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复种系统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4 位作者 鲁梦珍 黄国勤 钱国明 夏立明 盛金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 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生育期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油菜生长期铵态氮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与常规处理相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31.44%、45.45%、28.84%。常规处理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10.92、0.37、9.16 kg/hm^(2),主因子优化处理和综合优化处理全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41%、22.99%,铵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2.71%、43.24%,硝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01%、29.81%。油菜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1954.6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60%和4.79%,水稻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6375.5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分别增加3.76%和0.81%。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综合优化处理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系统 减量施肥 氮磷流失 肥料利用率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伏成秀 李铭刚 +8 位作者 吴翔 付斌 张庆 施竹凤 倪明 胡万里 杨明英 朱红业 杨佩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98-1904,共7页
【目的】解析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探讨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生物核糖体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连续7Y油菜-水稻种植后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组成、丰度和碳氮... 【目的】解析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探讨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生物核糖体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连续7Y油菜-水稻种植后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组成、丰度和碳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结合Perason相关性分析,解析细菌种群结构与土壤碳氮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有机质(OM)和全氮(TN)与细菌种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种群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种群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油菜和水稻种植季,不同处理间Clean tags数量、OTUs丰度及α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5),门分类水平上的优势细菌种群相对丰度差异性不显著(P≥5)。土壤碳氮转化功能基因qPCR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固碳基因cbbL-R和氨氧化基因amoA的拷贝数差异性不显著,有机碳源物料配施化肥显著提高固氮基因nifH和氨氧化基因amoA拷贝数(P<0.05)。【结论】油菜和水稻种植季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组成和碳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呈相似变化趋势,水旱轮作对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其稳定性可能与土壤本底较高的碳氮素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土壤细菌种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碳氮转化功能基因 qPCR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马鹏 杨志远 +4 位作者 李娜 李郁 吕旭 孙永健 马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减量施氮 氮肥运筹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中的氮肥适宜用量
5
作者 伍德春 肖习明 +2 位作者 刘丰国 周健华 张顺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42-44,49,共4页
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 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水稻为7.3%-42.5%,全年8.3%-41.3%;氮肥最高施用量为水稻78.1kg/hm^2,油菜62.3kg/hm^2,全期72.4kg/hm^2;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水稻75.8kg/hm^2,油菜58.0kg/hm^2,全期70.9kg/hm^2。土壤碱解氮与油菜、水稻施氮增产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土壤施氮前后碱解氮增量与施氮量符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氮肥 适宜用量 鄂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陈 王昆昆 +5 位作者 廖世鹏 杨佳群 丛日环 任涛 李小坤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7-2077,共11页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试验设计的主处理为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副处理为4个氮肥用量(0 kg N hm^(-2)、75 kg N hm^(-2)、150 kg N hm^(-2)、225 kg N hm^(-2)),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素积累量等相关指标。7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和水田油菜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在不同氮肥投入下的响应存在差异。当不施氮或低施氮(75 kg N hm^(-2))时,水田油菜产量显著高于旱地油菜,分别高出53.9%和20.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高出57.8%和18.3%;当施氮量为150 kg N hm^(-2)时,2种轮作无显著差异;在高施氮(225 kg N hm^(-2))时,旱地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较水田分别增加11.2%和16.0%。旱地油菜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贡献率和表观利用率较水田油菜分别平均增加16.5%、20.5%和22.0%,氮肥对旱地油菜的增产潜力更大,但水田油菜季土壤基础氮素供应量较旱地高61.5%,对氮肥的依赖性更小。综上,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水田油菜在低氮投入下表现出较高的稳产性,而旱地油菜在较高氮投入下丰产潜力更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轮作模式调整油菜施氮量,旱地油菜可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获得高产,水田油菜要充分利用土壤供氮能力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氮肥用量 油菜产量 氮素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油菜还田提高水稻产量与土壤磷钾肥力 被引量:3
7
