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油蔬两用潜力分析
1
作者 王武全 刘佳明 +5 位作者 杨华伟 余敏 刘珞忆 郑永涛 胡苓 曾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在川南地区的油蔬两用潜力,选用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2个蔬菜品种,从经济效益、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种植技术虽然降低了菜籽产量,但是能增加经济效益。摘薹处理损失了主茎和主茎角果... 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在川南地区的油蔬两用潜力,选用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2个蔬菜品种,从经济效益、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种植技术虽然降低了菜籽产量,但是能增加经济效益。摘薹处理损失了主茎和主茎角果,同时减少了单株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进而间接影响每角粒数,导致菜籽减产。甘蓝型油菜菜薹是一种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丰富的功能型蔬菜。该研究证实了油蔬两用是一项适宜推广的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菜薹 经济效益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油蔬两用”和菜用型富硒油菜品种筛选与评价
2
作者 夏曾润 张立君 +1 位作者 李成军 王志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4期152-155,共4页
以8个“油蔬两用”和4个菜用型油菜为研究对象,开展聚硒能力、菜薹适口性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中,中油杂19的菜籽和秸秆硒含量及菜籽硒转化率最高,陕油28的菜薹和菜粕硒含量及菜薹硒转化率最高,两种油菜... 以8个“油蔬两用”和4个菜用型油菜为研究对象,开展聚硒能力、菜薹适口性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中,中油杂19的菜籽和秸秆硒含量及菜籽硒转化率最高,陕油28的菜薹和菜粕硒含量及菜薹硒转化率最高,两种油菜硒富集能力强且菜薹适口性和营养品质优异;菜用型油菜中,硒滋圆1号的菜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钙等营养物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筛选种植优质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菜用型 聚硒能力 营养品质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艳花 石有明 +5 位作者 周燕 黄华磊 肖长明 黄书琴 刘涛 张晓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 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等均发生了改变。与不摘臺相比,摘薹后油菜籽粒产量降低,整株干物重增多,生育期延长8d,分枝发生提前,二次分枝增多(达每株19. 2枝),籽粒产量主要来自二次分枝。氮磷钾三种元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降低,成熟时在角果中的含量大于根茎。摘薹后20d内,由于创伤的修复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增加缓慢。摘薹20d后,植株开始快速吸收养分;至成熟时,摘薹处理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更高。摘薹后油菜冠层结构以二次分枝为主、一次分枝为辅,二次分枝花果干物重、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一次分枝;而不摘薹处理一次分枝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最高,主茎次之,二次分枝最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延长,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持续时间变长。可见,油蔬两用的油菜需肥特性与常规油菜不同,需要结合特性研究具体的肥料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蔬两用 干物质 二次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肖小军 肖国滨 +7 位作者 郑伟 熊文 韩德鹏 李亚贞 黄天宝 刘小三 曹九龙 吕伟生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为了探讨播期、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产量及构成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文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2020~2021年在典型的酸性红壤旱地开展摘薹方式、播期、密度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置为蕾薹期摘主序和蕾薹期不摘薹,裂区为播期处... 为了探讨播期、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产量及构成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文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2020~2021年在典型的酸性红壤旱地开展摘薹方式、播期、密度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置为蕾薹期摘主序和蕾薹期不摘薹,裂区为播期处理,分别为10月3日和10月13日(常规播期),副裂区为密度处理,行株距分别为30 cm×10 cm(33.3×10^(5)株·hm^(−2),D1),30 cm×12 cm(27.8×10^(5)株·hm^(−2),D2),30 cm×15 cm(22.2×10^(5)株·hm^(−2),D3),30 cm×20 cm(16.7×10^(5)株·hm^(−2),D4),分析不同处理下生育进程、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与未摘薹相比,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推迟6 d~15 d,株高、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分别显著降低10.6%、63.1%,茎增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7.89%、21.9%,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基本不变,千粒重显著降低9.59%,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减小而降低,但降幅小于未摘薹处理;播期延后10 d,蕾薹期推迟达12 d,株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减小;随密度减小,生育进程不受影响,薹粗、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菜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菜籽产量显著降低。因此,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菜薹、菜籽产量受密度和播期共同影响,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栽培上提倡适当密植早播,从而兼顾菜薹和菜籽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菘油2号选育及油蔬两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成 李浩杰 +7 位作者 张锦芳 郑本川 柴靓 蒋俊 张卡 覃海燕 李再云 蒋梁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3-980,共8页
