缝"层内爆炸"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利用爆炸技术,尤其是水力裂缝层内爆炸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的研究做了展望,并提出了利用射孔、高能气体压裂、"层内"爆炸技术的联合作业是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最优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藏增产 爆炸技术 联合作业 层内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热化学解堵综合增产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伟翰 颜红侠 +2 位作者 王世英 吕晓权 刘金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报道了题示油井增产技术的原理、所用化学剂性能、现场施工工艺及效果.该技术将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HEGF)和热化学技术(TCT)融合为一体.固体推进剂放置于射孔段,TCT药剂注入地层并充满射孔段,点火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氯化氢气体在地层造缝... 报道了题示油井增产技术的原理、所用化学剂性能、现场施工工艺及效果.该技术将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HEGF)和热化学技术(TCT)融合为一体.固体推进剂放置于射孔段,TCT药剂注入地层并充满射孔段,点火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氯化氢气体在地层造缝,低频高压水振荡波清洗近井地带和射孔,氯化氢溶于TCT药剂引发药荆反应生热、发气(主要为氮气),清洗有机无机堵塞物.所用固体推进剂型号为P-1,其产氯化氢量高达0.3 g/g.TCT药剂含降粘刺,有适用于10~50℃到10~80℃井温、生热发气量递增的5个型号即H-1~H-5.辽河稠油与H-1作用后,25~55℃粘度降低96%以上.P-1+H-1体系点火后的压力发展曲线反映氯化氢产生、溶解及氮气产生过程.辽河曙光油田8口深部有机物堵塞井、2口钻井液污染井、1口注水井改采油井实施HEGE/TCT综合处理,除1口井固体推进剂用量不足、施工无效外,其余10口井的产液量和产油量均大幅度上升,有效期至少超过45天.图1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气体压裂(HEGF) 热化学生热发气 压裂.解堵综合技术 油藏增产措施 固体推进剂 生热发气化学剂 稠油井 辽河曙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保生 曹砚锋 +1 位作者 曾祥林 武广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7,97,共7页
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通过增加油井数量来提高产量会受到平台空间及经济性的制约,依靠增加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能将导致疏松砂岩油井出砂和水锥等问题。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可通过多枝导流扩大单井泄流面积,通过适度出砂改善近井地... 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通过增加油井数量来提高产量会受到平台空间及经济性的制约,依靠增加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能将导致疏松砂岩油井出砂和水锥等问题。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可通过多枝导流扩大单井泄流面积,通过适度出砂改善近井地带储层物性,从而大幅提升单井产能,减少海上油田所需开发井数和平台数量。在研究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油藏增产机理和产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多枝导流钻井技术、适度出砂完井技术及携砂采油技术,形成了一套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体系。该技术已在渤海17个稠油油田的225口井取得成功应用,单井平均增产约20%,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稠油油田 多枝导流 适度出砂 油藏增产机理 产能评价 钻井 完井 携砂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压裂裂缝监测的井下微地震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长江 姜汉桥 +1 位作者 张洪辉 王晓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0-92,共3页
压裂时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中,会产生沿地层传播的微型地震波,采用合适的接收仪器接收该地震波,通过分析就能确定裂缝的几何尺寸等参数。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运用该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裂缝监测技术,运用该技术监测大庆... 压裂时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中,会产生沿地层传播的微型地震波,采用合适的接收仪器接收该地震波,通过分析就能确定裂缝的几何尺寸等参数。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运用该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裂缝监测技术,运用该技术监测大庆油田一口水平井压裂。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涵盖整个产层的对称缝,缝长158m,缝高46m,裂缝方位为N37°E,与FracproPT软件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可为该地区优化压裂设计与施工、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微地震技术 压裂 裂缝监测 油藏增产 裂缝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