作者 盛雪雯 陶玥玥 +3 位作者 徐坚 吴正贵 王海候 孙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评价太湖地区油菜花后作绿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水土养分的影响,在太湖地区连续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明确在2种不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绿肥油菜-水稻、饲用油菜-水稻(CK)]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稻田田... 为评价太湖地区油菜花后作绿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水土养分的影响,在太湖地区连续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明确在2种不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绿肥油菜-水稻、饲用油菜-水稻(CK)]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油菜终花期后压青还田下2年水稻产量提高了6.1%~15.2%,试验第1年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20.0%,成穗率显著提高了14.7%,穗实粒数显著提高13.1%(P<0.05),结实率、千粒质量2种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2年绿肥油菜还田下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1.6%和27.8%,同时移栽至分蘖期稻田田面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显著提高36.3%和53.7%(P<0.05)。由此,太湖地区油菜作绿肥还田可维持水稻产量并补充土壤磷钾库,但应结合配套油菜绿肥还田技术以降低稻田盈余养分潜在流失风险,为太湖保护区提供化学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等有效环保型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水稻两熟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田面水养分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继福 薛欣欣 +6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邹家龙 陈华东 丛日环 周鹂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在湖北省粮油主产区-江汉平原选择土壤供钾能力较高的农田,布置水稻-冬油菜轮作定位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4K;5)S+1/2K;6)S+3/4K和7)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K2O用量为90 kg/hm2。【结果】1)与不施钾(-K)相比,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稻和冬油菜年均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尤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S+K)的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最高,与对照(-K)相比增产率分别为12.8%和19.1%;地上部钾素(K2O)累积吸收量增幅分别达到35.7%和79.3%。2)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吸收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均使两种作物的钾素吸收利用率显著降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肥与钾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降低,而冬油菜季则分别显著提高与持平;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而冬油菜季则持平。3)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吸钾量增幅的相关分析得出秸秆还田后当前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肥效模型并结合实际产量和农田钾素养分平衡拟合得出,水稻和冬油菜的年均适宜钾肥用量分别为52.0和61.9 kg/hm2,比推荐用量可分别减少42.2%和31.2%。【结论】在土壤钾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稻-油轮作区开展连续秸秆还田不仅能够降低钾肥投入量,获得较高的粮油经济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并维持农田系统养分平衡以及秸秆钾素资源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还田秸秆 钾肥 钾肥利用效率 养分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霞 罗丽卉 +3 位作者 周娅 杨定清 王棚 李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规化肥+2倍秸秆(SR3)5个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循环酶活性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试验前,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5.05%~8.55%,18.40%~36.80%,35.76%~66.93%,27.20%~52.10%,且均表现为秸秆用量越大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越高。另一方面,与CK和NPK处理相比,3个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升;其中SR2处理下的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值最高,比SR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16.25%,8.49%,14.69%,SR3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比SR1处理显著高出25.10%。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体系下,实行全量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循环相关酶活性、促进土壤质量正向提升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被引量:58
10
作者 张丹 付斌 +7 位作者 胡万里 翟丽梅 刘宏斌 陈安强 盖霞普 张亦涛 刘剑 王洪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40,共8页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产量及其地上部含氮量,增加氮素有效输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CFMS>CFBS>CF>CK。与土壤碳氮比相比,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量C/N对秸秆还田做出快速响应,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微生物量C/N。此外,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油菜收获后的土壤硝态氮残留(P<0.05),与CF相比,玉米秸秆和蚕豆秸秆还田分别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1.6%~55.0%和13.7%~52.3%。可见,中国西南山区稻油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含氮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能力,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且玉米秸秆在增产、固氮方面的作用优于蚕豆秸秆。结果可为提高西南山区水稻、油菜产量,增强土壤氮素固持能力,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有机碳 土壤 秸秆还田 水稻-油菜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 硝态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氮钾肥效应及氮钾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荣英 王富华 张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9-12,共4页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g/hm2,增产率为40.4%。增施氮、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553.3 kg/hm2,氮吸收量为279.9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所有处理钾素养分平衡均出现亏缺,但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所有处理氮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钾肥 氮肥 养分吸收 钾素平衡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荣英 李传保 李文西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0-2193,共4页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1 495 kg/hm2,增产率为27.4%;油菜增产159 k...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1 495 kg/hm2,增产率为27.4%;油菜增产159 kg/hm2,增产率为10.3%。增施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349.1 kg/hm2,氮吸收量为205.1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且施高量钾(187.5 kg/hm2)的处理农田钾素出现少量盈余;氮素均出现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钾肥 养分吸收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稻-油菜轮作 农业绿色发展 碳氮协同调控 秸秆还田增碳 缓/控释肥料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配套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晟杰 常海滨 +2 位作者 余常兵 肖本木 罗后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413-414,共2页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和团风县开展了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油菜(Brassica napus L.)配套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地95产量最高,生育期适宜,可作为试验区该三熟制配套的油菜品种。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品种 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和旱地油菜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冻害的响应