药用植物菘蓝的特定染色体附加到甘蓝型油菜所产生的附加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尚无营养成分、菜薹和菜籽产量、综合效益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抗病毒油菜菘油1号为父本,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川A-3为母本选育出菘油2号,并对其进行油蔬两... 药用植物菘蓝的特定染色体附加到甘蓝型油菜所产生的附加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尚无营养成分、菜薹和菜籽产量、综合效益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抗病毒油菜菘油1号为父本,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川A-3为母本选育出菘油2号,并对其进行油蔬两用产量、农艺性状、菜薹营养、种子品质、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菘蓝染色体特异标记的植株占48.56%,其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锌含量明显高于西兰花1-1-5、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与西兰花1-1-5相当。从播种到始摘薹的天数平均为117 d,菜薹产量为16908.8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75.1%。与单纯收籽栽培相比,摘薹后末花期延迟6~10 d,株高、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含油量都显著降低,其末花期理论生物量平均124.3 t/hm^(2),收获油菜籽1127.3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16.4%,较单纯收油菜籽栽培减产42.3%,油蔬两用栽培平均综合效益108892.4元/hm^(2),比单纯收油菜籽栽培新增效益92920.4元/hm^(2)。菘油2号油蔬两用栽培对增进人类健康和油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菘蓝 油蔬两用 产量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薹时期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燕 黄华磊 +3 位作者 李艳花 肖长明 刘涛 石有明 《南方农业》 2017年第7期1-4,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油研10号"产量、农艺性状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适期摘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摘薹虽菜籽产量显著高于摘薹,但综合经济效益较低;摘薹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 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油研10号"产量、农艺性状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适期摘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摘薹虽菜籽产量显著高于摘薹,但综合经济效益较低;摘薹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降低;薹高60 cm时(2月5日)摘薹,菜薹产量、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且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纯收入可达10274.2元/hm^2,较不摘薹增收1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摘薹时期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余燕 贺原 +4 位作者 邹翔宇 周茂润 张付贵 朱宗河 周可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929,共9页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的进展,并针对油菜在品牌经营、栽培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政策扶持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油蔬两用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促进油菜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 油蔬两用 开发利用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黎兰献 程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35-15637,15679,共4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地区近年应用推广的13个"双低"油菜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油112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居第1,该品种菜薹口感甜脆爽口,鲜薹及菜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可作为"...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地区近年应用推广的13个"双低"油菜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油112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居第1,该品种菜薹口感甜脆爽口,鲜薹及菜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主导品种应用推广;华油杂62和沣油5103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2、3位,加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3、2位,二者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的配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灰色关联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丽 《南方农业》 2016年第7期1-4,共4页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筛选"油蔬两用"适宜品种,于2014年在忠县、潼南区、酉阳县安排品比试验,试验研究德油8号、渝油21、渝黄4号、德新油59、渝黄1号、渝黄2号六个油菜品种摘薹后的再生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双低油菜‘渝...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筛选"油蔬两用"适宜品种,于2014年在忠县、潼南区、酉阳县安排品比试验,试验研究德油8号、渝油21、渝黄4号、德新油59、渝黄1号、渝黄2号六个油菜品种摘薹后的再生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双低油菜‘渝黄4号’‘德新油59’‘渝油21’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控制摘菜薹产量在210 kg以内,摘薹后再生能力较强,二次分枝显著增加,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同时油菜籽产量不减,使667 m2净收入增加70~170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这3个品种较适合"一种两收、一菜两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品种筛选 菜籽 菜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关键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谷守宽 陈松柏 +2 位作者 詹林庆 周佳 金珂旭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0期36-40,共5页
油蔬两用油菜作为特色粮油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功能油菜品种开发的一种,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是助民脱贫增收的好路子。重庆地区属于长江流域,适宜油蔬两用油菜的推广种植,筛选出适用性优质品种,做好高效栽... 油蔬两用油菜作为特色粮油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功能油菜品种开发的一种,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是助民脱贫增收的好路子。重庆地区属于长江流域,适宜油蔬两用油菜的推广种植,筛选出适用性优质品种,做好高效栽培技术,是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油蔬两用油菜为探究对象,从抽薹期生长习性和需肥特性、品种筛选、摘薹方式、摘薹前后生长发育变化及养分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油蔬两用油菜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需肥规律 品种筛选 摘薹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播期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丹丹 程绪生 +4 位作者 周伟 熊江 程丹韵 程华 杨宇亭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万州区种植的“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及其适宜播期,开展了3个油菜品种、4个播期的油菜摘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方面,庆油3号最适合“油蔬两用”,其次是渝华1号、庆油8号;在播期选择方面,“油蔬两用”油菜...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万州区种植的“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及其适宜播期,开展了3个油菜品种、4个播期的油菜摘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方面,庆油3号最适合“油蔬两用”,其次是渝华1号、庆油8号;在播期选择方面,“油蔬两用”油菜播期要在9月中上旬之前,才能保证油菜薹在春节前上市,使农民达到最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品种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油菜“一促四防”技术在安康市“油蔬两用”生产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欣茹 乔欣 李成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11期24-25,共2页
油菜“一促四防”技术推广,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蚜虫、跳甲等病虫害发生危害,而且可以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满足油菜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防止油菜后期脱肥早衰造成减产。该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是油菜稳产高产的... 油菜“一促四防”技术推广,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蚜虫、跳甲等病虫害发生危害,而且可以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满足油菜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防止油菜后期脱肥早衰造成减产。该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是油菜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也是安康市大力开展“油蔬两用”油菜生产技术推广,实现安康油菜生产菜籽菜薹丰产,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一促四防” 安康“油蔬两用”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宝成 陈凤祥 +5 位作者 侯树敏 李成 陈维生 李强生 吴新杰 费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1-2,10,共3页
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 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d以上.使该类不育系不育天数相对减少,可育天数相对增加,从而自交繁殖该不育系。初花前打薹与不打薹相比,对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打薹还可获3000~4500kg/hm2菜薹供蔬用或饲用。这在三熟制地区或城市中、远郊可提高白菜型油菜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型 生态型不育系 一系两用 油蔬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高产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选育
14
作者 余意雯 张建栋 +3 位作者 黄萌 陶玥玥 孙灵湘 孙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620-2624,共5页
苏油8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苏油1号与扬2078配组杂交得到的F 2代为母本,苏178为父本,进行复交,经自交2代及5代系谱选择育成的甘蓝型常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适宜机械化、油蔬两用、综合抗性好、耐寒性强,成... 苏油8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苏油1号与扬2078配组杂交得到的F 2代为母本,苏178为父本,进行复交,经自交2代及5代系谱选择育成的甘蓝型常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适宜机械化、油蔬两用、综合抗性好、耐寒性强,成熟期一致性等特点。该品种在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每667 m^(2)平均产量202.14 kg,较对照苏油4号增产8.64%,两年增产均极显著;含油量43.34%,油酸含量66.02%,硫苷含量18.92μmol·g^(-1),芥酸含量0.22%。2014年通过江苏油菜品种审定[苏审油201401],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CNA20150495.1],适合在江苏省及邻近省(市、区)油菜主产区冬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 高产 适宜机械化 油蔬两用 菜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