15
作者 盛倩男 方娅婷 +6 位作者 赵剑 杜思垚 胡行珍 余秋华 朱俊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6-1298,共13页
蕾薹期冻害是限制冬油菜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油菜冻害胁迫。在2023/2024年,我国长江流域经历了2轮寒潮天气,油菜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减产。为探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油菜(水稻-油菜)和旱地油菜(玉米-... 蕾薹期冻害是限制冬油菜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油菜冻害胁迫。在2023/2024年,我国长江流域经历了2轮寒潮天气,油菜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减产。为探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油菜(水稻-油菜)和旱地油菜(玉米-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对冻害的响应,利用湖北省沙洋县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结合2022/2023和2023/2024年2个油菜生长季的气象因子,以稻田油菜(水稻-油菜轮作)和旱地油菜(玉米-油菜轮作) 2种油菜种植方式为主处理,以不施肥(CK)、习惯施肥(CF)、优化施肥(NPK)和优化施肥+秸秆+有机肥(NPK+S+M)4个处理作为副处理,分析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地上部生物量,并进一步得出2种轮作模式下油菜对冻害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表明, 2022/2023年(对照年)旱地油菜产量较稻田油菜高(CK处理除外),而在2023/2024年(冻害年)稻田油菜产量均高于旱地油菜。在CK、CF、NPK和NPK+S+M处理,稻田油菜的冻害减产率分别为74.9%、54.6%、61.1%、68.1%,旱地油菜的冻害减产率分别为70.8%、71.7%、69.0%、71.6%。冻害对稻田和旱地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影响最大,分别平均减少28.3%和29.7%;其次是千粒重,分别平均降低16.5%和38.8%,且冻害后增加了千粒重对油菜产量的贡献度。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对不同养分管理和冻害的响应程度与产量趋势一致。进一步对油菜生长指标和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油菜产量与受冻害时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0℃天数、≤–3℃天数和总降雨量呈负相关。综上,旱地油菜和稻田油菜产量对适应低温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并受到养分管理的影响,稻田油菜的抗冻效果优于旱地油菜,油菜生长应该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以习惯施肥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 水稻-油菜轮作 玉米-油菜轮作 冻害 油菜籽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在油-稻轮作田块对油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建红 张贤 +2 位作者 李增强 伍建平 卢昌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研究旨在探明油菜-水稻轮作制田块油菜季单施有机肥,油菜获得最高经济产量时田块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田块两熟制土壤培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在油菜季一次施用多年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油... 研究旨在探明油菜-水稻轮作制田块油菜季单施有机肥,油菜获得最高经济产量时田块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田块两熟制土壤培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在油菜季一次施用多年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油菜、水稻不施肥对照处理(CK);油菜、水稻常规施化肥对照处理(CF);油菜施有机肥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75 t/hm^2(T5),水稻均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油菜经济产量最高,为2 300 kg/hm^2,比CK增产185%,比CF增产11.4%,油菜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最高,分别为87.2、34.7、146 kg/hm^2,分别比CK增加224%、427%、477%,分别比CF增加10.7%、230%、175%,以经济产量为依据,试验条件下油菜季单施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0 t/hm^2;有机肥施用一年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且有机肥用量达到60 t/hm^2后各肥力值与CK比较均达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有机肥用量 油菜产量 养分吸收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班彬 黄子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生产质量与产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是当地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基...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生产质量与产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是当地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基于此,文章就水稻-油轮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 绿色高产栽培 应用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桂桃 邓宗玲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6期9-9,11,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田施用肥料的现状。为了保护土壤环境,使用秸秆还田的方式代替钾肥,能够保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并且在水稻-油菜轮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农田的效应力。本文主要研究湖南省桑植县在水稻-油菜轮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田施用肥料的现状。为了保护土壤环境,使用秸秆还田的方式代替钾肥,能够保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并且在水稻-油菜轮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农田的效应力。本文主要研究湖南省桑植县在水稻-油菜轮作的情况中使用秸秆还田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静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14期38-38,共1页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进产量增加,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建明 陈海萍 尹恒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4期30-31,42,共3页
阐述了湖北省英山县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探索了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生产模式,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稻-再-油(肥)周年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农业绿色高效、保... 阐述了湖北省英山县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探索了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生产模式,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稻-再-油(肥)周年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农业绿色高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模式 绿色高效 节本 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